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能力,部隊建設水平,機動能力,官兵綜合素質,裝備水平,信息化水平,學歷水平等。

熱心網友

中國陸軍航空兵是陸軍家族的后起之秀,戰場上的低空殺手。一九八六年十月,中國陸軍航空部隊正式成立,在總參謀部建立了陸航局,編制了陸航團;一九八八年初,在陸軍機械化集團軍成立了直升機大隊,后改編成陸航團;一九九九年七月,成立了陸軍航空兵學院。經過十多年的奮斗,中國陸軍航空兵在世界陸航家族中成為一支異軍突起的勁旅。  1988年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人民解放軍第一個陸軍集團軍直升機大隊今天在華北某地成立”。  這一消息,宣告了我軍陸軍的一個新兵種又延生了,其作戰能力開始實現由“地面合成”向“立體合成”的飛躍,標志著我軍現代化建設又向前跨出新的步伐。  13年過去了,這支“陸戰雄鷹”,已發展成陸航團,在陸軍家族中已百煉成鋼,功勛卓著。 作為后起之秀的中國陸軍航空兵,在參加解放軍的各類演習中,發射的反坦克導彈全部命中目標,摧毀率達到百分之九十八。目前,中國陸軍航空兵已經創辦了直升機飛行員、機務人員的培養機構,特級飛行員和一級飛行員占全兵種的一半。 此外,陸軍航空兵還建立了科研機構,不僅對現有的直升機進行了技術改造,而且完成了國產直升機的機載導彈、航炮、機槍等試驗,使部隊整體作戰效能大為提高。 外國軍事專家分析認為,中國陸軍航空兵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組建并形成戰斗力,在世界兵種建設史上是罕見的,表明中國軍隊對高技術裝備自有一套掌握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上相繼組建陸軍航空兵的國家有30多個,還有80多個國家組建有直升機部(分)隊。陸軍航空兵問世后,特別是武裝直升機投入使用后,以其特有的機動和火力突擊能力,在歷次世界局部戰爭中充當“開路先鋒”和“空中殺手”,贏得了各國軍界的重視。美軍多次實戰表明,在獨立使用直升機的情況下,一架武裝直升機可摧毀敵方約14輛坦克。西方軍事專家認為,面對高技術戰爭低空化趨勢,在未來戰場上,誰失去低空優勢,誰就無法贏得戰爭勝利。美陸軍直升機已增至8800余架,俄羅斯直升機數量也已超過4500架。 中國軍隊陸軍航空兵組建后,一直作為重點兵種發展,近年來,中國陸軍航空兵因應現代戰場的快速機動、反坦克,特別是垂直登陸,立體機降等作戰形式的需要,裝備了新型武裝直升機,進行導彈、火箭和航炮實彈打靶,多次參與實彈演習,成為一支空中突擊作戰力量。從運輸勤務保障轉向空中火力突擊 中國軍隊正式組建陸軍航空兵是在20世紀80年代。1982年前后,為了執行邊境巡邏、偵察、緊急運輸、就護和搶險任務,在北京、沈陽、蘭州、廣州等軍區組建了直升機大隊。1985年,中國軍隊根據鄧小平裁軍100萬的要求進行大規模精簡整編的同時,決定組建陸軍航空兵這一新的兵種,以提高集團軍合成作戰能力。1986年,中國陸軍航空兵宣布正式成立。 陸航指揮機構成立之后,從陸軍和空軍抽調了飛行人員和機械維護人員,并從空軍調配了一部分直升機,展開編組和訓練。與此同時,中國軍隊決定首次在各野戰軍成立陸軍航空兵和大隊。1988年1月,第一個陸航大隊組建,不久,各大軍區的主要集團軍中也都組建了陸航團或陸航大隊。各大集團軍相繼成立的航空兵大隊和航空兵團,其配置、訓練計劃和人員培訓,由解放軍總參謀部陸航局負責;作戰指揮和人員調配,由各集團軍負責,這種指揮管理體制大大提高了集團軍的機動能力。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陸軍航空兵現已擁有多種機型,成為一支具備相當作戰能力的空中突擊力量。