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不可能,基德上沒有裝備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反潛能力不行,至于反艦,更干不過現代了.現代上的SS-N-22是專門用來打航空母艦的,基德垃圾......

熱心網友

吹牛.

熱心網友

基德艦貌似強大,其實 裝備并沒有外界說的那樣 先進 。

熱心網友

臺灣一向善于吹牛。

熱心網友

早年不是說要收復臺灣的嗎 叫了這么久就是沒動靜

熱心網友

臺灣的基德還被美國封存,

熱心網友

這就好比一個瘦子和壯漢打架,心理發虛,但口里卻不斷給自己壯膽!--基德艦落后啦!

熱心網友

我自己覺得是不可以的

熱心網友

依“國防部”判斷中共近海防御戰略指導,以及近兩年來演訓情況,推斷中共若對臺實施海上封鎖,應以東海艦隊兵力為主,北海與南海艦隊為輔,首先必以彈道導彈及巡航導彈突襲空軍與海軍基地,以奪取制空權,并圖一舉消滅大部分海軍戰力于港內,并部署潛艇于港外,伺機襲擊守軍,并分別對海上航道與港口進行布雷。待獲得制空與制海權后,再組成護航船團,掩護兩棲登陸船隊航渡,對臺灣本島實施三棲登陸。  基于以上分析,基德級艦作戰能力必須滿足防空、制海與反潛作戰需求,我們就分別依不同作戰形態,分析基德艦武器裝備是否能滿足需求。  防空作戰  據海軍籌購基德艦說明資料,宣稱基德艦具有可于500公里內追蹤256個目標的強大作戰能力,另外標準二型彈可有效攻擊153公里內數個攻擊目標,比較成功級艦配備之射程40公里之標準一型導彈,可大幅提升艦隊防御空間。但是問題有這么簡單嗎?基德艦所使用之三維對空雷達應指ITT廠生產的AN/SPS一48E對空搜索雷達,該型雷達主要操作頻率為2。9至3。1GHz,搜索距離約為220海里(407公里),對戰機目標最遠搜索距離為150海里(278公里),對反艦導彈大小目標最遠為17海里(31公里)。  另外還有成功級艦所使用的AN/SPS一49對空搜索雷達,搜索距離約為150海里(278公里),所以對海軍說明資料的第一個疑問是:既然基德艦對空最遠搜索距離為400公里,而且對戰機目,標最遠搜索距離僅278公里,如何具有可于500公里內追蹤256個目標的強大作戰能力?而且一般雷達偵測由于雷達波系直線傳遞,再加上地球曲度影響,不可能對低空飛行之戰機目標有500公里的追蹤能力。  而其防空火力主要來自標準二型導彈,依據海軍宣稱具有153公里射程來看,海軍隨基德級艦所獲得的標準二型彈應為SM—2 BLOCKⅡ(RIM一66G)或BLOCK H工(RIM一66K),但是依據簡氏年鑒,基德級艦原配備之標準導彈為SM一2 BLOCK I(RIM一66C)射程約為40海里(73公里),其導引模式為半主動歸向導引,除須靠對空搜索雷達提供目標資料,到導彈最后攔截目標前,尚須AN/SPG一51射擊控制雷達對目標實施連續波照明,導彈再循反射波束歸向目標,達到摧毀目的。  如同前述,雷達視線與地球曲度影響,以及AN/SPG--5l射擊控制雷達之功率限制,標準二型彈能否接戰153公里半徑內所有不同大小、高度目標不無疑問。由于基德艦執行防空作戰所面對的威脅來自空中,主要可分為彈道導彈、戰機及巡航導彈三部分,我們依基德艦武器系統配備對各個威脅分別分析如下。  彈道導彈:基德艦本身不具任何反彈道導彈偵測與攔截能力,故海軍在說明資料的結語中提到,宙斯盾系統艦仍為海軍籌建目標。不過筆者倒不認為中共彈道導彈會以基德艦本身為目標,反而是以左營、基隆、蘇澳等軍港為目標,由于臺灣軍力尚未建立對彈道導彈預警能力,若可于基德艦泊港時一并將其摧毀于港內當然最佳,不然將軍港設施摧毀,使得基德艦無法進行補給維修,也有可能。  