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國名中不是有“社會主義”這幾個字嗎?

熱心網友

利 比 亞 概 況 國名: 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 獨立日:12月24日(1951年)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地為綠色,沒有任何圖案。利比亞是穆斯林國家,絕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綠色是伊斯蘭教信徒所喜愛的顏色。利比亞人還把綠色看成革命的象征,綠色代表吉祥、幸福和勝利的顏色。 國徽: 為一只胸前有綠盾的鷹。相傳這種鷹是先知穆罕默德統治地區古萊希部落的象征。鷹爪下的飾帶上用阿拉伯文寫著“阿拉伯共和國聯邦”。利比亞曾數次更改國名,但國徽上的文字一直未變。 國家政要: “九·一”革命領導人奧馬爾·穆阿邁爾·卡扎菲上校(omar mouammer al gaddafi) ,1969年9月1日就任。 自然地理:面積1759540平方公里。位于非洲北部。東部與埃及交界,東南與蘇丹為鄰,南部同乍得和尼日爾毗連,西部與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接壤。北部臨地中海。海岸線長約1900余公里。全境95%以上地區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區平均海拔500米。北部沿海有平原。境內無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較廣,為主要水源。北部沿海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侯,冬暖多雨,夏熱干燥,1月平均氣溫12℃,8月平均氣溫26℃;夏季常受來自南部撒哈拉沙漠干熱風(當地稱“吉卜利風)的侵害,氣溫可高達5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為100—600毫米。內陸廣大地區屬熱帶沙漠氣侯,干熱少雨,季節和晝夜溫差均較大,1月15℃左右,7月32℃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00毫米以下;中部的塞卜哈是世界上最干燥地區。的黎波里1月氣溫8—16℃,8月22—30℃。 人口:622萬(1999年),主要是阿拉伯人(約占83。 8%),其他為埃及人,突尼斯人、柏柏爾人。絕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穆斯林占97%。阿拉伯語為國語,在主要城市也講英語和意大利語。 利 比 亞 女 兵 嚴格遵循伊斯蘭教傳統的利比亞大多數婦女都習慣披戴頭巾出門。 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人口:175萬(1998年)。 的黎波里——“地中海的白色新娘” 行政區劃: 1990年利比亞重新劃分行政區域,將原來的13省合并為7個省,下設42個地區。各省名稱如下:沙拉拉、巴延奧盧、五點、錫爾特灣、的黎波里、綠山、西山。  利比亞古老的穆萊依·穆罕默德清真寺 簡史:古代利比亞居民是柏柏爾人、圖阿雷格人和圖布人。公元前7世紀左右迦太基人入侵。公元前201年利比亞人在反抗迦太基統治的斗爭中曾建立統一的努米底亞王國。公元前146年羅馬人入侵。7世紀阿拉伯人打敗拜占庭人,征服當地的柏柏爾人,帶來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16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攻占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控制了沿海地區。1912年10月利比亞在意土戰爭后成為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英、法占領利比亞南北部。英國占領北部的黎波里塔尼和昔蘭尼加地區,法國占領南部費贊地區,并分別成立了軍政府。二戰后,由聯合國對利全部領土行使管轄權。1951年12月24日利比 亞宣告獨立,成立利比亞聯合王國,實行聯邦制,伊德里斯一世為國王。1963年4月15日取消聯邦制,改國名為利比亞王國。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領導的一“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統治,成立了以卡扎菲為首的革命指揮委員會,行使國家最高權力,并宣布建立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1977年3月2日卡扎菲發表《人民權力宣言》,宣布利進入“人民直接掌握政權的民眾時代”,取消各階級政府,建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委員會,改共和國為民眾國,同時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建立各級革命委員會。1986年10月,又改現國名。 世界文化遺產:塞布拉塔遺址 利比亞的第一座合資飯店 利比亞的國家博物館 政治:革命領導人是國家元首。總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總人民委員會是執行機構,它協助總人民代表大會的總秘書處行使日常制訂政策的權力。  利比亞的核問題   經濟: 北非重要的石油生產國,石油是它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石油生產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0-70%,石油出口占出口總值的95%以上。除石油外,天然氣儲量也較多,其它資源有鐵、鉀、錳、磷酸鹽、銅等。主要工業部門是石油開采、煉油,還有食品加工、石化、化工、建材、發電、采礦、紡織業等。可耕地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糧食不能自給,大量靠進口。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玉米、花生、柑桔、橄欖、煙草、椰棗、蔬菜等。畜牧業在農業中占重要地位。牧民和半牧民占農業人口一半以上。貨幣名稱:第納爾。 新聞出版: 主要報刊有《新黎明報》(阿文日報)、《綠色進軍周報》(阿文和英文)、《民眾國周報》(阿文和英文)。民眾國通訊社為官方通訊社,每天出版阿、英、法文新聞稿,在巴黎、倫敦、羅馬和貝魯特等地設有分社。官方電臺有(1)創建于1957年的民眾國廣播電臺,1979年后改為現名,用阿語和英語從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廣播;(2)大阿拉伯祖國和革命委員會之聲電臺,用英、法、俄、德、羅、匈、南、保、捷等語言廣播;(3)民眾國電視臺,創建于1968年,后改現名,用阿、英、法語播放。 外交:奉行反帝、反殖、反霸、反對種族歧視和不結盟政策,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主張阿拉伯統一,與非洲、伊斯蘭國家加強合作,和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關系,支持民族解運動。2004年6月28日,美國同利比亞正式恢復外交關系。 與中國關系:1978年8月9日,利比亞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熱心網友

社會主義陣營里沒有利比亞.納粹的黨名里還有社會主義呢,它是社會主義嗎?

熱心網友

他不是個社會注意國家,但是進行了許多社會主義性質的社會改革,在外加上也堅持獨立自主,遭到美國的強烈反對,被污蔑為"社會主義"

熱心網友

絕對不是社會主義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