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抗日戰爭著名戰役死傷人數
熱心網友
平型關大捷------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出師華北抗日戰場后首戰大捷,同時也是全國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此戰,取得重大戰果。八路軍115師共擊斃日軍1000余人,擊毀汽車100余輛,馬車200余輛,繳獲步槍1000余支,機槍20余挺,火炮一門,以及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全國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棗宜會戰 ------1940年5月至6月,中國第5戰區部隊在湖北省棗陽、宜昌地區抗擊武漢日軍的進攻,是為棗宜會戰。張自忠將軍屢立戰功,一心抗戰,為抗日戰爭中集團軍總司令犧牲者之第一人,他的犧牲,是中國抗戰的重大損失。日軍也損失慘重(沒有具體數據)長沙會戰(三次)------從1939年到1942年間,日軍先后三次大規模進攻長沙,中國軍隊與之展開殊死搏斗,是為三次長沙會戰。 共斃傷日軍約9萬余人。綏遠抗戰------1936年春,日本帝國主義指使偽蒙軍侵占中國察北6縣,綏遠抗戰和百靈廟大捷,是中國軍隊自1933年長城抗戰以來取得的唯一一次完全勝利。12月2日,擊潰日偽軍4000余人對百靈廟的反撲,殲其700余人,并于10日收復大廟(錫林木楞廟),20余名日本顧問被擊斃,先后爭取偽蒙軍4個旅反正。 忻口、太原會戰------1937年10—11月,為了保衛山西、保衛太原,中國軍隊在太原及其以北要隘忻口地區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大會戰。在這場大會戰中,八路軍與國民黨友軍進行了密切配合。忻口、太原會戰歷時一個多月,中國軍民共斃傷日軍2萬余人,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持續時間最久、戰績最顯著的會戰之一。敵后軍民的反“掃蕩”斗爭------從1941年起,日軍集中在關內半數以上的兵力,對我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的大“掃蕩”:由華北偽政權配合,在華北推行“治安強化運動”;由汪偽政權配合,在華中推行“清鄉運動”。為此,我抗日根據地廣泛開展了反“掃蕩”、反“清鄉”的偉大斗爭。 1943年,華北各抗日根據地軍民繼續進行反“掃蕩”和反“蠶食”戰斗,同日軍作戰24800余次,殲滅日偽軍18。1萬余人,攻克據點740多處。 1943年,華中根據地軍民全年共進行了4500余次反“掃蕩”、反“清鄉”、反“蠶食”戰斗,殲滅日偽軍3。6萬余人,扭轉了困難局面,鞏固了革命根據地,為轉入攻勢作戰創造了條件。豫湘桂戰役------ 從1944年4月開始一直持續到年底、縱貫中國南北幾千余里的大規模豫湘桂戰役,是日本軍國主義臨死前回光返照式的最后掙扎。日軍也損失慘重(沒有具體數據)南昌會戰------ 1939年,南昌會戰是武漢會戰后,中國軍隊抵御日本有限攻勢的首次會戰。 3月17日,日軍搶先展開進攻。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在南昌地區展開激戰。然而,從3月17日到27日,中國守軍10內便丟失了南昌,守軍受到重大損失(沒有具體數據)。這既因為日本占有武器裝備的優勢,也是因為中方的一系列失誤造成的。 5月1日,蔣介石限期必須攻下南昌。為此,2日,中國軍隊發起第二輪猛烈的攻勢,進一步向南昌逼近。但此時已失去奇襲性質,只能進行攻堅戰,在敵之堅守下,中國軍隊傷亡慘重(沒有具體數據),為此,5月9日,下令停止進攻。而日軍也未能進一步反攻。南昌會戰結束。淞滬會戰------ 盧溝橋事變爆發37天后,日本侵略軍又向上海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中國軍隊英勇抗擊,進行了歷時3個月的淞滬會戰。 1937年9月30日拂曉,日軍向中國軍隊發起猛攻,中國守備部隊陷于苦戰,傷亡慘重。 在戰役的最后階段,10月26日晚,守衛大場防線的中國軍隊第88師第524團第2營400余人(報界宣傳稱“八百壯士”),在副團長謝晉元、營長楊瑞符的指揮下,奉命據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連夜西撤。