戰機:中共空軍及海航部隊所擁有之SU一27SMK與SU一30MK均具有對海攻擊能力,另外殲轟7及轟6由于可攜掛反艦導彈,對基德艦也構成威脅。就如前面談到的,以上數種戰機續航力強,作戰半徑遠,若海軍想單以基德艦標準導彈就可獲得153公里半徑的安全保護傘,實在是太過樂觀。雖然上述戰機若以機炮或炸彈攻擊須接近至一定距離,基德艦尚有兩門MK45 Mod O型5英寸炮及20毫米方陣快炮可以接戰,但依筆者推斷,中共應以反艦導彈攻擊為主,而不須靠近至艦上火炮射程內實施攻擊。  巡航導彈:中共殲轟7與轟6機皆可攜掛C一601、C一801、C一802等空射反艦導彈,其中除仿制飛魚導彈MM一38之C一801外,射程均超過100公里,而C--802彈道采超低空掠海飛行。據了解海軍的官員認為,只要能于中共反艦導彈載機發射反艦導彈前將其擊落,便可達到防御的目的。但是前面已經說明,以AN/SPS一48E與AN/SPS一49對空搜索雷達及AN/SPG一5l射擊控制雷達性能限制,對低飛目標的偵測與接戰距離是否能如預期,不無疑問。  英、阿馬島戰役為最明顯戰例,因此海軍說明資料中實在過于樂觀。另外說明資料中亦稱“除可有效反制攻船導彈外,亦具備有條件的反制攻陸巡航導彈能力”更值得商榷。  就以最具威脅的SS--N--22(北約代號“日炙”)反艦導彈為例,該型導彈最大射程達160公里,速度高達2800公里川、時,而且可以掠海低飛,高度約為5557米。由于其導引方式為慣性0口指揮中段導引,故不一定要由艦載雷達發現目標,舉凡中共陸基海面搜索雷達、戰機、無人載具甚至衛星都可以提供目標位置發射導彈,到接近目標前5公里才開啟主動尋標器鎖定目·標攻擊。由于其速度快,又可以掠海飛行,所以偵測困難。前面提到,SPS--48E對空搜索雷達對反艦導彈大小目標偵測距離最遠僅3l公里,以日炙反艦導彈超音速飛行速度計算,從SPS一48E發現目標至導彈擊中,僅有約39秒預警反應時間。而基德艦上各型武器系統,對攔截這種超音速目標效果有限,一旦遭受各型反艦導彈飽和攻擊,存活率堪慮。  另外,中共據聞已獲得俄制AS--17導彈,該型導彈有兩種構型,其中Kh一31P為反輻射導彈,射程超過150公里,若中共先以反輻射導彈摧毀基德艦雷達設施,或是迫使其關機,屆時標準導彈將無用武之地。  制海作戰  海軍的主要任務本來就在制海,依海軍說明資料,基德艦主要運用魚叉導彈對130公里內水面目標進行超水平線攻擊,并利用資料鏈路傳輸目標資料,協力友艦進行攻擊。另配有兩門5英寸炮,具中距離打擊能力。  由于基德艦執行制海截擊作戰所面對的威脅,除空中戰機與巡航導彈外,主要就是中共旅大級、旅滬及旅海級驅逐艦,與購自俄國之現代級驅逐艦等水面艦艇,現在就依基德艦武器系統配備,對各個威脅分別分析如下。  中共自制的旅海與旅滬級驅逐艦,是中共海軍由近海防御走向遠洋的第一步,兩者的主要武裝皆為鷹擊82、83系列反艦導彈,最大射程超過200公里,另有雙聯裝100毫米艦炮兩座,有效射程約為15公里;而購自俄國之現代級驅逐艦之主要武裝為俄制日炙反艦導彈,最大射程達160公里,另裝有雙聯裝130毫米艦炮兩座,有效射程約為29。5公里;而相較于基德艦射程130公里的魚叉導彈,及射程踢公里的兩門5英寸艦炮顯然火力較差。  而海軍所宣稱的“運用魚叉導彈對130公里內水面目標進行超水平線攻擊”立論,還是未將雷達波直線傳遞的物理限制,與地球曲度影響納入考量。依據簡氏年鑒,基德艦所使用的海平面搜索雷達應為SPS一55,其工作頻率為9。05至10GHz,搜索范圍自50米至雷達視線平面距離,可偵測水面艦艇、低飛戰機或直升機,甚至潛艇之潛望鏡或呼吸管等小型目標,但限于雷達設置的桅桿高度,搜索距離不大可能超過40公里。因此,若要以魚叉導彈進行超水平線攻擊,就必須以其他如SH一60艦載反潛直升機,或P一3反潛機進行目標獲得,但在距臺灣本島較遠,無絕對空優情況下(海軍所預想作戰海域,也是他們需要基德級這類大型作戰艦艇的理由),是否能夠順利達成制海截擊作戰的目標,不無疑問。  