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中國是地區大國,也同樣是潛在的超級大國。要不然美國總合中國對著干。
熱心網友
同志們努力.
熱心網友
已現在的發展形式來講 可以這么說, 不過以后怎么發展就難說了.
熱心網友
在老美及其同盟國的眼裡,中國不錯是潛在的超級大國。?慕??鯇L,貿易額,持續發展的??力數據,這都是國內外普遍認受的看法,(?然這需要繼續維持一個平和?定的大環境)以一些數據說明一下吧!美國媒體的中國攻略路徑是:首先塑造中國經濟超級強國形象;然后,在中國經濟超級強國假設下,編造各種"中國威脅論"的故事,引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民眾普遍的對中國恐懼心理和不安感;最后美國政府可以在民意的普遍支持下對中國制訂和實施各種遏制中國政策和措施。-------------------------------------------------------------一、"中國的經濟威脅" 從經濟規模上看,中國目前還不大,但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按中國公布的數據,從1978年到2001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 (GDP)由人民幣3624億元增加959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率為9。4%,超出世界同期年均增長率6。1個百分點;1997年至 2001年間,在亞洲各國陷入金融危機、世界經濟普遍衰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依然快速發展,年平均增長速度仍達到9。3%,比世界經濟增長速度快7個百分點,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創造了世界經濟增長史上的奇跡。如果以美元來計算,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期間增長3倍,同期貿易額增長4倍。按照購買力平價基準,如果維持目前的增長速度,中國將在2025年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大國。 目前中國是世界鋼鐵、糧食、纖維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商品的主要生產大國,中國是世界上吸引海外投資最多的國家,是亞洲各國的主要貿易國,也是亞洲經濟的牽引車,中國的經濟地位越來越重要。中國在加入WTO之后,這些方面的作用會越來越大。如果需要,中國可以嘗試在眾多領域控制國際市場價格,或使國際市場物價不穩定。 1、"中國制造業的迅速發展對美國經濟構成嚴重挑戰" 2002年美國《商業周刊》第7期,發表了現任耶魯管理學院院長杰弗里·加藤的一篇題為《當一切都是"中國制造"的時候》的文章,引起了美國政府和美國企業的關注。該文分析說,當世界經濟越來越依賴中國的制造廠,將面臨巨大的供貨中斷風險。美國經濟已受到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的全球供貨鏈的影響,如果發生戰爭、恐怖主義、社會動蕩或者自然災害,美國乃至世界將遭遇大規模供貨中斷的威脅。中國在全球制造業的地位將類似沙特阿拉伯在世界石油市場的地位。美國政府應該成立一個政企聯合工作組來研究這一問題和采取對策。 如果我們循著這一邏輯推理下去,當然也可以得出對美國更不利的結論:中國可以憑借其"世界工廠"的地位要挾和制約美國。如果中國不給美國供貨,美國的許多大企業高端產品的生產將陷入癱瘓,美國民眾日常生活用品價格將大幅度上升且缺貨,美國的經濟和生活陷入一片混亂之中。這一結論對美國政府來說是絕對無法接受的,作為世界唯一超級霸主的美國決不可以受到任何它國的威脅。中國2001年的進出口總額為5100億美元,比1980年增長了近15倍。其中41%的產品出口到美國,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對美貿易順差最多的國家,2001年,美國進口中國產品的金額比中國進口美國產品的金額多出830億美元。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工廠主要為世界市場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如玩具、襪子、服裝、體育用品和其他日用消費用品,但在90年代,隨著大批世界領先技術公司向中國轉移,中國產品升級換代加速。在中國的出口構成中,辦公設備和通信設備從1990年幾乎為零份額增加到2000年的17。4%,這類出口單僅2000年就猛增了44%,達435億美元,使中國進入全球一流技術大國。中國大陸現已成為成套設備和運輸設備的世界主要出口國。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在世界制成品出口中所占的份額增加了一倍以上,從1990年的1。9%增加到2000年的4。7%。2002年5月,國際清算銀行發表的季度報告中,首次用專門的篇章分析了中國龐大外匯儲備的使用情況。報告稱,1999年到2000年,中國投資 800億美元購買美國債券,中國已成為僅次于日本的美國債券第二大持有國,總額幾乎是第三大持有國英國的近一倍。