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哪些新研制的飛機,戰斗力如何
熱心網友
在“八五”初期,國防科工委和中航總公司根據中國的國情,考慮到國外先進戰斗機的技術特點,提出了中國新一代戰斗機的戰技要求: 1 新飛機要具有較好的隱身性能,正前方RCS 0。5m^2 2 機動性優于Su27 3 不要求有超音速巡航能力 這就是中國的“三代半”戰斗機,并稱之為高機動隱身戰斗機。 以上指標的具體含義是,新飛機要有大的瞬間盤旋能力和大的可用迎角,有高的最大升力系數及在失速迎角之后飛機仍是穩定可控、同時超音速的升阻比要高,而在外形設計上還要考慮到隱身的要求。 601所的高機動隱身戰機的布局經歷了四次重大的方案改進,這些布局方案分別稱作91型、92型、93型和新93型。最終布局方案具備良好的低、亞音速大迎角氣動特性,戰效及隱身的類比計算表明,該方案的飛行性能和?硇閱芏即锏攪蘇蕉坊?冉???季炙??蟮納杓浦副輟? 國產高機動隱身戰斗機要求具備的氣動設計指標: 1 亞音速區最大升阻比達到10,在超音速區最大升阻比達到5; 2 低速最大升力系數大于1。8,超大迎角(a60)氣動特性可接受; 3 超音速最小阻力系數小于0。044 601 所總體設計初期,選擇的發動機是預研的國產中推渦扇發動機兩臺(加力推力8120KG)或俄羅斯的RL33發動機(加力推力8250KG),在飛行升限、最大飛行速度、爬升率、穩定盤旋過載、基本航程和起降性能等參數,經過總體綜合優化設計,得出高機動隱身戰斗機的翼載應為325350KG/m2,推重比應選在1。10~1。15之間,飛機的總重限制在15噸。機翼的展弦比應在2。8~3。5之間,前緣后掠角38~45,根梢比在5~6。 601所91型:翼下進氣大邊條方案其幾何特徵類似米格29,布局上偏重高機動性 601所92型:另一種是兩側進氣小邊條方案稱為92型,它的前機身和進氣道吸收了一些YF22的布局特點,布局上偏重隱身特性。 91型飛機重量 92型飛機重量 結構重量 4568。7 4771 動力裝置 2933。4 2930 設備 2029。3 1979 空機重量 9351。4 9680 有效載荷 5247。5 5200 總重 14999。5 14880 601所根據隱身研究的成果,對飛機正前方的主要強散射源:進氣道、座艙和雷達天線等,側向的機身和垂尾等飛機部件做了處理。特別是進氣道,氣唇口,管道和壓氣機等部件。進氣道采用采用斜切式進氣口和S彎型管道有效降低雷達散射截面積。使用傾斜側機身、外傾雙垂尾翼身融合體外形。雙垂尾外傾角大于20 度 在1991~1993年間的風洞吹風中發現92型在滿足隱身要求的前題下對氣動性能也能達到91型的標準,91型淘汰 601所93型:針對92型的問題,對其進行重大改進,重新設計了進氣道和機翼邊條,機頭縮短,雙垂尾前移,形成了93布局,93型重量特征與92型基本一致。 601所新93型:為了全面達到先進氣動布局課題指標的要求,對93型進行低速最大升力、超音速最小阻力、最大升阻比和航向穩定性的改進。包括: 1 修改機翼翼型相對厚度; 2 選擇高效率的邊條; 3 中弧度彎扭機翼設計; 4 選擇最佳垂尾位置,在93的基礎上前移; 新93型滿足了低亞音速最大升力系數、超音速最小阻力系數、超音速最大升阻比的3向設計要求。同時新93型的橫向穩定性也較最初有大幅改善。在相當大的迎角范圍內,隨著迎角的增加安定度也增大。偏航導數的不安定區也消失了。同時93型在迎角為20度時的下降幅度明顯消失,新93型已經滿足了大迎角縱橫向可控的指標要求。 表中飛機起飛重量為14986。5Kg,機內燃油4860Kg,機動性計算取50%的機內燃油。升限計算重量取35%機內燃油;著陸性能計算取8。5%的機內燃油。飛機基本武器狀態為帶2枚近距格斗導彈。可見,高機動隱身戰斗機的飛行性能全面優于F-16,它的爬升率和定常過載優于Su27飛機,其他飛行性能與Su27相當,只是在續航能力上稍差一點,可以采取空中加油的方法彌補。