反潛護航作戰  其實嚴格來說,反潛護航作戰屬制。海作戰的一環,依海軍說明資料,基德艦主要運用“艦上配備與宙斯盾艦相仿之AN/SQS一53艏裝聲納,偵測35公里半徑范圍內之水下目標”。而基德艦執行反潛護航作戰所面對的威脅,主要為俄制基洛級潛艇與中共制宋級與明級柴油動力潛艇,基德艦反潛武器系統除AN/SQS一53艏裝聲納外,尚配備有兩座三管324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射程約11公里的Mk46魚雷,另外亦可由Mk26發射架發射ASROC。  此外,還可能利用SH一60艦反潛直升機執行反潛作戰。但其對手為噪音極低的基洛級潛艇,該型艦配有各型533毫米線導魚雷,射程約15至20公里,是極為難纏的對手,若基德艦能以艦載直升機與P--3反潛機配合,執行海空聯合反潛作戰,應可以在中共潛艇進入其魚雷射程前將其擊毀。  但是作戰海域的空優誰屬將決定海軍是否能如預期的進行海空聯合反潛作戰,依照海軍說明資料:“標準二型導彈并可提供艦載反潛直升機或長程定翼反潛機153公里之大區域防空掩護,使該等反潛機因安全活動空域增大,而能大幅延伸反潛作戰區域。”似乎認為就依靠標準二型導彈一種武器系統就可以保持局部空優,實在是對標準二型導彈的性能有太高的估計了,原因前面已經提及。  效益分析  延伸與擴大監偵范圍,增加預警反應時間,其實基德艦與成功艦相比,其所使用的對空搜索雷達除。AN/SPS一48E三維對空搜索雷達外,仍沿用成功級艦所使用同型的AN/SPS一49對空搜索雷達,前者搜索距離雖較遠約為407公里,但對戰機目標最遠搜索距離同為278公里,當然AN/SPS一48E能偵搜到反艦導彈大小目標較為優越,但是面對日炙超音速反艦導彈,是否具有實質意義?   另外,對海面搜索也是使用與成功‘級艦相同的SPS一55海平面搜索雷達,搜索范圍自是相同。既然使用的雷達裝備與搜索距離皆相同,何以能夠延伸與擴大監偵范圍,增加預警反應時間?   至于作為陸基作戰中心與戰管中心遭受損毀時之備援防空指管任務,遂行聯合制空、制海作戰方面。據資料顯示,基德艦裝有Mk74射控系統導引標準二型導彈,Mkl4武器控制系統整合艦上各項武器,除此之外,并不具有任何功能強大到可取代海軍作戰中心與空軍戰管中心的指、管、通、情戰場管理系統。且以單艦的雷達系統如何能取代所有海、空軍陸基雷達的偵搜涵蓋,資料鏈如何傳遞,通信裝備與人員是否足以執行海軍作戰與空軍戰管任務?都不無疑問。  尤其是海軍認為支隊各艦可將借由基德級強大作戰能力而增加支隊整體防空、反潛、反水面之防御縱深,并提升遠程作戰能力,當部署于有利海域,可延伸戰略縱深與擴大作戰半徑部分。但前面已經分析,與成功艦等二代戰艦相較,基德艦除標準二型彈的防空射程較遠外,其他魚叉導彈射程甚至不如成功艦的雄二反艦導彈,反潛武器亦為相同的Mk46魚雷,如何能增加支隊整體反潛、反水面之防御縱深,并提升遠程作戰能力,當部署于有利海域,是否指在臺灣本島岸基雄風導彈或防空導彈掩護距離內嘆或者未來將以基德艦組成支隊在敵港口夕限敵船團出港,否則以臺灣海峽固定距離,何謂劇申戰略縱深與擴大作戰半徑?   結語  以上僅就各種角度分析,采購基德艦是否滿足臺海作戰需求。軍方每次要增加預算采購武器裝備,總是理由一堆,結果是買了二代艦不到10年,卻舍許多更好、更能有效達成任務的武器裝備不買,又要花上百億“天價”購買過時的二手裝備,實在令人懷疑“國防部”采購基德艦決策過程,該不會跟華航購機案一樣,政治考量大于專業判斷吧。。

熱心網友

不一定,對現代軍事武器來將再好的裝備都有其弱點,就像現在最好的陰型戰斗機來說,它也能被現代的軍事設施探測到,所以不一定能對付。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