陸航部隊先后完成空彈打靶、戰役演習、邊防巡邏、緊急空運、搶險救災、森林防火、緊急救援、回收衛星等任務,已成為能夠執行多種任務的現代化高技術空中力量,其主要任務也有原來的運輸等勤務保障,轉向空中火力突擊。 為實現從運輸勤務保障向空中火力突擊的跨越,陸航部隊根據新型武裝直升機和新型導彈等裝備的特點,突出攻擊課目訓練,完成了新型導彈、火箭、航炮和機槍打靶試驗,疾飛掠地超低空機動課目。陸航部隊把高技術條件下作戰難點作為訓練重點,組織了跨晝夜、亞高原駐訓、跨區快速機動等訓練,解決了遠距離機動作戰、陸空協同作戰、諸兵種聯合反空降等訓練難題。 中國軍方對陸軍航空兵的建設和發展甚為關注。1996年10月,陸航組建10周年之際,軍委副主席張萬年上將專程到陸航視察,勉勵這一新兵種能更好的發展。 1999年國慶閱兵中,陸航組成的國慶閱兵最大機群——直升機空中梯隊在世人面前亮相。總參陸航局副局長馬湘生少將作為總帶隊長親自駕機帶隊飛行,率25架國產武裝直升機編成的兩個空中梯隊,從250米低空通過天安門廣場。陸航首次以武裝直升機公開亮相,贏得一片喝彩。 有權威軍事專家評價,飛越天安門的武裝直升機編隊,其長機與長機距離為400米,長機與僚機距離為30×30米,分別比原定的700米和50×50米的編隊技術指標大為縮短,形成高難度的密集型飛行編隊。能飛出這樣的難度,顯示中國陸航的直升機性能和飛行員技能均達到高水準。換裝新型武裝直升機 中國軍隊在成立獨立的陸軍航空兵之前,已有一定數量的直升機裝備部隊,所使用的直升機主要是國產運載型直升機系列,如“直五”(即Z-5,由蘇制米-4仿制),另有前蘇聯的米-17、美國的“黑鷹”等,主要用于軍隊的運輸勤務保障,緊急救護、搶險救災等。由于沒有專用武裝直升機,尚不具備對地面裝甲目標進行火力攻擊的作戰能力。 武裝直升機是指配有武器裝備、用于攻擊地面和空中目標、并有一定自衛能力的直升機,具有機動、隱蔽、靈巧、敏捷等優點、既可以依靠裝甲和電子干擾等手段保護自己,也可以用強大的火力實施各種戰術攻擊,因此有很強的生存和突擊能力。美國的“阿帕奇”、“科曼奇”和俄羅斯的“卡-50”、“卡-52”等,都是武裝直升機中的佼佼者。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共摧毀伊軍500輛坦克及數百輛裝甲車輛,并在地面攻擊開始前,摧毀了伊拉克的早期預警雷達系統。武裝直升機已成為各國軍隊現代化建設中優先發展的重要武器裝備。 國外武裝直升機的發展和作戰實踐,使中國軍隊深感直升機的性能和裝備已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為盡快改變這種現狀,在不具備先進直升機研制能力的情況下,1980年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買進法國宇航公司的“海豚”直升機專利,在此基礎上進行引進和改造,開始“直九”(Z-9)直升機的生產。1992年實現首架國產化“直九”機首飛成功。 “直九”直升機屬中型機,機長13。7米,機高4。5米,旋翼直徑11。9米,尾漿直徑1。1米,裝備兩臺522千瓦渦輪軸發動機,最大平飛速度315公里/時,巡航速度280公里/時,最大爬升率7。7米/秒,最大起飛重量4100公斤,全機87%覆蓋面積采用復合材料制成。機載航空電子系統包括短波電臺、超短波電臺、機內通話器、雷達高度表、無線電羅盤、綜合羅盤、多普勒導航系統、自動駕駛儀、全向空速傳感器等先進通信和導航設備。 主持開發“直九”的總工程師證實,在新疆地區的實際飛行中,“直九”的實用升限曾達到5400米,與國外同類型直升機的3000米高度相比有大的突破。此外,“直九”還參加了北極的科學考察。