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最早是出現在哪個國家什么時間哪個年代
熱心網友
傳說在先秦上古時期,就有人把艾蒿和蘆葦扎成一束,然后蘸上一些油脂點燃作照明用,這只是火把而不是蠟燭。后來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蘆葦用布纏上,里面灌上蜜蠟點燃,這雖然很像唐朝時使用的大蠟燭,但也只是蠟燭的雛形,也不是蠟燭。那么究竟蠟燭是從什么時候才開始有的呢? 中華書局編審 劉尚榮:我們現在所能找到的材料,大概是在漢朝,那么《西京雜記》里邊記載:"在漢朝的時候,南越向高帝進貢的貢品當中,有蠟燭。那時候叫蜜炬,蜜燭二百枚"數量不多,說明它是很可貴的。 還有傳說那個時候,寒食節要禁火,禁火的時候,君王賞賜給侯爵以上的官員、上品官員以蠟燭,這是作為一種賞賜給他的臣下,說明那個時候,蠟燭雖然有,但還是很名貴的,不是很普通的。到了南北朝時期,蠟燭稍微應用得普遍了一些,但也主要是在上層社會,而不是一般的百姓家照明用的。 蠟燭到了唐朝,據現在的材料記載,晉州上貢的時候,貢品當中也有蠟燭,說明那個時候的蠟燭還是比較珍貴的。在唐朝的官員還專門設置一個官員來管宮廷蠟燭。 中華書局編審 劉尚榮:那么到了宋朝,宋朝現在有這樣的記載,宋朝跟西夏啊,老百姓之間呢,存在著這種以物易物的這種交易?,F在就講是對外貿易,在這種互相交換當中呢,宋朝就以中原的土特產向漆器啊,石器啊來交換他那里的麝香啊,其中還有蠟燭。蠟燭作為外貿、對外交換的一種東西,所在在宋朝,蠟燭雖然用的比較普遍,但還是很名貴的。 到了明清以后,蠟燭才漸漸地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也比較多了,但是一般的燈具,像油燈、火把依然不能和蠟燭同日而語。正因為蠟燭本身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是其他的燈具所不具備的,所以才引發了一系列的有關蠟燭的故事,其中《刻燭為詩》的故事不知道您聽沒聽說過。 中華書局編審 劉尚榮:在《南史》里有這樣的記載,南齊武帝有個弟弟叫蕭子良。蕭子良這個人很好文人相聚,很重視才能,他有一次想了一個主意,把一批文人雅士召集在一起,然后比賽作詩。比賽的方法就是在蠟燭上每一寸刻上一度,點燃蠟燭,蠟燭點燃一寸,每個人就必須完成四韻詩一首,就是八句。誰作得快,作得好,誰就取勝。 沒想到蕭子良的這個建議非但沒有使才子們退怯,反而發出了"何難之有!"的感慨。而比賽到了后來又改成了以敲打銅缽為準,響聲一停一首五韻詩就作成了。從那以后"刻燭為詩"就成為了詩才敏捷的一個典故。而在這個故事里,蠟燭是一個很公正的裁判。
熱心網友
太愛問了。
熱心網友
希臘
熱心網友
蠟燭約出現于東漢前后,魏晉時期已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