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推薦能找到河南地方劇的地址以及民族音樂的地址。
熱心網友
中央民族學院
熱心網友
河南地方戲曲卷戲簡介卷戲是河南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清代曾在河南、山西一些地區流行。相傳源于寺院音樂,因常到大戶人家為其眷屬演唱,故又稱“眷戲”。源流沿革 關于眷戲的名稱來源,有二說。一說因形成于卷縣(今河南原陽縣)而得名。一說由曲藝“寶卷”演變而成。形成年代已無可考。成書與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李綠園長篇小說《歧路燈》,其第四十二回中寫到:“一日同張學書北鄉看戲,離城一里半路,你說是誰的戲?偏偏是茅拔茹一班臭卷戲。”第九十五回中,敘述在開封演出的八九種當地和外來的劇種中,有“黃河北的卷戲”一語。《歧路燈》七十八回所述:“想起了民間一個戲班,叫做梆鑼卷。”則當時卷戲還同河南梆子(豫劇)、鑼戲(羅戲)混合組班演出。今河南民間尚有一種稱“鑼卷戲”的業余戲班,職業藝人則稱它為“混鑼班”,而上黨梆子里今尚保存卷戲的聲腔。這一劇種至清末已衰弱。1956年河南省舉行首屆戲曲觀摩會演時,曾邀請豫東沈丘縣蓮池鄉的幾位卷戲老藝人演出《下南唐》一劇。劇目概況和音樂唱腔卷戲劇目數量已無從統計。1956年參加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會演的老藝人憑記憶,僅能說出《鍘美案》、《白生賣酒》、《打潼關》《黑水關》《馬家寨》《南陽關》《雙座山》《桃花庵》等十出。又據鑼戲老藝人提供的資料,在鑼戲劇目中,有些來自卷戲。如《吊打老包》《李子精臨凡》《康府吊孝》《朱洪武吊孝》《牛伯成回家》《龍抓熊氏女》《劉金定下南唐》《花打朝》《四圣歸天》《打黃海》《收吳漢》等。卷戲唱腔一般比較深奧,講究音韻,詞格為七、十字句。唱腔有原板、攢子、飛板、叫板、慢板、滾板、哭板、等以婉轉清新、優雅抒情、見長。伴奏樂器以錫笛(管子)、笙、橫笛為主。打擊樂器有鑼、鼓、镲、梆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