駕駛“直九”參加北極科考的兩位機長透露,在包括7級大風和能見度僅80米的惡劣自然環境下,他們駕駛“直九”安全飛行了49小時52分,總計67次起降,無任何故障。“直九”在北極經受的考驗,還有零下攝氏18低溫及飛機降落可容許的甲板面積僅為16×16米。 “直九”直升機于1997年裝備解放軍駐港部隊,擔負香港地區空中安全防務。 在“直九”原型機的基礎上,軍隊進行了武器裝備和防護裝備的加裝和改造,使其成為一種新型多用途武裝直升機。“直九”武裝直升機的機載武器系統包括反坦克導彈、航炮、機槍、火箭等,陀螺穩定瞄準具,以及配套齊全的火控電子設備,分別用于有控和無控武器的瞄準。機上還配有武器隨動機構,使外掛武器軸線可在俯仰方向跟隨瞄準線上下移動,以準確地摧毀目標。外掛武器通過橫穿機身的掛梁懸掛在機身兩側,每側掛梁各有一個外掛點。“直九”武裝直升機的主要配置方案包括2×2枚HJ-8反坦克導彈,2×1門23-Ⅱ航炮,帶2×240發炮彈,2×1具FH-7D火箭發射器,可帶火箭彈2×7枚,2×1具HF-25火箭發射器,可帶火箭彈2×18枚。此外,還可根據實際需要選裝與上述武器同類的國外生產的武器或其它武器。 “直九”武裝直升機具有體積小,速度快、機動性能好、攻擊穿插能力強等特點。直升機能在距地面10米以上的高度飛行,并利用地形、地物隱蔽接近目標,實施躍升攻擊。該型武裝直升機火力配置強大,可用于空中防衛及實施地面攻擊,反坦克天擊、零散目標天擊、地面火力壓制、反恐怖突擊、空中巡邏、通信聯絡等多種用途。由于“直九”武裝直升機配備了先進的火力控制系統和特種先進電子設備、該型機對目標攻擊的命中率極高。 中國軍隊另裝備有“直八”(Z-8)重型直升機。這種直升機主要用于戰場物資運輸、快速機降登陸和大型武器裝備如火炮、車輛的吊運等。“直八”直升機標準空機重量近7噸,最大起飛重量可達13噸,最大速度315-275公里/時,最大航程可達800公里。該型直升機于1985年12月首飛,1989年11月通過國家技術鑒定,1994年12月設計定型,現已批量生產并裝備部隊。強化對地面裝甲目標的攻擊力 “直九”系列武裝直升機除裝備火箭彈和航炮外,對地面裝甲目標最具威脅的是“紅箭”(HJ)8A反坦克導彈及其改進型“紅箭”(HJ)8B4。 “紅箭”8是中國自行研制的新型反坦克導彈,80年代初首次公開亮相,其第一個型號“紅箭”8反坦克導彈,于1988年進入陸軍地面部隊服役。隨后,其機載型“紅箭”8A于1991年進入陸軍航空兵服役,裝備“直九”武裝直升機。 “紅箭”8導彈在氣動外形布局上,與俄羅斯的AT-3“薩格爾”、法/德的“霍特”、英國的“旋火”反坦克導彈相似,采用無尾翼結構,折疊式切梢三角形彈翼裝在彈體尾部。該彈彈長0。8米,彈徑0。25米,翼展0。32米,導彈全重11。2公斤,由一臺兩極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動,最大速度0。9倍音速,有效射程100-3000米。“紅箭”8A威力大,精度高,重3公斤的聚能穿甲爆破戰斗部破甲厚度800毫米,命中概率90%。“紅箭”8A采用導管發射,紅外跟蹤,有線制導,在性能上與國外第二代反坦克導彈水平相當,但價格低得多,軍事利益十分突出。 武裝直升機對坦克等裝甲目標的毀傷能力的提高,首要地體現在攻擊火力的威力上,即提高反坦克導彈、火箭的爆炸力和破甲能力。同時,武器射程也是毀傷目標和保護自身的重要因素。以武裝直升機反坦克為例,就目前的武器性能而言,,實戰和多次模擬演習的結果表明,在2500米的距離上,反坦克直升機與坦克的損失比為1:10,交戰距離增大,上述比例下降,當交戰距離超過4000米后,坦克對攻擊直升機的毀傷概率幾乎等于零。 為了進一步提高“紅箭”8A的作戰能力,增加其有效射程,中國軍隊有又其作了進一步改進,改進型稱之為“紅箭”8B,于1993年投產。