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40集團軍軍長 侯繼振 政委 崔景龍   副軍長 周金杰 郭長樂 孫福林 陳明武 副政委 張慶余 莊紅軍   參謀長 潘良時 政治部主任 張景榮   后勤部部長 李慶華 裝備部部長 李吉順 軍部駐地:遼寧錦州代 號:65631部隊著名部隊:“鐵拳團”----原步兵第118師第352團“渡海先鋒營”----原步兵第118師第352團第1營  第40集團軍是在解放戰(zhàn)爭中鍛煉成長起來的一支勁旅。前身是魯中軍區(qū)和冀熱遼軍區(qū)部隊。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由魯中軍區(qū)部隊組成的山東軍區(qū)第3師和警備第3旅迅速挺進東北沈陽、鞍山地區(qū),同時冀察熱遼軍區(qū)進入東北的部隊也發(fā)展為第21、第23、第24旅。1946年1月,山東軍區(qū)第3師、警3旅與第21旅、第23旅合編為東北民主聯(lián)軍第3縱隊,司令員程世才,政委羅舜初,下轄第7(原第3師)、第8(原第21旅)、第9旅(原警3旅和第23旅)。1948年11月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軍長韓先楚,政委羅舜初,下轄第118、第119、第120師?! 〗夥艖?zhàn)爭中,該部參加了三保本溪,四保臨江作戰(zhàn),贏得"旋風部隊"的美譽。1947年9月毛澤東主席親自修改和批轉了該縱隊開展訴苦教育的經驗報告,由此在全軍掀起了以訴苦和“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斗志)為中心的“新式整軍運動”,有力提高了我軍的戰(zhàn)斗力。在遼沈戰(zhàn)役的錦州攻堅戰(zhàn)中,第7師20團以頑強的精神拿下了城防要塞配水池,爾后第19團和第8師23團首先突破錦州城墻。在遼西會戰(zhàn)中,第21團、第19團1營和7師炮兵營在胡家窩棚殲滅廖耀湘兵團前進指揮所,為全殲國民黨軍 “五大主力”之二的新1軍、新6軍做出了貢獻。1950年4月第40軍又參加了解放海南島的戰(zhàn)役,第118是解放海口的主力部隊,第352團1營被授予 “渡海先鋒營”榮譽稱號?! 。保梗担澳瓿r戰(zhàn)爭爆發(fā)后,第40軍隨即揮師北上,編入第13兵團首批入朝參戰(zhàn),10月25日晨,第118師遭遇竄入溫井向北鎮(zhèn)進犯韓軍第6師的一個加強步兵營,當該敵進至兩水洞地區(qū)時,第118師突然發(fā)起攻擊,經1小時激戰(zhàn),全殲敵人,并乘勝攻占溫井,揭開了志愿軍入朝參戰(zhàn)的序幕。這一天成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zhàn)紀念日。在第四次戰(zhàn)役中,該軍在春川以南、金化以北地區(qū)頑強抗擊了敵軍3個師又一個旅的進攻,其中第120師360團1連副班長曹慶功、358團3連班長王學鳳和副班長劉維漢等在子彈打光后與敵同歸于盡,均被追記一等功,授予一級戰(zhàn)斗英雄稱號?! 。保梗担衬辏吩拢矗败姀某r回國后長期駐守遼寧錦州。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該軍第120師緊急開赴抗震救災第一線,第358團1連后被中央軍委授予“抗震救災模范連”榮譽稱號?! 。保梗福的觋戃姷冢矗败姼木帪殛戃姷冢矗凹瘓F軍,并編入坦克第5師、炮兵旅(原炮兵第11師縮編)和高炮旅。1989年5月,該集團軍一部進入北京執(zhí)行戒嚴任務。1990年代中期以后,全軍編制體制進行了重大調整。步兵第120師于1996年改為直屬武警總部的機動師。1998年后,第40集團軍全軍旅營化。步兵第118、第119師則改為摩步旅,坦克第5師改編為裝甲旅。 2003年,省軍區(qū)摩步191旅轉隸該軍。。

熱心網友

 ?。矗败姷脑S多領導干部后來在空軍工作?! ∩晨巳胃避婇L,后任空軍學院副院長。  何振亞任參謀長,后任空軍副參謀長兼空軍后勤部部長?! ?19師,寧賢文任師長,后來也在空軍工作?! ∷哉f,空軍是在陸軍基礎上建立的。

熱心網友

這些東西,歷史課本上為什么沒有???我質問教育部!!!!

