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現役戰斗機中機動性能最好的是美國的F22。發動機是重要因素之一。他采用矢量推力發動機,F119-PW-100最大推力97。9千牛,加力推力155千牛,可靠性高,可以忍受油門的劇烈變化,噴口可以上下旋轉20度,堪稱戰斗機的理想動力。而俄羅斯的SU37的矢量推力發動機只能上下旋轉15度,且可靠性差。(使用250個小時就必須更換噴口)F22機身大量使用復合材料,減輕重量的同時增強了機身的強度,有利于做大機動的動作。超音速機動性能是F-22的設計重點之一,也是該機與第三代戰斗機的“代差”標志之一。除了超巡、超音速加速/爬升性能外,超音速狀態下的盤旋能力也有明顯提高。有資料稱,該機在M1。7時穩定盤旋過載可達6。5G。考慮到F-15在同等條件下盤旋能力遠遜于此,而蘇-27在M0。9、中空才達到這個水平,不能不說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進步。沒有TVC的第三代戰斗機只能依靠自身的氣動特性保持穩定墜落,直至速度增大恢復機動能力為止——而在這段時間里,目標可能早就飛出己機的攻擊區了。以蘇-27來說,如果它的眼鏡蛇機動真的非常幸運地迫使對手沖前,那么只要對手有足夠的能量作高速向上機動,蘇-27 是一點辦法沒有,因為已經沒有能量供其跟隨機動了,而且此時蘇-27的速度還在200㎞/h左右,如果在0空速附近,等加速完畢,目標早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但對于F-22來說,這一點就不必擔心了,TVC足以保證其完成精確的機頭指向。當今世界,敢跟F-22在過失速領域叫板的飛機并不多。而最常被人拿來對比的恐怕就是已經不復存在的蘇-37了。從“眼鏡蛇”到“尾鉤”其本質沒有多大變化:都是以飛機在超大迎角下穩定飛行的能力為基礎,利用超凡的俯仰控制能力將機頭快速拉起,通過30~60°迎角的不穩定區域;對于蘇-27而言,此后的動作完全靠飛機自身的氣動特性自動完成,而蘇-37由于有TVC,可以提供額外的俯仰力矩,使得飛機迎角繼續增大,完成機動。但在整個動作過程中,飛機所受控制很少。除此以外,蘇-37 也沒有更多的表演動作來證明其超大迎角范圍內的控制能力。就這一系列的戰術意義而言,除了極大的減速能力外,眼鏡蛇系列機動無法實現精確而穩定的機頭指向,而后者對于過失速空戰至關重要。蘇-35曾經在和蘇-30的空戰表演中,以一個尾鉤機動瞄準后方的蘇-30,以航炮將其“擊落”。考慮到尾鉤機動中飛機基本不受控,因此除非目標恰好飛到彈道上,否則幾乎不可能實現,這一戰術的表演意義大于實戰意義。蘇-37的矢量噴口使它增強了俯仰軸和橫軸上的控制能力。但是,蘇-37的矢量噴口在控制方面似乎有一定的滯后性(這一滯后性可能是由其轉動機制造成的),若判斷無誤,那么這一缺陷可能會影響到利用推力矢量對飛機進行精確控制(例如配平和大迎角下增強飛機穩定性的控制動作),但對于持續性大動作量機動的控制并無影響。此外,蘇-37沿襲了蘇-27的基本設計,而蘇-27在設計時并未考慮到超大迎角下的方向舵效率問題,超過一定迎角后方向舵同樣會失效——在眼鏡蛇機動中,為了抑制動作過程中不對稱機頭渦產生的偏航力矩,蘇-27系列飛機都是采用發動機推力差來加以控制,而不是方向舵,這是原因之一。從這個細節判斷,蘇-37似乎缺乏大迎角下的偏航控制能力(必須依賴發動機進行彌補)。總之,F22的發動機性能、氣動布局、空戰推重比不僅優于F15、SU27等第三代戰斗機,也優于EF2000、陣風、SU35/37等三代半飛機。
熱心網友
蘇-27是當今世界現役重型戰斗機中機動性能最好的,能在低空做一些其他飛機不能完成的動作
熱心網友
FA-22
熱心網友
飛機的機動性對飛機來說好比人的相貌, 有一定的作用, 但不是決定性的作用.飛機的機動性再好能比的上導彈嗎?