與“紅箭”8A相比,“紅箭”8B的主要改進之處,是采用串聯式聚能戰斗部,重量增至4公斤,以提高破甲威力,對付反應裝甲;改進動力裝置,最大射程增加到4000米。另外還增加了熱成像觀瞄儀,提高夜間和低能見度氣象條件下的攻擊能力,并使控制系統數字化,提高制導精度和抗干擾能力。改進后,“紅箭”8B綜合作戰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反坦克武器專家指出,“直九”裝備的“紅箭”8B反坦克導彈,足以使目前所有中型坦克為之膽寒。多次參加實彈演習 顯示不凡實力 作為中國軍隊中最年青的兵種,中國陸軍航空兵尚沒有實戰經驗。但在數次實戰演習中,陸航顯示出不凡的作戰實力。 1996年3月,陸軍航空兵參加了舉世矚目的三軍臺海軍事演習,攻擊型武裝直升機被編入了由坦克、炮兵和步兵組成的合成突擊群內,承擔了火力支援、攻擊“敵”裝甲目標群、對復雜山地實施立體機降、多點登陸等關鍵性任務。當時福建沿海的條件十分惡劣,在陸航直升機的必經之路上濃霧彌漫,武器直升機是否因為氣象條件惡劣而受影響,很令人擔心。但在戰斗打響后,海軍先頭部隊進行搶占登陸場時,武器直升機穿云破霧按預定時間出現在作戰地域上空,空中發射的機載反坦克導彈,以98%的高摧毀率沉重打擊了“敵”裝甲作戰群,并以強大的空中火力支援了地面部隊。隨后,陸航的運輸直升機發揮其機動靈活、快速機降的優勢,快速抵達,對復雜的山地實施了機降登陸,使地面部隊快速搶占了多個火力制高點,為勝利贏得了時間。 1999年11月16日,全軍陸航部隊在山西某地的訓練基地舉行科技練兵觀摩活動,此次演練的項目包括立體機降和直升機野外快速保障等,滿載機降人員的武器直升機群在汾水河畔實施垂直登陸,直插“敵”縱深;通信導航、氣象油料保障、戰場救護等7個保障分隊在8分鐘之內開辟野外直升機起降場。觀摩活動組織者表示,為適應大機群跨區執行任務的需要,陸航部隊在科技練兵中突出演練空地結合、立體伴隨保障新技能。建成了與模擬應急保障分隊配套的訓練組織方案和評估系統及基地,增加了編組野戰機場快速開設、機場設施搶修等保障課題訓練的科技含量,使保障分隊既能單獨搭載快速出動,又能遂行機動保障任務。 1999年冬,陸航部隊集中進行了冬訓和戰術演練,前不久在華北訓練基地進行了訓練成果匯報。“直九”武裝直升機承擔火力支援、對復雜山地實施立體機降等任務。武裝直升機掠地而過,機載反坦克導彈對“敵”裝甲目標群的命中率達100%。北京軍區某集團軍直升機大隊在無依托條件下開辟野戰機場實施保障,在惡劣天氣條件下開辟野戰機場,保障直升機能連續飛行,并進行了應急兵力投送、物資前運,實施自我保障等演練,完成了新型國產武裝直升機的改裝和實彈射擊。為了保證直升機的穩定性和實彈打靶的精度,他們自制坦克模型、武器系統模擬器等,強化射擊瞄準訓練,實彈天擊演習命中率極高。 據有關部門透露,至此,陸軍航空兵使用新機型和新裝備、已完成復雜氣候條件下帶戰術背景的各種導彈、火箭、航炮的實彈射擊和攻擊等高難課目的訓練,可全天侯遂行對地攻擊、空中機動、陣地突防、戰場機降和各種戰斗勤務保障。。

熱心網友

陸航部隊是我軍各兵種中裝備最差的之一。原因是我國的直升機技術差,專用的武直機最近才研制出來。以前使用的所謂“武直機”,叫法很勉強。

熱心網友

不是打擊樓主。我們的陸航部隊真不怎么樣。不是說我們的飛行員素質差,而是說我們的裝備太落后!主戰裝備是直九--也就是法國海豚艦載機的中國仿制型。還有進口的小羚羊--薄皮飛機,還有超大的玻璃座艙。視野倒是開闊,可惜防護太糟糕。因為是輕型單引擎直升機,勉強掛載幾枚紅箭8反坦克導彈而已。另外就是從俄國引進的米8/17啦,傻大黑粗的運輸直升機,愣要掛裝火箭巢充當攻擊機!國產的直11就更甭提了……現在只有期待國產的專用武裝直升機--直10啦但估計性能也趕不上阿帕奇,大概就跟米28的早期機型一個檔次吧。

