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2005年大學畢業生校園招聘活動已經拉開大幕。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大學畢業生參加校園招聘會時常常手足無措,有的畢業生拿著一大疊辛辛苦苦制作的簡歷,不知如何投遞;有些畢業生不懂得怎樣與用人單位進行簡單的溝通;還有些同學在遞交簡歷并與用人單位面談后苦于得不到錄用回音……種種問題困擾著將走出象牙塔的畢業生們。   學生參加校園招聘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進行校園招聘的企業,   錄用大學畢業生目標很明確,關鍵看同學們怎樣把握。”智聯招聘資深職業顧問郝建說,不少同學們跟風和盲從,“扎堆”外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智聯招聘日前針對大學生“我希望能在校園招聘會上看到如下企業”的調查顯示,國際知名的外資企業拔得頭籌,得到了32%的選票,高居榜首;著名民企和機關事業單位打成平手,雙雙獲得18%的選票;大型國企似乎魅力不足,只獲得了15%的選票;另外17%的學生“愛心”廣博,不管什么企業來校園都歡迎。   外企吸引大學生的魅力來自于其誘人的薪酬福利、規范化的管理和培訓發展機制。但郝建強調說,外企不是慈善機構,優厚的待遇是基于忙碌而緊張的高效努力和優秀的業績的,對個人適應變化和挑戰的能力要求也和薪酬成正比。對此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國企,特別是政府機關看似到手的現金不多,但隱性的如過年過節發放的獎金、實物等福利和收入也不少;大型民營企業近年來用人靈活,薪酬待遇也充滿了誘惑力。隨著國內企業崛起迅速,近年來到校園招聘的世界500強跨國企業需求相對減弱,相反,國內大型民企需求明顯,小企業也急于到校園分得一杯羹,紛紛擠進校園。”郝建建議學生在選擇企業的時候,或做“雞頭”或做“鳳尾”,依個人能力和性格進行選擇,切不可盲目地做職場的“追星一族”。   其次,在招聘會上,避免給用人單位留下對其一無所知的印象。一些企業走進校園進行宣講后,企業人事主管將進行現場招聘,由于有些同學沒有完整地聽完企業宣講,在和企業溝通時糊里糊涂,會給招聘經理留下做事隨意不認真的印象。郝建說,在求職前,同學們一定要先詳細了解意向企業,“一個不了解企業文化的人,很難想像他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所規劃。”   此外,建立從基礎工作做起的心態。對于一些大學生而言,并非找不到任何工作,而是由于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對一些所謂低檔次的工作不屑一顧,盲目地追求一些脫離自身實際的“高工資、高待遇”的理想工作。一部分學生“寧為雞頭,不做鳳尾”,認為自己讀了十幾年的書,不能做基礎工作。一些公司規定所有新參加工作的大學生都要到一線去鍛煉一年,有的同學一看不能馬上搞設計、搞管理工作,要先吃一年的苦,就打退堂鼓不愿意干了,白白丟掉了很好的工作。郝建說,從基礎工作做起,并不意味著永遠做基礎工作。隨著從業經驗的積累,企業會根據員工個人的優勢進行工作調整。員工個人也可以選擇跳槽,向自己的理想職業邁進。   最后,郝建提醒畢業生,要善于展示自己的優勢。一般來說,應聘者的服飾打扮,應給人一種整潔、大方、莊重之感。就性別而言,男性應體現出一種整潔、干練的氣度,力戒不修邊幅、邋里邋遢;女性則應表現出一種樸實、端莊的風貌,力戒花枝招展、濃妝艷抹。應聘者的裝束打扮,應與所應聘的職業特點相吻合。   在與用人單位交談時要注意,面試交談不同于當眾演講,一般情況下,考官不是考查你的演講技巧,而是看你對所提出的問題能否清楚明白、有條有理地回答出來。所以,在回答問題時應言簡意賅,談話要適度,要有節制,冗長乏味的長篇大論只會使人生厭。郝建強調,交談時要善于察言觀色,對方對某方面感興趣時,要抓住時機展現自己,對方不感興趣的事情不可夸夸其談。 參考文獻: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