我的孩子兩歲四個月了,由于以前奶奶經常逗她去打爺爺,還經常說“打死某某”之類的話。我說了他們很多次不要這樣,可老人總不以為然。結果,孩子現在很具有攻擊性,冷不丁就會出手抓人,還常常說“打死某某”。現在上幼兒園了,還是常常抓小朋友。我試過很多辦法,打過,也生氣不理她,可效果好象都不好,怎么辦呢?我真的好著急呀。請各位給我出出點子,謝謝。

熱心網友

實際上,3歲孩子的正常興趣有助于將打斗傾向降低到最小程度。他們的大部分玩耍時間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這些活動往往需要合作。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學齡前兒童和他們的伙伴經常在游戲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進入利用想像或家庭物件構成的虛構情節之中。這種游戲可以幫助孩子開發重要的社交技能,例如輪流、關心、交流(通過動作、表情和詞語)和對他人行為做出適當反應。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因為偽裝游戲可以使孩子扮演他們想要的任何角色,包括希曼、神氣的婦女、超人和神話中的圣母——也可以使孩子探索更加復雜的社會思維,例如力量、財富、同情、殘忍和性。觀察孩子在虛構游戲中扮演的角色,你也會明白他已經開始確定自己的性別了。因此在家里玩耍時,男孩會扮演父親的角色,女孩則扮演母親的角色,反映了他們已經注意到了自己的家庭和周圍世界的差異。

熱心網友

孩子打人是一種不成熟的行為,許多兩三歲的孩子受到挫折或興奮時就喜歡這樣做。所以他在社交場合中就不受歡迎。發現這類問題,媽媽要作到的就是要重視問題的苗頭,孩子第一次產生這些行為時,就堅決制止。搞清楚孩子打人的事件或場合,預防及改變這些不良行為。如果正面措施不起作用,可以采取限制的方式教育孩子。比如,如果孩子用打人的辦法霸占玩具,那么就禁止他玩玩具,只有他學會謙讓后讓他玩;如果孩子同一群小朋友一起玩時容易打架,那么就每次只安排他和一兩個小朋友玩。為了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在不打人的時候給予表揚和獎勵。

熱心網友

我也替你著急,養個小動物培養她一下的愛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