熱心網友

陸航部隊把結合任務、突出重點開展針對性訓練作為加速戰斗力生成、提高“打贏”能力的重要環節來抓。針對未來作戰戰場環境多元化的特點,多數部隊開展了海上訓練,重點提高海上飛行指揮能力和掌握海上飛行技術,使直升機飛行訓練由陸空向海空發展。某陸航團結合參加聯合作戰演習,完成了海上低空、超低空和編隊飛行,以及海上懸停、海上搜索營救等高難課目的訓練。針對直升機在未來作戰中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的實際,各陸航部隊根據不同機型和不同任務,普遍開展了戰術訓練,使直升機飛行訓練由以技能為主向技能與戰術結合跨越。某陸航團結合參加某特種大隊偵察、破襲作戰演習,完成了空中伏擊、武裝潛伏、突擊隊員索降、機降等戰術動作訓練。與此同時,各陸航部隊結合裝備發展,展開直升機實彈射擊訓練,使陸航部隊由運輸型向攻運結合型轉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加快了新裝備戰斗力的生成。據悉,在過去的一年里,所有陸航戰斗團都組織了攻擊直升機實彈射擊訓練,培訓出一批優秀射手,取得了一批重要戰法成果。

熱心網友

現代戰爭的發展,使各國軍事家看到這樣一個現實:作為“樹梢殺手”━━直升機的出現,爭奪地面低空優勢,成為現代陸軍角逐的新戰場。陸軍航空兵是一支以直升機為主要裝備的現代化技術兵種。它作為一支獨立的兵種,雖然誕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但來勢迅猛。  美國陸軍1942年組建航空兵,成為陸軍的一個新兵種。50年代初,美軍首次在朝鮮戰場將直升機投入實戰,當時主要用于戰場救護和在朝鮮北部的機降特殊人員。在越戰中,美軍大規模使用各類直升機,配合地面部隊作戰,以克服越南的高山密林、溝谷水網。一旦發現游擊隊,就進行閃電式的襲擊,或者閃電式的撤退。從此越南叢林戰被各國軍事專家稱為“直升機戰爭”。現在,擁有直升機超過100架的有40多個國家,世界大部分國家的陸軍都不同程度地裝備了直升機,作為提高戰場快速反應、快速機動的有效手段。   現代戰爭的發展和世界各國軍隊陸軍航空兵的出現,引起中國決策層的關注,建立中國的陸航部隊已勢在必行。  一。誕生  1985年,中國政府作出戰略決策:裁減軍隊員額100萬;精簡整編,用摩托化、機械化取代騾馬代,以步兵為主的陸軍的軍全部改編成多兵種組成的集團軍。  走向合成的中國陸軍不能只在地面沙場揚威,還應當有自己的“樹梢殺手”,實現空地之間的立體合成,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在未來戰爭中,更好地擔負起保衛祖國的神圣使命。  于是,1986年10月3日,中央軍委正式批準組建陸軍航空兵的方案,在總參謀部設立了陸航局,并明確指示:“要下決心建設好這個兵種”。  但是,我國在建國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并不注重陸軍航空兵的發展,陸軍航空兵的裝備大多是原蘇聯的技術發展來的,比如“米”系列直升機,就一直充當著主力。以至于開始發展陸航時,竟然沒有合適的武裝直升機!  眾所周知,和固定翼飛機制造業相比,中國的直升機制造業不但歷史更短,而且技術更加落后。很大程度上,以中國空軍為主要主顧的中國直升機工業在幾十年間受困于狹窄的國內市場,技術上又遭到封鎖,以至于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剛剛開放的時候,連一架自行研制的直升機都拿不出來!關于那些中國航空工業之痛的歷史令羽鷹狼兄已經在中國空軍之痛系列里面有了詳細介紹,我就不再在此贅述了。  