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舉例說明,不許杜撰。

熱心網友

子路要休息,孔子說“生無所息”。

熱心網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欲樂乎萬分艱苦的學習被他幽成“樂”幽默之大家也

熱心網友

非常幽默!例如,樓上所述!

熱心網友

孔夫子沒有文憑,有幽默感.

熱心網友

很久以前見過他一面,但是我忘記了!

熱心網友

我跟他不熟

熱心網友

孔夫子圣人也,幽默欄目好多圣人呀,幽默也,呵呵

熱心網友

當然有了!他早年常來幽默欄并獲得首個圣人稱號有記者采訪時問到:“您老覺得在愛問混怎么樣?”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野哉由也!”

熱心網友

豈止是有幽默感,而是達到了一定的境界。有一次,子貢問孔子:死去的人有靈知呢,還是沒有靈知?孔子說:我要說是有靈知呢,又擔心世間的孝順子孫為了葬送死去的親人而使活人的生活陷入困窘。我要說死者沒有靈知,又擔心不肖子孫拋棄親人,不肯好好安葬死去的親人。你愿意死人有靈知呢,還是愿意死人沒有靈知呢?現在還是別著急了,你以后自然就會知道的。

熱心網友

孔子除了圣人的形象外,又有極幽默的一面。即使在今天讀來,也令人開顏。  孔子有一次說,我從來沒有見過像愛好女色那樣狂熱地熱愛道德的人(吾未見有好德如好色者)。不光孔子沒見過這樣的人,在兩千年之后的今天,我們也沒見過。孔子說這話的時候,是突如其來的,其前因后果在《論語》中都沒有說。這句話的妙處在于,將男女之間的性愛與追求道德的信念,擺在一起等量分析,并將兩種行為的熱情作等量比較。這就令人忍俊不禁了。人們傳說季文子做事三思而后行,這自然是一種謙虛謹慎的好做法,但孔子挑剔說:想兩遍就可以了,不必三思(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再思與三思只差一思,孔夫子何必計較這一思呢?抑或說季文子智力不夠高?其實這是孔夫子信口說的幽默,在不動聲色之間飽含著機智。 許多激烈攻擊孔子的人,都抓住這樣一句話不放,“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認為這是孔子維護沒落階級利益走投無路而發出的哀鳴,在批林批孔時期,更是將此作為證明孔子淪為喪家之犬的根據。  其實,這不過是孔子的幽默。讀著原文,孔子說:如果政治理想無法實現,就坐上竹木筏漂流于海吧。能夠跟隨我的,恐怕只有子路。(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這里的關鍵是誰能跟隨孔子出海,而出海不過是孔子的一種假設。  子路先生聞言不禁大喜,以為這不啻是一種大獎。孔子話鋒一轉,說:子路呀,你倒是比我還有勇氣,不過我們要到哪里去尋找造筏的竹木材料呢?(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孔子刻畫別人,也是三言兩語盡見精髓,且帶喜劇色彩。有一回,孔子說孟子反(即孟之反)這個人從來不矜夸自己的功勞。孔子舉例說,孟子反打仗時兵敗而逃,在隊伍的最后面壓陣。走到城門前,孟子反抽了坐騎一鞭,說并不是我膽大作殿軍,實在是這匹馬跑得太慢。(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放后也,馬之不進也。) 孔子幽默感表現得登峰造極的一次,是他在宋國被桓魁派兵狙擊,與弟子走失。弟子子貢向鄭國一個守門的打聽,此人告訴子貢:“城東門站著一個奇怪的人,身高九尺六寸,眼睛平平的,臉頰高高的,頭像堯,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產,腰以下比禹短個三寸,卻狼狽得像一只喪家之狗”。子貢找到孔子后,告訴了這段話,孔子卻笑了起來:“沒錯,沒錯,我可真是像喪家狗”。自比為狗,這是一般人無論如何做不到的。也許是覺得圣人與狗有點不倫不類,后人在選編孔圣人言行時常常有意無意地漏掉。班固算是有見識了史家了吧,他的《漢書》漢以前基本照抄《史記》,卻刪去了這非常精彩的一節,班固之不如司馬遷由此可見一斑。班固尚如此,更遑論此后的腐儒了。但我卻以為,這正是孔子的不可企及之處,身懷絕世才能卻不為人賞識而不能行于世,及至連衣食、性命也要擔心事。在這種環境下仍能有這分達觀這份幽默,孔夫子正可謂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真正的圣人。  幽默是高才智的表征,不管人們怎樣把孔子塑造成至高的圣人或至大的惡魔,都不能掩蓋孔子富有人情味的一面。。

熱心網友

“子見南子” ,令潛心學習圣人之道的子路大為不悅,弄得夫子只好賭咒發誓“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意思是說如果我干了見不得人的事,天打雷劈! 天打雷劈!孔老夫子情急之下也發這樣的毒誓,真令人噴飯!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夫子的惡作劇令人哭笑不得,亦不失風雅。誰說孔老夫子不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