根據朱镕基同志在2002年的一次報告中說,中國投放在國外的外匯,每年利息收入達六七十億美元。按照年利5%計算,需要投資1300億美元的本金才能獲得這一數目的利息收入。同日本一樣,中國已擁有影響美國債券市場的金融力量。如果中國在短期內大量拋售美國國債,將造成美國金融市場的大混亂。 2。日人在中國速膨脹中警覺 受日本媒體的"中國威脅論"影響,日本國民開始對中國懷有恐懼心理。在2002年10月5日,也就是日中邦交正常化30周年的時候,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對日本人的中國意識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與1999年的調查結果相比,日本人的中國意識出現了明顯變化。在1999年的調查中,中國在日本人的心目中主要是"大",如"人口世界第一和人口問題"、"遼闊的國土和大陸"、"大國和超級大國"等;在日本人的印象里,中國雖然國土遼闊,卻有許多落后的地區。 但在21世紀的今天,日本人的中國印象是一個正在快速膨脹的龐然大物、經濟發展很快、非常有發展前途的國家。這使日本人開始對中國懷有恐懼心理。反觀日本,經濟不景氣,出生率下降,再過幾年,人口也減少,從而形成日益"縮小"的日本對不斷"膨脹"的中國感到恐懼。從日本產業現狀來看,由于中國廉價產品的涌入,日本國內許多產業受到了重創。開始是紡織行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中國紡織產品進入日本市場和國際市場,日本紡織企業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均喪失了競爭力。隨后是彩電、冰箱和空調等家電行業,中國制造的產品正在取代日本產品。隨著中國產業的發展和升級,將有越來越多的日本產業受到來自中國的挑戰。 許多日本大企業正將生產基地轉移到中國,這將進一步加深日本產業空心化。例如,日本三洋機電公司正與中國家電巨頭海爾公司進行全面合作,松下電器與中國的TCL集團攜手合作,汽車大企業豐田也決定以天津為中心投資中國。 目前,日本人開始擔心日本的核心優勢產業———汽車制造產業正受到來自中國的威脅。隨著中國產業的發展,日本的一些汽車零部件企業和模具廠家正逐步把生產基地遷往中國,這最終將導致日本汽車產業失去競爭力。 也許有人會說,日本對華投資企業正從中國市場賺了許多錢,但從日本產業發展角度來說,日本經濟變成了不是依靠出口,而是靠向海外投資賺錢的國家,這種經濟發展模式導致了日本產業的空心化。3、美國國防部和美中安全評估委員會:中國軍事威脅論及對策 2002年7月12日和7月15日,美國國防部和美國國會的"美中安全評估委員會"分別向美國國會提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力量年度報告》和《美中安全評估報告》,兩份報告認為中國正在對美國經濟和軍事優勢構成威脅,并掀起了新一輪"中國威脅論"的爭論。 "美中安全評估委員會"是2000年由美國國會授權成立的,其主要任務是檢查美國與中國經貿往來對美國國家安全形成的沖擊。 7月12日,美國五角大樓向國會提交了一份有關中國軍事力量的報告。這份報告的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力量年度報告》,長達56頁。報告的內容主要涉及中國軍事力量及安全戰略分析、發展狀況評估、對外軍事交流及臺海局勢等5個方面。這是美國國防部提交的第二份有關中國軍事力量的評估報告,第一份是在2000年5月公布的,在2001年,由于政府的更替,所以沒有做報告。美國國防部曾對前蘇聯每年都做一份軍力報告。本次報告是布什政府去年1月上臺以來,美國第一次全面考察中國的軍事實力和動向。該報告是由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和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阿米蒂奇主持起草的。 該報告認為,2002年度中國實際國防預算估計達到650億美元,而中國公布的數據是200億美元,美國的估計是中國公開披露數據的3倍還多,大約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5%。今后中國經濟將以大約年均8%的速度增長,同時國防費用如按2002年的20%左右增長,那么到2010年,中國的實際國防預算將升至1000億美元。 "中國現在有大約20枚洲際彈道導彈能擊中美國。到2005年增長到大概30枚,到2010年也許會達到60枚。""中國在華南部署的數百枚短程導彈不僅威脅到臺灣,也威脅到琉球的美軍和日本與菲律賓。"《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力量年度報告》是美國國防部根據2000年國防授權法規定,向國會提出的第二份類似評估報告,與前年的第一份報告比較,新的評估報告頁數增加了一倍多。與前一份報告不同的是,新的報告附了11張照片,其中9張突顯中國武力擴張的幅度。一張說明臺灣只有兩艘可以用于作戰的潛艇,而中國有數十艘可用于封鎖臺灣。一張圖片的說明指出,中國空軍正逐步取代臺灣在臺海的空中優勢;另一張圖片顯示,中國在發展改良的"東風31型"導彈,射程可遠達美國許多地區。4。"