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心網友
在下拙見: 梁羽生先生文學造詣尤其是古詩詞和對聯方面很深,寫景寫情細致入微,故事情節也很精彩,引人入勝,但美中不足的是僅僅是敘述,好象沒有提出自己的"俠義"思想,而且往往故事開局感覺很大氣,結局卻很突兀,每每給人以"江郎才盡"的遺憾。 金庸先生的文學造詣自然是大家巨匠,鬼斧神工,無須贅述,先生的故事,娓娓道來,隨后如長江大河,噴薄而出,百回千折,匪夷所思,突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俠義精神,同時,對"人性"---心理的描寫已臻化境,牽動著讀者為之悲喜交替,欲罷不能,更兼港版的幾部電視劇的演繹,使一些小說人物的形象已在人們心中形成了"定格",可以說很難找到不足之處,硬要說不足之處那就是在作品被改編成電視劇的時候,一定要找好的導演和好的演員,就是貼錢也好,最忠實的表現原作,不要隨便就"大度"的象征性的收"一元錢"版權費,就任由他人"擺布"自己的作品,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也是對讀者的一種不負責,說句實在話,我要是老先生的話,就是買下某些電視劇的版權或播放權而不播放,也不讓它破壞了自己的文學形象。另外,老先生的"學者"情節,為了想得到"正統"史學界或文學界的認可,去做勞什子"人文學院院長",是沒意思的,"明報"那么大的家業,激流勇退,真是讓人嘆服老先生輕"利"的襟懷,為什么對"名"終未參透呢? 古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典型的"性情中人"怎么說呢,可能他的生活遭遇造就了他的寫作和生活方式,始終貫穿著一種"抗爭"和"冷眼向洋看世界"的態度,故事情節和武功的描述,扣人心弦,語言簡練,常給人帶來震撼。不足的是自己沒能"放下心來",略微平和的面對這個世界,面對身邊的人和事,英年早逝,留下唏噓感嘆總之,愚見如上,不求得到一致認可,倘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于愿已足矣!。
熱心網友
梁羽生:才子佳人金庸:英雄也是凡人古龍:極端
熱心網友
梁羽生:劍金庸:槍古龍:刀
熱心網友
我愛古龍看了他的書你才知道電視有多爛金庸有多庸
熱心網友
……………自己去體會吧,三言兩語說不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