最后通過引進俄羅斯的軟體進行類比高機動隱身戰斗機的雷達散射截面積在正前方30度范圍內,RCS達到0。3M^2,在側向RCS小于1M^2。這表明該方案隱身性能已經滿足了指標要求。 后記 關于國產高機動隱身戰斗機的傳聞已久,從當年BQZS轉載一篇配圖的美國海軍情報中心的文章開始,網上所謂XXJ、J12、新J10的討論不絕于耳。 從相關文獻中可以得知,提出研制高機動隱身戰斗機的時間是1990-1991年間,之后幾家設計單位開始提出氣動方案,各自拿出最后優化過的氣動布局。 601所的新93型布局方案也就是其中一種。在95年基本上氣動布局就都研究完成了,在1996-1997年間大概進行了選型。除了新93方案另外還有一種布局和93方案類似的三翼面方案,該方案也就是最近網上流傳的Jane''s公布的三視圖。它和93方案的區別大致是機頭、邊條還有使用3翼面。此外,還有一種雙發雙垂尾機腹進氣鴨式布局的方案。而最后這個方案大概才是最后的選型結果,也就是目前計劃實行中的國產高機動隱身戰斗機。 目前基本可以肯定新93性很有可能是所有布局方案中第一個被淘汰的。根據資料顯示新93型作戰能力不強(由于是作為氣動驗證型,評估方法很欠缺),其對較新型的F16 Black 5x的作戰交換比最高僅達到1:1。23。對于空軍要求的能在國土防御中有效的對抗進攻中的F22。顯然這個資料還不能令人滿意。加上新93型的資料泄密,加速了其在選型中的淘汰。 另外,外電公布三翼面布局據說也是淘汰的。具體原因還不清楚,恐怕三翼面導致的隱身問題是其淘汰的主要原因。 剩下的就唯有鴨式布局的國產高機動隱身戰斗機了,其上視圖可以看出它不是10號的簡單放大,擁有很高的翼面積和翼身融合體。某種程度和俄羅斯的MFI-I142有很多相似之處。最明顯的區別就是飛機的大小。 大家現在很清楚了國防科工委和中航總公司的國產高機動隱身戰斗機的要求:戰斗機總重,其大小和歐洲目前發展的三代半類似,飛機空重大概都在9500KG 左右,推力都是9000KN級附近的,根據Aero所述我們的先進中推推重比達到8,并可能接近9,這樣就可以達到歐洲戰斗機EJ-200發動機的水平。其和F-22比還有不少差距。其明顯具備超越歐洲戰斗機很多的隱身能力,也具備水平很高的大迎角飛行能力,個人認為實力在EF-2000之上。但是這款戰斗機明顯不具備F22級別四代機的很多尖端特性。如全面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該機具備部分超音速巡航能力,但是與美國的F22不可同日而語。另外的缺陷就是電子設備的先進性遠不如F-22,主要不是雷達系統的差異而是資訊系統的綜合能力上的差距。 正因為這些,所以這個在85計劃初期發展起來的戰斗機計劃,明確可以認為是西方三代半標準后期戰斗機的水平,這種戰斗機水平極為接近F22,在特定的戰場支援環境下,更確切的說就是在中國本土防空中這種先進戰斗機完全可以和F22對抗,并取得輝煌的戰果! 根據可信的消息,這種機在選型成*后,即開始進入詳細設計階段,這個階段中通常開始構筑各部分的*能細節,同時一些模型或者改裝的科研機就會開始試飛,驗證具體*能。現在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最近的慶祝中國航空工業50周年的相關新聞中,也明確提到該機將在明年進行試飛。(先進戰斗機和先進發動機的工程進度是配套的),預計2005-2006年國產高機動隱身戰斗機就將進入量為型試飛的階段,如果國際形勢逼迫下進度更快的話,那么在2008年,F-22進入部隊服役不到4-5年,全球第二種具備隱身和高機動能力的空中優勢中型戰斗機將在中國率先進入部隊服役。
熱心網友
殲擊10
熱心網友
殲擊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