中國在亞洲地區的權威和影響快速增加"2002年11月,中國———東盟首腦會議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即東盟,包括柬埔寨、泰國、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文萊、越南、老撾和緬甸)10個成員國簽署了一系列協議,這一系列協議極大地密切了中國與東盟的關系以及增強了中國對東盟的影響力。 系列協議中最主要的一項是在2010年前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框架協議。該協議計劃在10年內逐步削減關稅、消除商品和服務貿易壁壘,從而建立起一個人口超過15億的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這一自由貿易區所蘊涵的國內生產總值近2萬億美元。 中國與東盟將從2004年開始取消600項農牧水產品的關稅,東盟國家將從中獲得很大的好處。美國媒體認為中國此舉是通過經濟讓步的策略使東盟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加深。2002年11月,中國與湄公河流域的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和緬甸等五國舉行了"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會議",簽署了今后10年11個項目、投資總額達10億美元的湄公河開發計劃,其中包括從中國云南省經由老撾到曼谷的"南北經濟走廊"、從緬甸穿過泰國東北部地區和老撾到達越南中部地區的 "東西經濟走廊"、"人才培養"和"旅游開發"等計劃。中國明確表示將對連接中國云南省、老撾和泰國的高速公路網和水庫等建設項目提供援助,并將對老撾、柬埔寨和緬甸采取優惠關稅措施。中國正積極參與對湄公河流域的合作開發,并以此擴大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此外,中國還取消了老撾、柬埔寨等東盟4個國家的累計債務,據有關人士估計,中國放棄債權總額約30億美元。、"人民幣國際化" 近年來,人民幣在中國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使用范圍不斷擴大,人民幣逐漸作為對外貿易的交易貨幣和國際結算貨幣。 調查表明,在越南、泰國、緬甸、柬埔寨、朝鮮、蒙古、俄羅斯、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家,人民幣作為支付和結算貨幣已被普遍接受;香港、臺灣、孟加拉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韓國等國家和地區,與人民幣有關的部分業務開始陸續出現。尤其是在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和地區,人民幣已經成為硬通貨,其中柬埔寨把人民幣作為國家的儲備貨幣。 據估計,目前在中國境外流通的人民幣金額約為數百億元,與中國1。6萬億的發行總量相比,這一金額還是微小的,但增長速度之快還是開始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來自中國人民銀行憑祥之行的調查顯示,廣西中越邊境出口貿易約有90%以上以人民幣結算。 人民幣的國際化將極大增強中國在亞洲,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 數據太多,不能盡?,但對我國成為大國的寄望是實際而?酚^的。
熱心網友
這恐怕不容易呀.你要知道老百姓的苦難的生活呀.中國有這么多的官僚和貪官要想成為超級大國只有民主和多黨議政.
熱心網友
所謂超級大國,標準只有一個,即擁有象美國或前蘇聯那樣的綜合國力及其在全球范圍的強大勢力。中國目前距這樣的目標,差距豈止一點半點?要想達到那樣的地位,除非在世界上其他國家保持自己的國家實力完全不再增長,并對中國的發展持完全友好的態度(即當中國需要時,能及時提供必要的幫助)的前提下,讓中國生生再發展20年!這樣才有希望達到一個標準的超級大國所需要的要求。這好像離“潛在”二字都有不小差距吧?
熱心網友
這個詞多少有點兒貶義.暗指霸權主義,不負責任的大國.說我們用社會主義強國合適點兒.從長遠來看,只要共產黨真正執政為民,不發生動蕩,一心一意謀發展,強國夢為期不遠.大陸生活水準超過臺灣,祖國統一指日可待.到那時才是我們真正要慶典的時刻.讓我們為祖國的強大而祈禱吧!
熱心網友
當然是!我們是中國人.
熱心網友
自己的技術上不去,吸引外來投資,生產別人的品牌,自己的企業被外國大量控股,缺少自己的專利,生產低端產品,大量輸出原材料,粗加工,卻制造惡劣的環境污染自己,解決完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別人說你是世界第一你相信嗎?
熱心網友
是,絕對是!看看中國近20年的發展速度沒有其他哪個國家可以比的!據不完全統計,20年前看黑白電視的中國人只有10%,可20年后的今天看彩色電視的中國人已達到95%,如果再過20年呢…………
熱心網友
對呀
熱心網友
那是別人給中國臉上貼金而已,你看現在中國那么多的窮人就知道啦!
熱心網友
誰知道以后啊
熱心網友
是不是超級大國不是我們自己能夠衡量的,而是要看世界上超級大國的標準。在諸多條件下,我們還有不足。
熱心網友
是啊,但是中國不會去故意的顯示實力.等有實力了你不用顯別人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