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如果中國空軍能有效的壓制住日本空軍,咱們的勝算就比較大了。(在美國不參戰的情況下)。中日兩國海上軍事力量對比現狀 來自參考消息中日兩國海上軍事力量對比現狀平可夫撰文認為,中日甲午戰爭110年之后,中日再戰的外部環境已不存在,而兩國海軍仍有冷戰后期形成的技術差距。中國艦隊經過急速擴充,在2006年左右追上日本海軍,但仍有戰術、指揮和訓練等方面的問題。 【香港《亞洲周刊》9月12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題:中國艦隊要告別甲午陰影(作者 加拿大漢和情報評論員平可夫) 9月是中日甲午戰爭110周年紀念的日子。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軍在黃海展開決戰。這次決戰,是在雙方各占一定程度非對稱軍事技術優勢的前提下展開的。大清王朝輸掉的是腐敗的政治制度、落后的海軍指揮意識。 中日艦隊部署特點 目前的中國海軍在艦隊組成方式上與日本的88艦隊相比擁有不同的特點。加拿大漢和情報評論海軍編輯布伊斯特洛夫認為,中國海軍在三大艦隊的艦船搭配方面令俄羅斯的中國軍事問題觀察家感到困惑不解。例如,在三大艦隊整體上反潛能力都很弱的情況下,兩艘擁有較強反潛能力、裝有可變深度聲納的052A型驅逐艦,卻又統一分配給北海艦隊。照目前的狀況,擁有非常強大的艦對艦打擊能力的4艘俄式956E/EM驅逐艦似乎也將全部分配給東海艦隊。 筆者認為,這樣做的原因首先可能出于統一維修的需要。例如,只有052A型驅逐艦裝備獨一無二的聲納、西方式的電子偵察、干擾系統,同時956E系列驅逐艦也通過集中使用的方式體現俄式拳頭凝聚力。這種布局方式的結果是艦隊的戰斗力發展不均衡。這是為何在多次南海艦隊演習中,北海艦隊052A驅逐艦需要南下的原因。因為南海艦隊沒有一艘水面艦具備052A型驅逐艦的反潛探測能力。 其次,筆者還認為這種分配方式還可能出于中國社會傳統的人為因素。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88艦隊非常重視各艦隊的均衡部署與發展。每個艦隊都各部署一艘“金剛”級別神盾(宙斯盾)驅逐艦、其他搭配包括二至三艘MURASAME多用途驅逐艦、一艘HATAKAZE驅逐艦、兩艘左右的ASAGIRI驅逐艦、一艘SIRANE或者HARUNA直升機驅逐艦。通過這樣的均衡搭配,形成了完整的反潛、防空、艦對艦打擊力量,并且是各艦隊的力量均衡。 對中國而言并不存在迫在眉睫的戰爭威脅,沒有必要大張旗鼓地擴張軍力,技術積累正從多方面有序進行 僅以第一護衛艦隊而論,防空導彈達到3種,他們是“金剛”級神盾艦的90枚“標準II”遠程艦對空導彈,DDG143配備的24枚“海麻雀”、DDG101、102、107各配備16枚垂直發射的“海麻雀”、8枚“海麻雀”短程艦對空導彈、DDG171配備的40枚“標準I”中程艦對空導彈。這樣形成了高、中、低三層防空態勢,第一護衛艦隊總共配備防空導彈210枚。相比之下,由訪問香港的中國艦隊防空能力看來,只有兩種類型的防空導彈,它們是即將淘汰的HQ61和普遍換裝的HQ7短程艦對空導彈。就算以8艘驅護艦都配備目前流行的HQ7計算,中國艦隊防空導彈數量也只有192枚,具備一層點防空系統。 此外,中國除了目前正在生產之中的俄式956EM和國產052C“中華神盾”驅逐艦之外,中國艦隊主力作戰艦艇的艦對艦導彈只配備YJ83一種,日本海上自衛隊以混裝方式配備了國產的SSM1B和Harpoon兩種。日本88艦隊每一種驅逐艦除了在防空能力上互補之外,在其他反潛、指揮等領域也各自具備了自己的特點。 日方噸位大于中方 還有,日本艦隊噸位普遍大于中國艦隊,8艘驅逐艦的平均艦對艦導彈攜帶量戰時都能夠達到16枚的標準,總共128枚。近期訪問香港的中國艦隊總共攜帶60枚YJ83。此外,在電子反制裝備方面,筆者認為目前配備中國海軍的同類裝備基本是西方80年代初期的仿制品。在數據鏈技術方面,日本第4艘“金剛”級神盾艦巳經配備了16號數據鏈。 在實際演訓中發現,由于艦隊內部的作戰機能單一,因此中國海軍非常重視跨艦隊聯合演習、集中精兵利器的重要性。筆者認為由于中日之間上述構造性差別,中國海軍的跨艦隊聯合演習甚至比日本海上自衛隊更為頻繁地進行。 