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下,守衛四行倉庫的中國軍隊孤軍奮戰,誓死不退,堅持戰斗4晝夜,擊退了敵人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的數十次進攻。與此同時,上海人民也以極大的愛國熱情支持和鼓勵著壯士。人們冒著生命危險,把慰問品、藥品源源不斷地送入了四行倉庫,支持壯士們抗擊日軍。戰至30日,守軍接到了撤退命令,中國守軍沖出重圍,退入英租界。這次英勇作戰,中國軍隊以寡敵眾,共斃日軍200余名,被國際社會贊為奇跡。湘西會戰------湘西會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后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又稱“芷江作戰”。戰爭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余人,戰線長達200余公里。湘西會戰最后一仗主戰場為雪峰山東麓的江口青巖、鐵山一帶。 青巖之役:日軍所至,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罪行累累。據湖南省隆回、洞口、武岡、綏寧、溆浦五縣不完全統計,湘西會戰期間,日軍槍殺無辜民眾8563人,傷1175人;強奸婦女1850人;燒毀房屋14158棟;宰殺豬、牛119萬頭。人民流離失所,經濟損失難以計數。日軍在此線累計戰死者已過1600余。以上統稱青巖之役。 湘西會戰:歷時兩月,最終以日軍徹底潰敗而告終。共擊斃日軍12498人,傷23307人;7737名中國軍人為取得會戰勝利付出了寶貴的生命。這場戰爭雄辯地證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是反法西斯的重要戰場,更是抗擊日軍的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人民的8年抗戰,牽制并消滅了日本軍國勢力的大量兵力,對日本投降具有決定性作用,也對歐洲和太平洋其他地區的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宋莊戰斗------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后,日本陸軍為變華北地區為“大東亞圣戰的兵站基地”,指示華北方面軍(岡村寧次大將)徹底粉碎日占區心臟地帶的敵后抗日根據地(主要是晉察冀根據地)。由此而始的一系列空前殘酷的大掃蕩使得1942年成為敵后抗日戰場最艱苦的一年,其中最激烈、最為我方銘記的當屬對冀中地區歷時兩月的“五一”大掃蕩。 在6月9日一天之內,八路軍的兩個連依托村落工事血戰16小時,給予了掃蕩合擊的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僅日軍即有坂本旅團長以下官兵600余人被打死,負傷人數為300余人;配合日軍作戰的偽軍傷亡約200人;合計敵方傷亡超過1200人(另一說為860人)。而八路軍的傷亡情況如下:陣亡32人(突圍時9人),負傷41人(突圍時14人),總計73人,包括4名連級干部。百團大戰------1940年夏秋,日本軍國主義乘法西斯德國橫掃西歐,英國無力東顧,美國戰備未成之機,急謀結束中日戰爭,以便抽出兵力準備發動太平洋戰爭。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帶有戰略性的進攻戰役。在歷時5個多月里,八路軍在地方武裝和廣大群眾的配合下,共作戰1824次,攻克據點293處,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斃傷俘日偽軍5。08萬人。自己傷亡1。7萬余人。百團大戰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神頭嶺伏擊戰------神頭嶺伏擊戰,是我八路軍第129師,于1938年3月16日,在山西省潞城縣至涉縣之間,邯(鄲)、長(治)公路上進行的一次伏擊戰。 殲滅了侵華日軍第16師團、第108師團、第14師團各一部,共一千五百余人,擊(燒)毀汽車百余輛,沉重地打擊了入侵晉東南地區日軍的囂張氣焰,破壞了敵之交通運輸線。長城抗戰------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1月至5月,國軍抗擊侵華日軍進攻熱河(今分屬遼寧、河北、內蒙古),長城的冷口、古北口、喜峰口和灤東等地的作戰。 長城抗戰歷時80多天,中方僅第l7、第29、第32、第53、第67軍就傷亡1。8萬余人,日方公布死傷2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