七十年代中期,海軍進口了13架超黃蜂,1976開始了測繪仿制。歷經千辛萬苦,1985年才首飛成功,事實證明國產的無論是海軍型還是陸軍型(其實就是去掉了浮筒)都沒有大規模生產,主要是因為當時需求量不大(無非是要人運輸和戰場救護/通信),仿制的水平也不過關,但是陸航組建以后,中國對戰術直升機的需求就迫在眉睫了。為解燃眉之急,又想辦法從法國拿來了幾架SA342M“小羚羊”作訓練用;為了向西藏提供機動能力,利用中美蜜月進口了24架黑鷹,用起來之后中國軍方給予了很高評價。本來有進口更多的計劃,甚至還要連帶著進口CH47D,因此中國陸航性急地把所有地直五全部退役,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中美蜜月期結束的太快,89之后,連民用的B234都買不到了。結果,90年的陸航發現自己的機隊面臨消失的威脅。無奈之下,又轉向法國,正正規規付了版權費,引進了海豚的技術生產出了直九,但直九的產量一直上不去,(據說連駐港部隊的直九都是哈飛趕工趕出來的)。后來當時的總理李鵬訪蘇,結果以閃電般的速度為陸航購買了一批米17,解了陸航的燃眉之急,對于有著豐富的米8使用經驗的陸航來說,也確實好用,而且極其便宜————進口單價只有B234的1/10;加上所有的維護都能夠在國內完成,而國產的成本肯定高過進口價,也就沒有仿制的打算了。從此,我國陸航裝備的直升機,就有了“米”—7、“米”—8、“米”—17、“小羚羊”、“海豚II”(直—9)、S—70“黑鷹”等多個國家、多種系列的產品,而我們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則是一樣也沒有。  二。陸軍航空兵之痛  由于中國陸航直升機型號繁雜,所以我挑選陸航主力武裝直升機來講述一下中國陸航之痛。  拿目前的中國陸航主力直九來說,說實話直九這樣的四噸級直升機純屬雞肋,處于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當初引進的原因主要是法方愿意一起提供技術,當時的考察結果認為直九的技術要比直八領先20年,確實符合當時跨越式發展的思路。不過直到去年渦軸八的國產化率終于達到98%,為了實現這20年的跨越,我們還是付出了20年了。 但現在生產出來的武直九真的能滿足中國軍隊的要求嗎?  珠海航展,38軍陸航團派出了九架直九參加,可能很多人沒注意到,那天38軍參加飛行表演的九架直升機,轉一圈飛回來時,少了一架!另一架哪兒去了?原來有一架趴窩了,緊急降落修理,回不來了。問題出在飛機,怪不得38軍陸航團。直9的原型“海豚”是本來就是輕型通用直升機,充任專業武裝直升機實在勉為其難。  在當時直九改裝武直九時,借鑒了我軍以前曾在直五上加裝機槍和火箭筒的經驗,把火箭巢掛在了直九上,但可憐直九小小的機體哪能掛那么重的火箭發射巢?最后把一批掛裝兩個火箭巢的直九評估之后,結論是火力支援能力不足,沒辦法,又把那些火箭巢掛到了后來引進的米17上,讓米17客串了一把武裝直升機,從此在中國地各大演習場上,掛了6個碩大無比的火箭巢的碩大無比的米17亮相在世界面前,如果人們把又大又笨的米24稱為飛行坦克的話,那么我們把咱們這種武米17成為飛行卡車估計也不過分,一旦它參加對臺作戰,其龐大的機身無疑將成為臺灣地面防空火力的絕好靶子。  繼續說武直九,話說當時在火箭巢上機項目下馬后,又開始了反坦克導彈上機的研究,但可惜的是,由于紅箭8導彈最初設計時,并未考慮機載發射,因此對于發射產生的沖擊波,后坐力以及尾噴的火焰高溫等等問題并無特別處理,對于一架結構單薄的直升機來說,這些問題的影響就十分明顯。