訪問香港的艦隊也體現了這一特征,以期達到初步形成112號驅逐艦反潛、167號驅逐艦實施艦對艦導彈攻擊的聯合作戰目的中國擁有完整的國防工業,其技術潛力是不容忽視的 展望未來,在實際觀察過程中,筆者驚異地發現,未來的中國海軍艦隊組成有模仿日本88艦隊的痕跡,而且也似乎朝建立四個類似機動艦隊的方向發展。其依據是根據中國海軍進口各種發動機的配套方案,加拿大漢和情報評論推算出中國產隱形054型護衛艦首批建造數量是四艘,進口的俄式956EM驅逐艦也是四艘,國產052C型“中華神盾” ,加上在大量制造當中的051C型“中華俄式神盾“艦(配備兩套RIF艦對空導彈)的建造數量初期也是二加二艘,而且還有跡象顯示052B“中華現代”級驅逐艦也將首批建造四艘。基于集中管理、維修的需要,上述艦船可能依照型號集中配備在一個艦隊,兩艘052B驅逐艦全在南海艦隊,但是,正如上述,在戰時,中國很可能發揮數據鏈技術的優越性,集中精兵利器,建立四個戰斗力相同的艦隊。每個艦隊都至少配備一艘052B、956E、052C或者051C驅逐艦和一艘054護衛艦,其他四艘甚至更多的搭配艦種可能臨時以積木方式編成或者讓后續換裝的052B型驅逐艦、054型護衛艦加入。 這樣,形成四個戰略方向的打擊能力。 其中兩艦隊一南一北對付臺灣,一個艦隊確保中國的海上貿易安全、同時監視從印度洋北上的美國艦隊、一個艦隊負責對北監視南下的美日艦隊。俄中作戰艦艇如何協調?筆者分析過同時配備中俄兩種數據鏈系統的052B型驅逐艦的作用。它事實上具備了戰時協調、統籌俄中制式水面艦作戰功能。 多層防空作戰能力 上述四個艦隊可能以臨時編成的方式展開活動,也可能隨著未來艦船分配的均衡化,逐步在艦隊內部形成。這樣,確保每一個艦隊都可配備三種防空導彈,形成類似日本88艦隊那樣的多層防空作戰能力。即“中華神盾”和“中華俄式神盾”驅逐艦配備的高層HQg或者RIF—M艦對空導彈、“中華現代”052B型驅逐艦配備的中程俄式Shtil-1艦對空導彈、054隱形護衛艦配備的低層HQ7艦對空導彈的格局,如果以8艘船計算的話,防空導彈數量可能達到236枚左右,初步超過日本88艦隊的標準。在艦對艦導彈的數量方面也可能接近甚至超過海上自衛隊88艦隊,同時主于俄式956EM驅逐艦配備的3M80MBE艦對艦導彈射程加大到240公里,因而在與日本、臺灣海軍大艦對峙時,可能實施先發制人的艦對艦攻擊反潛戰方面的考慮目前不得而知,但是,極有可能為后續發展的052B型驅逐艦配備拖曳陣列聲納,以強化全部艦隊的反潛能力。同時在每一個艦隊配備5艘左右的039A和KILO636/877EKM常規動力潛水艦,形成以潛制潛,三度空間聯合作戰的態勢。 由于90年代以后的中國海軍新造艦都配備至少一架直升機,因此,以8艘驅護艦編列機動艦隊,也將形成8。9艦隊,或者8。10艦隊的格局,因為052型驅逐艦167號和112、113號驅逐艦配備兩架直升機。日本海上自衛隊的88艦隊事實上是8。9艦隊的布局,因為DDH141-144配備三架直升機。 經過上述急速的擴充,中國艦隊在2006年左右與日本艦隊在技術上的差距比冷戰后期縮小了。在艦對艦導彈方面由于獲得了新型3M80MBE而處于“非對稱”的優勢狀態。剩下的問題就是戰術與人的指揮、訓練以及其他更為重要的因素。 。
熱心網友
真正決定勝負的不是武器的先進和數量,而是人.
熱心網友
有人老喜歡把中日海軍裝備列出來對比一下,然后說中國不行,非常膚淺和幼稚,難道海戰就一定要用海上的力量?可以說,如果中日在東海開戰,中國必勝。首先完全有能力在強大路基防空力量的支持下取得制空權。推一萬步講,即使中國不出動3代戰機也能和日本空軍有的一拼。一旦取得了制空權,其他的就不用多說了。
熱心網友
如果是日本以前,必敗!!!
熱心網友
沒這個機會
熱心網友
蹋平富士山,讓櫻花不再燦爛
熱心網友
難道通過上次的戰爭你還沒有發現嗎真正決定勝負的不是武器的先進和數量而是政府當時的北洋水師難道就弱于日本海軍嗎~
熱心網友
如果有路基航空兵的支援.小日本一點便宜也別想撈
熱心網友
中國沒有問題.
熱心網友
不用分析得盤對盤碗對碗的,總至用堅定決心、一切手段把日仔打爛.
熱心網友
chinese ,我們發展下去總會趕上美日,他們希望我們強大嗎,不希望.你是一個強國希望有一個強國崛起嗎,不希望,所以,美日會不惜與我們一戰也不要我們強大,將來與日本打,我們會贏,不過有些慘烈啊!!!!!!!!!!!!!!!!!!!!!!!!!!!!!!!!!!!!!!!!!!!!!!!!!!!!!!!!!
