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市場有效性假設(EMH)是傳統金融與行為金融爭論的焦點。市場有效性假設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它關于市場條件的假設,交易成本為零,市場未被分割,投資者無法戰勝市場(beat the market);二是它關于市場參與行為的假設,投資者是理性人,他們的信念是正確的,即他們用來分析未來變量的信息正是那些變量實際發生時的根據,而投資者依據這種信息做出正確的選擇,進而得出合理的證券市場價格。對于市場有效性第一方面的含義,行為金融理論(Meir Statman,1999)接受這部分的意義。Fama(1991)說過:“就其本身而言,市場有效性是不可證實的?!笔袌鲇行员仨氂梢粋€包含有預期回報率的模型所證實,比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但用模型檢測市場有效性時,得出市場無效的結論可能是因為市場確實無效,但也可能是因為使用的模型不夠完美,因為這里使用了一個有兩個變量(市場效力和預期回報率)的方程,注定了這種檢驗方法的失敗。Hawawinian Keim(1998)觀察了美國國內和國外許多反常的回報率,最后認為金融學沒有足夠的測試方法去區分到底是市場無效還是模型無效。對于市場有效性第二方面的含義,行為金融理論則拒絕接受。它認為:由理性人假定得出的合理的證券市場價格只能反映基本面(Fundamental)或人在效用方面的特征(Utilitarian Characteristics),如風險,而不能反映人心理(Psychological)或在價值表現型上的特征(Value-expressive Characteristics),如情感。行為金融理論指出:實際上,人的后一方面的特征在投資選擇和資產定價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熱心網友

市場有效性假設(EMH)是傳統金融與行為金融爭論的焦點。市場有效性假設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它關于市場條件的假設,交易成本為零,市場未被分割,投資者無法戰勝市場(beat the market);二是它關于市場參與行為的假設,投資者是理性人,他們的信念是正確的,即他們用來分析未來變量的信息正是那些變量實際發生時的根據,而投資者依據這種信息做出正確的選擇,進而得出合理的證券市場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