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朋友討論什么是質量? 哲學意義上的.我將補充的疑問加上去的.

熱心網友

首先,我反對買《大科技 科技之謎》,本來叫《科技之謎》這種書就沒水平,科普史講的也不好,把常識弄得給神的一樣,轉業的東西又寫的不準確。 希格斯場的確是一個很好的解釋,但不是公認的。 物理學既然包含世界觀和時空觀,就沒有絕對的東西,所有的東西都是實證的。物理學不過是用來描述客觀世界規律和做出精確預言的一種實用的知識。它并不表明世界就是這樣的-----但起碼比沒有用物理學來描述世界來的準確。如果一個物理圖象能夠比另一個能更好的與實驗數據相符,那么我們就接受這個圖像。 我們討論哲學上的質量,那僅僅是一個概念而已----因為人的意識的存在而形成的一個概念,假如世界上沒有一個人,那么也就沒有質量這個東西。假如世界上生活的智能生物不是人,而是與人完全不同的東西,那么他們的意識結構就和我們大大不同,我們現在談的質量這個概念也不存在。可能有一種客觀實在在我們這叫質量,在他們那叫別的,但有一點毫無疑問,我們討論什么是質量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應該討論這個概念背后的實在。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的腦中/意識中只有概念。但這一點可以通過科學來做到!因為科學建立起我們和外部世界的聯系,而哲學做不到這一點。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意識來源于外部世界,我們的意識的物質基礎由外部世界的規律所支配。每個人都是從小時候什么都不知道什么概念都沒有到具有成熟的思想。 尼采為什么需要超人,他在講宗教起源時講到:宗教最初不過是某些人或某個人的思想,我們為什么要信他?同時,哲學也是一樣,哲學家提出理論,但我們為什么要信他們呢?他們的體系并不更具有任何確實性。只是言辭上引人信服而已,但并非真理。所以哲學上想討論出結果是很困難且沒有真實性的,沒人能說明他的理論比別人的更加真。而科學上則可以取得相對統一的意見,且真理性算是比較明顯。

熱心網友

我只能告訴你物理學意義上的。在宇宙中存在著61種基本粒子,其中有一種神奇粒子,叫希格斯子,它充斥在宇宙的各個角落,形成希格斯場,它對所有進入該場的粒子,產生作用,使其擁有質量。即所有粒子本來均沒有質量,吸收希格斯粒子后便有了質量。 這是目前最被公認的解釋,雖然該理論還有一些疑點,但其無疑統一了粒子的標準模型。 這本來就是很前沿的科學,的確到目前為止還沒能找到希格斯子,他是否會像以太一樣根本就不存在還沒有定論,但學要指出的是,這已經是目前最完美的理論模型了。 至于你要了解更多,可以去購買《大科技 科技之謎》2005.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