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大家的討論和回答,原來心中的疑惑慢慢 的少了,就是在相機除了CCD以外的硬件和軟件一樣的情況下1/1.8英寸的優于1/2.4英寸的成像效果,大家不否認吧? 引用一段話再提出我的問題:“像素,最簡單的表述就是CCD上感光MOS電容的數目。像素數決定了一塊CCD上有多少個感光點,也體現了CCD的分辨率。CCD像素越多,就能在感光時把拍攝對象分成更精細的細節,所以分辨率也越高。由于像素與MOS在數目上是對應的,在CCD大小不變的前提下,要提高數字照片的分辨率,就要增加CCD上感光元件數目。” 根據以上所說的情況,我的理解是要提高像素數必須要提高CCD上感光元件數目,也就是說如果同樣是1/2.5英寸的CCD 像素是600W的要比500W像素的感光元件要多,同時成像的效果也要好一些。但是我們通過軟件把500W像素的照片放大為600W像素的照片也能得到大尺寸的照片,問題就出來了中間差別的100W像素能分辨出是用感光元件得到的100W還是用軟件放大得到的100W么?(軟件提升后得到的 像素是不是就是“插值”啊,我在手機的評測報告上可以經常看到這個詞)同樣的如果是通過相機內部的插值算法從500W提升到600W像素的話,這樣的相機不買也罷,為什么說這個問題呢?因為現在相機升級的太快我想他們生產廠家要是只通過插值提升相機的像素的話我們的虧就大了。。。。 就我剛才說的問題,歡迎大家討論。。。。。。 同時也做個詳細 的解釋。。。。謝謝!

熱心網友

有兩個辦法來提高像素,一是增大感光元件的尺寸,二是縮小單個像素的尺寸。前種辦法嘛,一般是不用的。因為大尺寸CCD/CMOS不但加工困難,成本太高,而且一旦用到機器上,整個機器的體積勢必要增大。現在的消費理念可是越小越受歡迎呀。因此我們看到的那些N百萬級別的數碼照相機都是用后一種辦法鼓搗出來的,就是你所說的同尺寸的CCD會有600萬和500萬之分。 單個像素尺寸縮小,信噪比大大降低,很容易出現噪點。雖然廠家在模數轉換系統、數字影象處理系統和內置操作軟件上下了不小的工夫,可是已經整成那樣了,基本上也無法挽回了。如果需要放大印刷或者制成其他需要“上臺面”的東西,根本不夠資格。我的一位哥兒們用一款使用2/3英寸CCD的準專業數碼照相機給自己的女朋友拍了幾張寫真,準備放大做成藝術照,結果影樓老板告訴他:“明天來重拍吧!”當然一般家庭使用那些噪點是可以忍受的,湊湊合合能用罷了。 其次,單個像素之間的距離太近,難免互相干擾。在工作中,像素會產生不小的電磁場,如果距離太近,難免互相“打架”。不信您可以實驗一下。找臺很長時間沒有用過的數碼照相機——起碼得幾個鐘頭,開機,在全黑的情況下拍照。然后,狂拍一通,最好搞到機器可以當暖氣使喚了(玩笑,呵呵!),用同樣的曝光數值再來一張全黑的照片,您會發現,真的比天上的星星都漂亮,全是紅色的,綠色的,蘭色的小點。甚至在關機之后較長的時間里也無法徹底消除——CCD/CMOS上沒有接地線,周圍空間又都是用電大戶,人家的電磁場也夠戧,等著吧! 再次,單個像素尺寸縮小了,其穩定性必然下降。就說我們最常見的矩陣式數字CCD吧,目前絕大多數數碼照相機都是使用這種CCD的。它的每一個像素實際上有三個系統:光電二極管,控制信號傳輸通路,電荷傳輸通路。尺寸小了,電阻和發熱就會大大增加,學過電學的都知道。穩定性必然大打折扣了。、 CCD/CMOS的尺寸大了,自然可以很輕松的把單個像素尺寸做大了,采用了這樣特大號的像素,才能有效的克服了上面說到的那些毛病,得到了那些讓我們眼紅的照片。 不知道這個答案是否對題,如果不對,就全當建議了。。

熱心網友

樓上說得很對,CCD象素的提升并不是采用插值來達到的,而是增加感光元件的密度。所以說提升象素并不是廠家在欺騙消費者。但問題是感光元件的密度增大或導致噪點的增加。現在消費機把ISO提高到400,圖像就慘不忍睹了,這就是高密度感光帶來的負面影響。其實CCD上的感光元件,目前的技術水平無法覆蓋超過CCD的30%,其它的是連接線個固定元件,為了增大CCD的感光度,廠商都是在感光元件上面安裝了一個象漏斗一樣的光線采集元件,這是光學元件,其實就是一個放大鏡。所以CCD的成像還是要靠一定的猜測來完成。而這就是圖像處理芯片的功能。所以嚴格來說,所有的CCD都要通過插值來成像,當然這跟30萬象素的手機拍出130萬象素的照片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CCD的密度增加就會加大猜測的難度,從而導致圖像混濁不清。你可以看看IXUS 50拍攝的風景,這就是500萬象素點集中在1/2。5CCD上的效果。在目前相機越來越小的潮流下,不但CCD小,鏡頭也越來越小。成像質量當然越來越差了。但只要能賺錢,廠家就會這樣一直走下去。所以,看清楚成像原理來選購相機,才會有真正好的選擇。

熱心網友

插值基本上就是你說的那個。剛才你說到六百萬和五百萬的問題。成像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成像元件,數碼相機是CCD(CMOS),傳統單反相機的是膠片。但是CCD的大小尺寸很難做到膠片大小(36mm*24mm),成本很高,所以全幅(也就是和底片大小相同尺寸)的數碼相機(包括數碼單反)價格極高,種類也很少。在一塊CCD上,像素數越多,單個像素點受到的光照面積越小,而且因為排布密集,像素點之間的電子影響也非常大,在高感光度的情況下,噪點會非常明顯。由于這兩個因素,圖像的成像質量也就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買相機,不要單純追逐像素的多少,最重要的是看重成像元件的尺寸大小。但是由于各個相機廠商的努力,軟件,還有處理器的進步很大程度上改善了CCD尺寸小的不足,例如佳能的DIGIC2圖像處理引擎,使圖像有了很大的改善。還有鏡頭啊等等因素,買相機都要考慮。買相機,我的意見是,在買得起的范圍內,買最好的。由于摩爾定律的存在,數碼相機的淘汰周期很短,CCD(CMOS)這種電子元件的磨損又很快,買相機的時候大家還是自己決定吧。有時間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一些攝影網站,這東西很容易學的。譬如蜂鳥,色影無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