熱心網友
(S-37)SU-47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機動性最強的飛機。其機身采用復合材料,重量輕,作戰重量僅24噸,推重比高達1.49,再加上它多達14個的氣動力控制面,這使它的低速機動性異常優秀。非常適合作航空表演。但同時,由于它采用前掠翼(增強了機動性)和固定進氣道的設計,其在超音速飛行上的能力較差。這也是它的致命傷!
熱心網友
偶也認為是SU-37,機動性能超一流
熱心網友
在觀看了1997年莫斯科航展上蘇37飛機的表演后,有的飛行員說“蘇37飛機,即使把發動機噴口固定,它也是當今世界最好的戰斗機之一,現又加上推力矢量控制技術,它必將大大增強戰斗航空兵完成作戰使命的可能性,也加大了掌握非傳統機動飛行動作的可能。關于這一點,當今的戰斗機飛行員恐怕還難以認識到”。西方機動性最好的飛機F16只能在很窄的速度、高度范圍內才能實現9g過載的穩定飛行,即0米高度時的馬赫數0。76~0。97,而在1600米高度時馬赫數只能達到0。9多一點,在其余速度和高度范圍內,F16只能在非穩定飛行狀態下實現9g的機動,即在機動過程中,飛機要喪失高度或減小速度,也就是說,飛機要喪失能量。現還處于設計中的降低機動飛行中的能量損失的方法,是把飛機的零升阻力和誘導阻力的增量降到最小,即盡量提高戰斗機的升阻比。 在俄羅斯戰斗機中,“蘇”式飛機具有最小的零升阻力,而在同樣過載條件下穩定機動飛行中,又具有最大的升阻比。“蘇”式飛行的穩定機動飛行能力大大超過了任何競爭對手。蘇27、蘇37和蘇30MK可在更大的速度和高度范圍內完成同樣過載值的穩定機動飛行,并大大超過了F16。 蘇37(蘇30MK)的超音速機動能力現在還沒有任何飛機能與它相比,它所具有的優異的大迎角穩定特性和操縱特性,其他飛機也望塵莫及。它的阻力小,推重比大,保證它能快速加速,并迅速恢復能量。 超機動的空戰優勢 西方的一些觀察家,自1989年以來一再否定了“眼鏡蛇”和“鐘”型機動飛行動作的戰術作用,認為這些動作在空戰中無用,而且還說“只要需要,西方任何一種戰斗機都可以完成這種飛行動作”。可是至今未見有真正完成這些機動的報道。 在1996年,蘇37飛機又飛出了一系列新的超機動動作。這些機動動作在近距空戰中的作用,已從對空中目標進行瞄準試驗的結果中得到了證實。為了實現對空中目標的瞄準,飛機不僅要有復雜的操縱系統,還要有可改變推力矢量的發動機,這是為了能在低速飛行中、在大迎角狀態下獲得足夠的操縱力矩,因為在這種條件下,空氣動力操縱面的效率幾乎已降到零。新型超機動飛行動作之一是迅速改變飛行軌跡,而保持能量損失最小(即沿飛行軌跡的速度降為最小),而另一新型超機動飛行動作是,使飛機的縱軸最快地指向目標,并在足夠長的時間內保持這一姿態,使導彈能夠完成截獲與發射,同樣也使機炮能夠完成瞄準與射擊。。
熱心網友
蘇-27是當今世界現役重型戰斗機中機動性能最好的,能在低空做一些其他飛機不能完成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