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什么時候上天呢

熱心網友

2007年7月至10月.

熱心網友

神舟七號大揭秘 “神七”要作精裝修擬載三人上天 2005-10-20 16:8 來源:長沙晚報 去年5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科技館視察工作時,一個孩子非常天真地對總書記說:“胡爺爺,楊利偉坐了神舟五號,我想坐六號上太空。”另一個小孩過來說:“他坐了六號,我想坐七號。”胡錦濤總書記說:“不要急,不要急,六號、七號坐不上,不是還有八號、九號嘛!” “神五”楊利偉,“神六”費俊龍、聶海勝。那么,誰將是中國第4個登上太空的航天員呢?“神七”何時出征太空?英姿颯爽的首批女航天員是否有機會在“神七”上出現?針對這些懸念,《東方今報》記者采訪了中國的航天專家。像開飛機一樣駕駛“神七” 從“神六”成功發射的那天起,“神七”是否載人就成了各方爭論的一個話題,媒體、專家傳達給各方的是“無人機”和“有人機”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中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告訴記者說,“神六”兩名航天員13日先后進行開關艙門、穿脫壓力服、穿艙、抽取冷凝水四大項“在軌干擾力”實驗,結果表明航天員較大幅度動作對飛船姿態影響微小,飛船姿態保持良好。飛行在太空中的航天員費俊龍獲知結果后,第二天就在飛船上連續做了4個前滾翻。張柏楠說,這是航天員自己在游戲,不是事先安排的。此次空間飛行結果表明,從剛升空到準備返回,費俊龍和聶海勝任何時間都能正確發出指令、準確控制各種設備,艙門開關等動作較大的操作也能一次成功。張柏楠介紹說,有了這次實驗的基礎,“神七”將安排航天員“像駕駛飛機一樣駕駛飛船”!“神七”擬載三人上天 “下一次‘神七’要到太空行走,‘神八’、‘神九’要建交會對接嗎?”10月14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神舟六號總顧問戚發軔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肯定了這一提問:“說得很準確。” 戚發軔院士認為,人上天不是旅游,是完成對空間環境的研究、開發、利用。以前楊利偉只是第一步去試一試,要想完成這個任務必須多人多天,比方說要去組裝一個空間站或者修理一個衛星,人就得出艙,出艙起碼得兩個人。以后要去空間站就坐運輸工具去,要對空間站進行對接,打開門以后把里面的人接出來。從國外來講,他們花了很多次的試驗來做這個事情,現在按照我們的計劃,“神七”希望人能夠出艙,老百姓的話叫空間行走。 “當然出了艙還有離艙多遠的問題,也可以離得近一點兒,也可以離得遠一點兒。”戚發軔院士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國就要解決交會對接,交會對接起碼得有3個人。所以我們飛船要有這個能力:3個人在天上待7天,上去的時候可以帶300公斤的東西,回來的時候可以帶100公斤的東西。假如這次很成功,就不需要再試兩人多天,那我們下次就出艙了。航天服相當于小型密封艙 戚發軔院士認為,將要出艙的“神七”必須在神舟六號的基礎上解決兩個比較大的問題。現在航天員有一個密封艙,在這個艙里穿航天服。離開這個艙就沒有了空氣,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須能供給氧氣。第二是沒有溫度控制時,航天服能保證他正常的溫度,所以這個航天服就相當于一個小型的密封艙,這方面挺復雜的。更高級的航天服還可以裝上發動機,一點火就走了,相當于一個小飛船一樣,要出艙得具備這幾個條件。 戚發軔院士說,將來我們船上要有一個氣閘艙,人穿好航天服進去,把門關上,把外面的門打開出去,如果一打開門,氣就放光了,所以要有一個氣閘艙。“我只是說兩個主要的,作為航天員有一個艙外的航天服,作為我們飛船來講,得有一個氣閘艙,要保證原來的艙里有一個大氣壓。”“神七”飛船要進行精裝修 在談到將來的飛船會是什么模樣時,中國工程院戚發軔院士告訴記者:“我給你舉個例子,就像我們有個毛坯房,買房子買個毛坯房,你是一家三代同居還是小兩口,就根據你這個要求重新裝修,毛坯房都是一樣的,基本外形絕對不會有變化,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不會有變化,但是里邊一開始就楊利偉一個人,也不要廁所,也不要廚房,也不要睡覺的地方,現在兩個人了,有廚房、有廁所,到3個人的時候,比如說我們要搞交會對接的時候,以后要出艙了,基本上構型不會變,內裝修是要變化的,而且是精裝修。”14名航天員將去清華讀碩士 據了解,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六號,航天員在空間的活動明顯增多而且復雜。現役的這14名航天員在將在不久的將來進入清華大學進行大修、讀碩士。那么,他們的進修與他們將來的任務是不是有直接關系呢?他們這個航天大隊的隊員誰還有可能再次上天呢? “應該說不是那么直接,但是還是有間接的關系。”戚發軔院士說,未來對航天員要求素質很高,他除了要對駕駛的飛船有了解之外,還要有比較好的基礎知識。假如說他的基礎專業學得很好,他就接受得非常快、非常容易。像當年我們培養空軍戰士,都是小學文化的人,就很困難,現在都是大學生。這個基礎工作很重要。另外從發展上來看,航天員可以轉為有效載荷專家,比如我是搞物理的、我是搞生物的,我就可以搞這個實驗。過了45歲、50歲不能當航天員了,怎么辦呢?我還可以當有效載荷專家嘛,非常有好處的,不是當前就能立竿見影的。誰將跟“神七”一起飛天 10月14日,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著名的前庭生理學專家于立身教授接受今報采訪時曾表示,對于航天員來說,年齡過大過小都不好,38歲為飛行的最佳生理年齡,43~45歲則開始走下坡路。 如果是有人駕駛而且是3人駕駛,那么,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劉伯明、景海鵬、翟志剛和吳杰又有什么樣的組合呢?我國第一批航天員、空軍某部少將方國俊曾告訴今報記者,目前我國新一批的航天員尚沒有進入培訓階段。那么,這是否意味著“神七”或“神八”的航天員仍然是現在的14名航天員呢? 對此,現役航天員吳杰就在“神六”發射前表示,跟他搭檔的翟志剛優點很多,最起碼通過“神五”的考驗,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航天員,在他們航天員大隊非常優秀。第二,他的反應非常快,在訓練中處置特殊情況,判斷、決策非常準確。第三,他比較刻苦,通過訓練來看,其他人的特殊情況手冊都很厚,在處置緊急特殊情況時,他能夠不看手冊,進行訓練。他訓練自我準備到很充分的一種地步。再就是他本人性格比較開朗,知名度也很高,到了什么地方都是歡聲一片、笑聲一片。吳杰還表示,就算這次“神六”沒上成,但“神六”又成了一個起點了,只要還在這個隊伍中,就一定會為圓太空飛行的夢想去奮斗,而翟志剛也說:“不光是‘神六’,‘神七’如果仍然擦肩而過,‘神八’還會繼續努力的,永遠會努力下去。”“神七”上會不會有女航天員 未來的“神七”上會不會有英姿颯爽的首批女航天員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國際太空》雜志副主編、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龐之浩教授做客人民網時說,我國將從明年開始選拔女航天員,選拔和培訓一個航天員需要3到5年的時間。而他預測“神七”在兩年以后發射且可能進行首次太空行走試驗。這也就意味著“神七”不可能有女航天員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