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泉州人我先說一個泉州的閩南話
熱心網友
中國漢語方言可分為七大類:①北方方言,②吳方言,③湘方言,④贛方言,⑤客家方言,⑥粵方言,⑦閩方言。這七大方言乃是現代漢語方言的粗略劃分,實際上的方言情況還要復雜得多。不但北方人聽不懂廣東人、福建人說話,就連廣東省內部的廣州人、梅州人和汕頭人之間,福建省內部的福州人、莆田人、廈門人也互相聽不懂對方的話。方言最復雜的福建省大田縣就有5種互相難以通話的小方言。類似情況在南方方言區的各個省份都是很常見的現象。“方言島”也是令人詫異的語言現象。所謂方言島就是在一個較大的方言區內有個較小的說完全不同的另一種方言的地面,這個地面可以是縣,也可以是鎮、鄉、村。例如廣東省中山市是粵方言區,但中山市區附近有個小鎮,鎮里的人都說與周圍粵方言完全不同的客家話。方言島是古代或者近代駐軍和移民現象造成的。在廣東、福建、海南乃至北方很多地方也常見方言島現象。天津話同周圍的河北話有較明顯的差異,據說,明初時以安徽籍人為主的朝廷軍隊大批駐扎在天津并在此繁衍生息,故此也可以說天津是一個在河北方言區內的一個較大的安徽方言島,也可以說天津話是安徽話(宿州一帶的話)與河北話的合成作品。山東省青州市有個滿族村,那里的滿族居民是清朝雍正八年起奉朝廷旨令駐守青州的滿族旗兵的后代,直到今天那里的年輕人和老年人一樣仍然保留著從北邊帶來的口音,說著同周圍青州人絕對不同的話。20世紀初修建津浦鐵路,從天津遷到浦口許多鐵路工人,于是直到六七十年代浦口還有個說天津話的鐵路職工聚居區。新中國在五六十年代曾大規模地在祖國的西部地區搞工業建設,從東部沿海地區遷移過去很多工人和技術人員,因此在今天西部的新興工業城市如西安、洛陽、包頭、銀川、石河子等城市里很容易找到說北京話、天津話、上海話、東北話的小方言島。近20年來,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很多農民有序或無序地向城市流動,同鄉聚居,形成了更新的方言島,如北京南郊的“浙江村”、海淀的“新疆村”都是。方言之間的分歧主要體現在語音差異,但是詞匯之間的差異也十分可觀,京津唐3地互為鄰居,但是北京人所說的“白薯”,唐山人叫“紅薯”。我問一個天津小姑娘:“你愛吃白薯嗎?”她奇怪地反問我:“白鼠怎么能吃?”我說:“蒸著吃,煮著吃,熬粥吃,都行啊。”她說:“啊?多惡心哪!”原來她是把“白薯”當成“白鼠”了,因為天津人管“白薯”叫“山芋”。
熱心網友
求知狂真的很佩服你,你知道的真多,你是怎么學的啊!
熱心網友
那怎么沒說溫州平陽那邊的話呀,平陽單單一個縣就有兩種方言,就是通常所說的溫州話和閩南話,特別是水頭鎮,蒼南鎮所講的跟其他鄰鎮講的就不一樣,某些會講兩種話,某些人卻只會講自己的地方言,到隔壁鎮去就聽不懂了
熱心網友
語言不同心靈相通統一世界
熱心網友
一樓厲害
熱心網友
說的好
熱心網友
回答者:求知狂 級別:大師 答得非常好!
熱心網友
I am agreet.
熱心網友
八大語系,1279種方言。
熱心網友
大師不愧是大師,佩服
熱心網友
說的很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