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2之前!!!考試要用的……在網上都搜索不到!拜托了!!!1500字!!!!!
熱心網友
《恨綿綿無絕期》 --淺析王安憶《長恨歌》中的王琦瑤形象 與白居易的《長恨歌》一樣,王安憶寫的也是個悲劇。整個過程是靜無聲息的,有的是不盡的希望,無休止的熱情。對生活、愛情也是苦心經營著、小心留意著。一步步走過來,看不到將來,也不去想。一切都是徒勞,只是過好現在。很現實、無奈的人生態度。《長恨歌》中的王琦瑤不過如此,人生也不過如此。帶著心平氣和后的推心置腹,沒有承諾,沒有誓言,也沒有結果。但情真意切,清聲細語地娓娓道來。不缺乏奇跡、輝煌、榮耀。平淡的生活中總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是回憶中的繁榮點滴,是人生里的華麗底色。練就了今日的從容不迫、心靜如水。《長恨歌》講述了王琦瑤的一生。這個女人的個性在對不同時期不同人物的心態對待上凸現出來。不特殊、不繚亂,鮮明可見,如一角一角的冰山。王琦瑤是舊上海行走著的千千萬萬人中的縮影。程先生、蔣吏莉的相繼出場,都是為她作鋪墊的。他們是王最初的結識、最后的回憶。王四十年前的回憶也隨著這兩人的先后死去而變得模糊難辨。找不到時間逝去的見證人,那兩個和她一起度過過去的人在她的生命中徹底消失。留下的舊物,四十年前留存至今的舊物給她提著醒。日復一日的東升西落是時間醒目的痛楚。壓在人的心頭上,只覺得沉重,然而無力逃脫。四十年代過去了。時間猶如電影切換的鏡頭,眨一下眼,就是嶄新的八十年代。八十年代是翻新的。在類似生發油的作用下,變成了王琦瑤心中的另一個鏡像。雖不自然,終究是新的,而新的東西總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談不上喜歡不喜歡。像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雖是骨肉連血的,倒不見得有多深的感情,有時是盡責任,這種付出天經地義。王終是四十年代的人,心也留了一半在過去。面對八十年代翻天覆地的變化,舊面貌如今是新容顏,不免心生感慨。"老克臘"、張永紅是八十年代的年輕人,對四十年代有情不自禁的向往。不覺中靠近了王琦瑤。王在他們眼中是舊版電影里的女主角,帶著神秘走向現實。周身環繞的是高貴而隱秘的氣息,可望而不可得。那種氣息是從骨子里散發出來的,再新潮再現代的衣物也遮掩不了。"老克臘"的愛戀就由此產生,對和他相差二十幾歲的王琦瑤,有些曖昧,有些糾纏不清,有些割舍不了,兩人沉浸其中。年長的一個在回想,年輕的一個在幻想。而幻想往往會被打斷,很難續上。也注定了這場戀愛沒有結局。其實,王琦瑤是不會奢求什么的。對感情,她有些心灰意冷。她有大把大把的感情還沒來得及完整付出。現在是沒有時間了,她老了。而"老克臘"是年輕的,再戀舊的人還是要面對每天的現實。懷舊只能是空閑里的私人秘密,不能揮霍的太多,不能當賭注的,"老克臘"是清楚的。他和王也許真的是生錯了年代,這就永遠錯了。他們是明白的,無能為力,只能這樣。"老克臘"的離開,王琦瑤萎靡了一陣子。心里更加空蕩,就像她居住的小屋一樣。陽光,退縮到屋里一隅,很細微,一天到了盡頭。心中占有位置的人,又退出了一個。徹底消失不見了。王琦瑤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但不是人人都可以自然終結,她死于非命。張永紅的男友掐死了她,垂涎那個裝盛金條的香木盒子,那是王珍藏了四十年的唯一的秘密。王琦瑤死了。死前的一瞬,她想起了四十年前看過的一部電影--片中的女主角死于非命,被他所殺。《長恨歌》的帷幕緩緩拉上,等待下一個人的出場,下一個會是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