熱心網友

陸軍第40集團軍現(xiàn)任領導分別是,軍長 :侯繼振 ;政委: 崔景龍 ;副軍長: 周金杰 郭長樂 ; 副政委: 張慶余 莊紅軍 ;參謀長 :潘良時; 政治部主任 :張景榮 ; 后勤部部長 :李慶華 ;裝備部部長: 李吉順。

熱心網友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集團軍是四野的王牌軍,現(xiàn)在駐扎在遼寧,軍部在錦州,部隊番號65631。第40軍前身3縱因在東北戰(zhàn)場上根據不同戰(zhàn)斗任務不同地形敢于大膽穿插,迂回、圍殲、分割敵人,機動靈活、推進速度驚人,打仗干凈利索、善打硬仗惡仗,贏得了“旋風縱隊”的美譽,軍長韓先楚被譽為“旋風司令”。1955年授銜時,韓先楚被授上將軍銜,后任福州軍區(qū)司令員,羅舜初授中將軍銜。 第40集團軍是1948年11月,奉中央軍委命令,由解放戰(zhàn)爭時期東北人民解放軍第3縱隊改編而成的,隸屬第4野戰(zhàn)軍第12兵團建制,韓先楚任軍長,羅舜初任政委,蔡正國、沙克任副軍長,劉西元任副政委,何振亞任參謀長,桌雄任政治部主任。原轄第7師改稱第118師,鄧岳任師長,李伯秋任政委。第8師改稱119師,寧賢文任師長,劉光濤任政委;第9師改稱120師,鄭大林任師長,李該任政委;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第一師調歸該軍編制改稱第153師,全軍共5。9萬余人。 第40軍前身是東北民主聯(lián)軍第3縱隊。該縱隊是魯中軍區(qū)和冀熱遼軍區(qū)部分武裝力量發(fā)展而來的。 1942年8月日,由八路軍山東縱隊機關為主組成魯中軍區(qū),羅舜初任司令兼政委。轄第1、2、3軍分區(qū)和軍區(qū)直屬團,1945年8月,魯中軍區(qū)主力部隊改編成山東軍區(qū)第3、4師和警備第1、2、3、4旅,1945年8月,為執(zhí)行中共中央關于向東北發(fā)展并控制東北的戰(zhàn)略部署,冀熱遼軍區(qū)第16軍分區(qū)司令員曾克林,政委唐凱,奉命率領4個團4000余人,進至遼寧沈陽、本溪地區(qū)。10月,擴編為第21、23旅等部,12月魯中軍區(qū)政委羅舜初,率領山東解放軍第3師,警備第3旅共9000余人,先后進至沈陽、鞍山地區(qū)。1946年1月根據東北局的決定,在本溪地區(qū),將羅舜初部和曾克林部合編為東北民主聯(lián)軍第3縱隊。程世才任司令員,羅舜初任政委,曾克林任副司令,下轄由山東3師為主改變的第7旅;由冀熱遼軍區(qū)第16分區(qū)第21旅改編的第8旅;由山東警備第3旅和16分區(qū)第21旅一部改編的第9旅。共計2。6萬余人。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lián)軍第3縱隊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第3縱隊。縱隊成立后先后參加遼陽、本溪、四平保衛(wèi)戰(zhàn),四保臨江等戰(zhàn)斗,殲敵3。7萬余人。贏得“旋風縱隊”的美譽。1948年9月11日,參加“遼沈戰(zhàn)役”與兄弟部隊一起,首克義縣主攻錦州。在遼沈戰(zhàn)役的錦州攻堅戰(zhàn)中,7旅20團以無堅不摧的斗志攻克被譽為“東方凡爾登”的了城防要塞配水池,在電影《大決戰(zhàn)》遼沈戰(zhàn)役中,這個艱苦的攻堅鏡頭得到了重現(xiàn)。第19團和第8旅23團帥先突破錦州城的防守,第一批攻進城內,為參加攻堅的兄弟部隊占領全城提供了最佳戰(zhàn)機,在遼西會戰(zhàn)中,第21團、第19團1營和7旅炮兵營在胡家窩棚殲滅廖耀湘兵團前進指揮所,為遼沈戰(zhàn)役全殲國民黨軍 “五大主力”之二的新1軍、新6軍做出了貢獻。后參加圍殲廖耀湘兵團,共計殲敵3。9萬余人,俘虜廖耀湘。 