熱心網友
不可能。中國不會這么做,也沒錢去和美國競賽。美國坐著不動,中國拼命發展也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趕上美國現在的軍事力量。競賽,談不上的。
熱心網友
中日現有海軍實力對比上為: 中國海軍 下為: 日本海軍 總人數 約30萬人 4。38萬 總噸位 共600多艘艦艇,總噸位130多萬噸。 共200多艘艦艇,總噸位近100萬噸。 船塢登陸艦 無 2 巡洋艦(8000噸以上)數量 無 4 驅逐艦數量 19 40 護衛艦數量 33 18 潛艇數量 60(有6艘核潛艇) 23(無核潛艇) 海軍作戰飛機 250 250 海軍直升機 25 國際先驅導報實習記者丁亮報道 如果今天中日海軍再度交戰結果如何?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東北亞研究室主任楊伯江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甲午戰爭那樣一邊倒的局面不會再發生, 中國海軍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他同時也坦言,從軍事技術上來說,中日海軍差距仍然巨大。 中日海軍發展的歷史異同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的法學博士張文木認為:中國對于海權的認識,也要比日本要晚得多,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及抗日戰爭初期的海上失敗,才漸漸使中國人從“邊防”的角度認識海權的意義。 鴉片戰爭以后,清廷吸取有海無防的教訓,花大價錢建造了亞洲一流的軍港,擁有當時亞洲最大鐵甲艦和最強大的海軍。在1890年時,北洋海軍2000噸位以上的戰艦有7艘,共27000多噸;但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10年擴軍計劃,到了甲午戰爭前夕,日本已經建立了一支擁有6萬3千名常備兵和23萬預備兵的陸軍,和排水量7萬2千噸的海軍,超過了北洋海軍,并最終獲得了甲午戰爭的勝利。 楊伯江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自甲午戰爭之后中國海軍就一蹶不振,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了新中國成立前。但是日本的海軍則走過了完全不同的發展軌跡。20世紀初的華盛頓海軍會議上,日本海軍達到鼎盛時期:與美英之間達到3:5:5的海軍力量對比。二戰期間,日本占領東北后的南侵,就是1932年派海軍陸戰隊從上海登陸開始。淞滬戰役中,因為日軍有海軍的配合,從杭州灣登陸,對中國軍隊形成北攻南阻兩面夾擊之勢,才導致中國軍隊的全面潰退。日本在太平洋上也控制了相當一段時間的制海權。 戰后日本汲取舊海軍的經驗教訓,積極重建。楊伯江認為,由于《和平憲法》的制定,日本放棄了武力,在安全防衛上實行日美同盟,但它在技術上的發展從未中斷,所以在戰后海軍實力并未衰落,并仍呈上升趨勢。現在的日本海軍已擁有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裝備、現有的50艘驅逐艦全部裝備“阿斯洛克”反潛火箭(就其數量而言,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并且裝備有8000噸的宙斯盾系統“金剛”級導彈巡洋艦和“大隅”級準航母,還擁有50架世界上最優良的P-3C反潛巡邏機。另外,還擁有專門的反潛作戰支援部隊。日本海軍人員的素質和訓練水平也是世界一流的。加上優越的地理條件,日本仍是亞洲海軍大國。 楊伯江研究員認為,從戰略上講,日本正逐漸放棄專守防衛的思想,走向與美國同步的先發制人策略,海軍越走越遠,可以說是采取了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外向的防御措施。 中國很晚才認識到海軍重要性 楊伯江認為,建國以后,海軍的重要性逐漸顯現,但是由于受大陸軍主義的制約,以及經濟上的原因,仍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70年代的西沙之戰,面對南越的幾艘不大的軍艦(最大的軍艦也就1700噸),南海艦隊僅以500噸級的獵潛艇應戰。雖然憑著海軍戰士的勇敢和機智,最終收復了西沙的大部分島嶼,但依然出現了捉襟見肘的場面。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海軍和空軍只是與管轄陸軍一個軍區相當的軍事行政單位。但在美國,三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很多時候都是由“海軍上將”擔任的。2001年6月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談到美軍戰略調整時曾說:“作出調整的最安全和最佳的時刻是其獨占鰲頭的時候,而最危險的時候莫過于一個強勁對手打上門來,并找到你的軟肋的時候。”張文木認為這句話對任何國家都是適用的。防御必須是積極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海軍。 在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爆發后,世界才明白海軍也可以是現代戰爭的主角。楊伯江表示,全球化的進程也促進了中國對海權的渴求,要維護國家安全,為經濟建設服務,就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近年來外電認為,中國非常重視海軍建設:艦艇噸位逐漸增大,90年代以后造的驅逐艦都有遠航能力;中國也是全球五個擁有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國家之一…… 但正如楊伯江研究員說的那樣,日本的整個國防很大程度上依賴海軍,對海軍的投入占了國防開支的很大比重,面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精良裝備,中國還是難掩劣勢,要成為海上強國,還有一段很長的路,當然這也是一個發展的過程。。
熱心網友
打敗小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