直九的機體承受不了這種導彈反射產生的沖擊波和后坐力引起的劇烈震動,機身蒙皮也因是復合材料制造,耐不了導彈尾噴火焰的高溫,第一次使用模擬直升機發射導彈試驗,以及之后的一次真實的直升機發射試驗,均對載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到最后經導彈研究所的人重新設計,進行了上百次反復試驗后,終于解決了直九和紅箭8的兼容問題。隨后,中國的武直九正式出爐,并參加了99年的國慶大閱兵。  雖然武直九解決了我國沒有武裝直升機的尷尬局面,但并不能改變其先天不足的缺點,在現代戰爭形式日新月異的今天,已經不能擔負相應的作戰使命。  目前,直五全部退役后留下的口子至今沒有全部彌補。實際上,中國三軍擁有的直升機總數和八十年代初相比,可能還有所還是下降了。而陸航部隊是作為軍區甚至軍委的直屬兵力來使用的。在未來可能的作戰樣式中,陸航應該是高度的集中使用,用來將地面部隊機動到戰場的關鍵地帶,或為其他部隊提供應急的戰場機動手段———陸航兵力,作為一種稀缺資源,以我軍的傳統來看,在戰場上一定是盡最大可能集中使用。所以,陸航現在急需一種類似阿帕奇的中/重型攻擊直升機,第一要能完成大多數戰術打擊任務,二來其升級空間大,三者符合中國陸航對直升機作戰的不同于美俄的戰術理解,而且從技術上,這種級別的直升機能夠為研制其他各種直升機奠定良好基礎。  三、展望  還好,中國陸軍航空兵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九二年,由哈爾濱飛機制造總公司牽頭,全國四十余家相關科研院所、生產廠家合作開發“直10”專職中型武裝直升機,原計劃2000年量產。由于種種原因,直到現在才亮相,根據網上的數據,中國的武直十,約5。5噸。可載十六枚反坦克導彈,或8枚反坦克導彈加兩個40孔火箭巢。04年已經投產。價格約1500萬美元。武直十有以下特點:   1.特別好的機動性。直升機作為一種陸戰武器,它的機動行特別好,無論是水面,沼澤,沙漠,森林,工事,城市都不能阻擋它。并且速度可以達到200公里以上。這一點使它特別容易通過臺灣海峽,海岸工事的阻擋直接快速插入對方縱深,實現打亂對方防御后勤系統的戰略目標。   2.強大的火力   (1)武直十有強大的反坦克火力。通常可攜帶16枚遠距離發射的反坦克導彈,這樣武直十出動一次通常可以擊毀十多輛坦克和車輛。   (2)相當的強的對地支援火力。如果用載8枚反坦克導彈和兩個40孔火箭巢,以及一門20機炮的配備。這樣武直十出動一次可以對地發射80枚火箭彈,可覆蓋對方一個連的防御范圍。也可用導彈對對方的關鍵陣地作8次精確導彈攻擊。武裝直升機對對方的坦克,車輛,炮兵陣地,步兵陣地,防空導彈陣地,反艦導彈陣地,雷達陣地,彈藥倉庫,油料倉庫,機場,電力設施,通訊設施等各種后方設施都有很強的壓制作用。   (3)較強的反直升機能力。因直升機的特殊的機動性,可以在樹梢高度飛行,其它武器很難跟得上它。所以在大規模作戰中最有效的反直升機武器就是武直。武直十通常可攜帶4枚反直升機空空導彈(天燕90),必要時也可用20機炮作反直升機空戰。   如果上述的數據是真的的話,那么說明我們的軍工人員的努力沒有白費,中國的武裝直升機生產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平,如果大批裝備武直十的話,可以想象將來,我們就會擁有《末日之門》中描述的那種直升機集團軍,徹底實現飛行陸軍的夢想,為祖國的國防,筑起一道空中長城!   參考文獻:   《看中國陸軍航空兵武器裝備的發展》   《這一年解放軍干了些什么》   《關于中國戰術通用直升機的研制》   《臺海快速登陸戰中的關鍵新概念—直升機集團軍》   《“空中殺手”━━直升機》   《專武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