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魏延,論武功可能不如五虎上將,但韜略卻是比他們要高一些。我認為主要是諸葛亮的迷信與偏見(說他腦后有反骨,純粹是迷信與愚昧),浪費了人才,造成了內耗。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也是老謀深算,黨同伐異,才造成蜀國人才凋敝的! 當初,如果諸葛亮采納魏延的建議,取小路 偷襲長安,或許歷史已經改寫。諸葛亮,有智慧,但缺少魄力,過于謹慎,所以注定要失敗。 蜀國弱小,以弱伐強,當然應該出奇兵才能取勝,如果只論實力,謹小慎微,失敗還不是注定的事嗎?所以魏延的策略才是正確的用兵之道。
熱心網友
蜀國那么弱小怎么跟人家打,即使出奇兵攻下了長安也守不住啊,魏國那么多軍隊,一個包圍就反攻回來了嘛……再說傾國之兵力打長安,魏軍截住后路怎么辦?趁蜀國兵力空虛反攻蜀怎么辦?孔明不可能不考慮這些吧?魏延有沒有想到這些呢?
熱心網友
站著說話不腰疼,治國不是賭博,不是玩游戲,這次輸了下次可以重來。把一個像蜀國這樣弱小的國家交給誰,也不會輕易去冒險的。從隴西打魏國,輸了不會損失太大,還有重來的希望,直接打長安,輸了就會亡國,贏了也一定損失慘重,沒法進行下一步。魏延是個愣頭青,只會打仗,不會治國,他的主意完全是一個餿主意。不過作為大將能相處這么一個主意來也不錯,很有創造性,栽培一下可以成才。只是品德不行,不能委以重任,而且會壞事,所以只能在諸葛亮死后被殺掉。
熱心網友
有道理,就選他(追求本源)的回答.
熱心網友
謹慎點好
熱心網友
大將之才,能力不在五虎上將之下。可惜與上級領導不合,諸葛亮死后,不服領導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