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延稅款的定義及什麼情況下涉及這一科目
熱心網友
會計制度與稅法對收益、費用、資產、負債等的確認時間和范圍的規定不同,導致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這些差異分為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 具體如下:永久性差異是指某一會計期間,由于會計制度和稅法在計算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的口徑不同,所產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本期發生,不會在以后各期轉回。永久性差異產生的應交所得稅應在當期確認所得稅費用。在計算應稅所得額時,應將稅前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稅所得。 時間性差異是指稅法與會計制度在確定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的時間不同而產生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納稅所得額的差異。時間性差異發生于某一會計期間,單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內能夠轉回。時間性差異的基本特征是某項收益或費用和損失均可計入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稅所的,但計入稅前會計利潤和應稅所的的時間不同。 對于永久性和時間性差異,所得稅會計可以采用兩種方法: 1.應付稅款法:是將本期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之間產生的差異均在當期確認為所得稅費用。也就是說,本期發生的時間性差異不單獨核算,與本期發生的永久性差異同樣處理。不管稅前會計利潤多少,在計算交納所得稅時均應按稅法規定對稅前會計利潤進行調整,調整為應稅所得,再按應稅所的計算出本期應交的所得稅,作為本期所得稅費用,即本期所得稅費用等于本期應交所得稅。 2.納稅影響會計法:是指將本期由于時間性差異產生的所得稅影響金額,遞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在這種方法下,確認時間性差異產生的所得稅影響金額,并將確認的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金額計入遞延稅款的借方或貸方,同時確認所得稅費用或抵減所得稅費用,但是對永久性差異的處理和應付稅款法相同。 在具體運用納稅影響會計法核算時,有兩種可供選擇的方法,即遞延法和債務法。在所得稅稅率不變的情況下,無論是采用遞延法還是債務法,其結果相同;但在所得稅稅率發生變動的情況下,兩種方法的結果不同。 遞延法是將本期時間性差異產生的影響所得稅的金額,遞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時轉回原已確認的時間性差異對本期所得稅的影響金額。一定時期的所得稅費用包括:(1)本期應交所得稅;(2)本期發生或轉回的時間性差異所產生的遞延稅款貸項或借項。在遞延法下,資產負債表上發應的遞延稅款余額,不代表收款的權利或付款的義務,只能視其為一項借項或貸項。 債務法是將本期由于時間性差異產生的影響所得稅的金額,遞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時轉回已確認的時間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在稅率變動或開征新稅時,需要調整遞延稅款的賬面余額。一定時期的所得稅費用包括:(1)本期應交所得稅;(2)本期發生或轉回的時間性差異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3)由于稅率變更或開征新稅,對以前各期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賬面余額的調整數。
熱心網友
mikeyangpop說得很詳細呀!
熱心網友
就是在所得稅會計中才回涉及到這個科目樓上的學長回答很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