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15章 22 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著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 23 耶穌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他說,這婦人在我們后頭喊叫。請打發他走吧。 24 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25 那婦人來拜他,說,主啊,幫助我。 26 他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 27 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啐渣兒。 28 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吧。從那時候,他女兒就好了。 婦人說了27節的話,耶穌為什么就成全了她,請主內同胞指教,很感激!

熱心網友

感謝主!我們毫不懷疑耶穌從一開始就對這位婦女動了慈心。但這位婦女是一個外邦人,并且還是一個迦南族的人。而迦南人當時與猶太人是世仇。耶穌的使命是拯救全人類的,但他剛開始的工作如果要想真正有成效,就必須有智慧地暫時限制目標,因此他先從猶太人中間開始。但這時卻有一個外邦人呼求他的憐憫,耶穌怎么做呢?耶穌唯一能做的:就是喚醒這位婦女的信心!因此耶穌對她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狈Q一個人為狗本是一種侮辱,但我們不要忘記兩件事:第一,說話時的聲調和表情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笑稱一位老朋友為:“一個老混蛋”,“一個無賴”,那充滿了情感的語調可以除去一切的惡意;第二,所用的狗字是(kunaria),不是在街上糞堆里打滾的狗,而是在家庭中寵愛的小狗。這位婦女非常聰明,馬上就領會了耶穌的意思,所以她立即就說:“不錯,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啐渣兒?!?這位婦女不屈不撓的信心使耶穌大為感動,耶穌給她祝福并將她期望的醫治賜給她。補充說明一下:1。信心在這里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是相信耶穌具備救人的能力,這是婦人原先就有的,否則就不會來求耶穌了。信心的更高層面是相信耶穌會救一個外邦人。引申意義就是:真真正正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是不單單只救猶太人的,而是拯救天下所有人的,是要叫一切信他的人同蒙救恩。耶穌在這里要喚醒的正是這位婦人更高層面的信心。當這位婦人說了27節的話時,表明她已經領會了更高層面的信心。2。外邦人也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是指猶太人之外的其他民族;一是指信主的基督徒之外的人。當這位婦人說了27節的話時,實際上她已經不再是一個外邦人,而是成了一個信主的基督徒了,所以她當然會蒙主的成全!參考:新約全釋;新約導論;新約輔讀。

熱心網友

開府儀同三司,我決的婦人是救女心切,所以才向主祈求的,她當時不一定有能獲救的信心,是主給了她信心,最終使她有了更深層的信心。

熱心網友

漢譯的圣經是拙劣的,圣經的教義是膚淺的,何必去讀他。再說,一本圣經只是一部猶太人的歷史書,讀完了你只是大約了解了一些猶太人的歷史和神話傳說,意義實在是不大。在下認為作為中國人,應該多多閱讀儒、釋、道三教的經典,了解生應該做什么,死又應該做什么,窮要做什么,達又該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