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語言環境,光聽粵語歌或者電視劇對白跟讀出的音調感覺總是怪怪的,很明顯就不是那個味,大家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自學一口比較標準的粵語阿
熱心網友
這個問題我在已在“愛問”中跟朋友們多次交流過。沒有語言環境,學粵語是比較難的,但也不是沒辦法。看粵語電視對學講粵語有很大的幫助,然而,光看、光聽還學不好,要講。對粵語歌或者電視劇對白的音調“感覺總是怪怪的”,這不奇怪,因為它不是“照字念經”的,基本上都把書面語變成口語,并翻譯成方言了,不覺得怪才怪!學粵語與學其他地方話一樣,但由于粵語語系離普通話更遠些,方言土語更多,就顯得更難學些。最大的難處就在于學方言土語。如果照字讀書,即使你每個字都“咬”得很準,講出來對方有時也聽不懂,或者聽懂了也可從一句話甚至其中的一個字的發音認準你是外地人。例如,粵語的“哪里”叫“bín dou(第二字輕聲)”,“哪個”叫“bín ge(第二字輕聲)”。完全不是照“哪里”、“哪個”發音。雖然電視里的方言土語相對較少,但已經夠用了。“多聽”是個好方法。有的人從來沒到過粵語地區,只因天天看粵語電視,或者聽粵語廣播,或者放錄音,一有機會就跟懂點粵語的朋友們用粵語交流,居然可以流利地講粵語。“多說”更重要,跟學外語一樣,不敢開口說,一輩子都講不好。開始講不好、不準、不流利,那不要緊,堅持一段時間就有進步。有人編造了一本小冊子到處兜售。小冊子用普通話詞語作為廣東話詞語的注音,害人不淺。須知那僅僅是諧音(如上述的“哪里”注音“賓抖”、“哪個”注音“賓咯”),有的甚至連諧音都不沾邊,不可能靠它學好粵語!還有什么問題,歡迎多交流。
熱心網友
我覺得你應該去廣東親身體驗一陣子,這樣既參觀了美景,還學了原汁原味的粵語,豈不是一石二鳥,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