1948年11月,第40軍正式組建后于1949年3月編入四野第12兵團,原轄旅改為師,羅舜初任軍長,后由兵團副司令韓先楚兼,桌雄任政委,5月,與43軍一起參加漢洵渡江作戰(zhàn),解放華中重鎮(zhèn)武漢等10余個市縣。7月,參加湘贛會戰(zhàn),9至10月,參加衡寶戰(zhàn)役,擔任中路突擊任務,與兄弟部隊共同殲滅白崇禧集團主力第7軍及4個精銳師,11至12月,參加廣西會戰(zhàn),連續(xù)追擊白崇禧集團21晝夜,全殲其第125軍, 1950年3月至5月,參加海南島登陸戰(zhàn),當時在15兵團召開的準備登陸的軍事會議上,第40軍和43軍及兵團指揮員在渡海時間,作戰(zhàn)方式和戰(zhàn)術運用上發(fā)生著相當大的分歧,主要表現(xiàn)在早打還是晚打,是用木船還是購買登陸艦渡海。是小型分批還是大規(guī)模等問題。40軍軍長韓先楚旗幟鮮明地認為:早日發(fā)起海南戰(zhàn)役,可以趁敵人立足未穩(wěn),打擊敵人部署,于是,40軍把繳獲敵人汽車的發(fā)動機卸下裝在木船上,也把大炮隱蔽在船上,改裝成土艦隊,曾經四次組織偷渡成功,有的安全返回,有的進入島內,與島上的瓊崖縱隊會合。 4月16日晚,雷州灣萬船齊發(fā),直馳海南,40軍和43軍迅速占領灘頭陣地后向縱深突擊,不足一小時,海南島立體防線即告崩潰。5月1日,海南島獲得解放。 此役,第40軍共殲國民的軍隊第3艦隊中將司令王恩華以下官兵1。4萬余人。40軍步兵第118師第352團第1營因靠木船強渡成功被授予“登陸先鋒營”,118師第352團被譽為“鐵拳團”“全面功臣”趙興元,獨膽英雄陳樹棠等一批英模人物是40軍的驕傲。 1950年6月至7月,第40軍奉命進駐遼寧丹東地區(qū) 1950年10月10日,第40軍首批入朝作戰(zhàn),參加第一、二、三、四、五次戰(zhàn)役,在第一次戰(zhàn)役中,118師遭遇竄入溫井向北鎮(zhèn)進犯韓軍第6師的一個加強步兵營,當該敵進至兩水洞地區(qū)時,118師突然發(fā)起攻擊,經1小時激戰(zhàn),全殲敵人,并乘勝攻占溫井,揭開了志愿軍入朝參戰(zhàn)的序幕。打勝抗美援朝戰(zhàn)爭第一仗。此后在云山以南、兩水洞、溫井東等地連戰(zhàn)連勝,受到志愿軍總部通令嘉獎,毛澤東也從國內發(fā)電祝賀。在第二次戰(zhàn)役中,第40軍和朝鮮人民軍第一軍收復朝鮮首都平壤,而后又截殲逃敵,并收復了鎮(zhèn)南浦、鐵原、新溪等重要城鎮(zhèn),在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爭史上寫下光輝一頁,在戰(zhàn)斗中涌現(xiàn)出王學風、劉偉漢、王慶林等一大批戰(zhàn)斗英雄。1953年7月,40軍從朝鮮回國。 第40軍在長期激情燃燒歲月中一直駐扎在遼寧錦州,1985年大裁軍后陸軍第40軍改編為陸軍第40集團軍,并編入坦克第5師、炮兵旅和高炮旅,1985年師直屬偵查大隊赴老山前線作戰(zhàn),步兵第120師于1996年在興城改為直屬武警總部的機動師。在科技強軍的精神指引下1998年后第40軍進行精簡整編。步兵第118、第119師則改為摩步旅,坦克第5師改編為裝甲旅。 2003年,遼寧省軍區(qū)所轄摩步191旅轉隸該軍。在科技強軍的今天,歷經戰(zhàn)火磨礪的40集團軍已經成為我軍的王牌部隊,正在續(xù)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陸軍第40集團軍現(xiàn)任領導分別是,軍長 :侯繼振 ;政委: 崔景龍 ;副軍長: 周金杰 郭長樂 ; 副政委: 張慶余 莊紅軍 ;參謀長 :潘良時; 政治部主任 :張景榮 ; 后勤部部長 :李慶華 ;裝備部部長: 李吉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