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迎接中國金融業重大變革 中國金融業正處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對外開放、金融市場的重構、金融組織的重造、金融產品的推陳出新、金融制度和法規重新?定與設立等方面。 首先,央行組織結構的重大調整,邁出了大步。先有銀監會的設立,數年下來成績斐然。后有今年八月十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正式掛牌,其決策與執行職能將適度分離,有關貨幣政策的制定等決策將歸北京總部;有關市場運作,業務拓展等執行職能將移師上海。這不僅更有利打造上海為中國的資金、資本、證券、同業拆借、外匯、期貨、黃金及產權等市場的中心,建構比較健全的全國性金融市場體系,而且也讓央行更加接近與走向市場,更有利于貨幣政策的判斷與決策。 其次,對整個內地銀行體系的重造,特別是四大國有銀行的改革。中國的金融業是內地計劃經濟的最后一個堡壘,它不僅為國家嚴格的管制、為國家壟斷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國家大多數金融資源基本掌握在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和十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手中。 這種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不僅令市場化程度低、不少金融資源配置的無效率,而且容易把整個金融業的風險都集中在國家身上。隨著四大國有銀行資產重組的完成,外國投資者進入內地銀行業成目前的主旋律。 銀行業從根本進行改造 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已引入海外投資者,交通銀行更已完成在海外上市,中國銀行業全面地向世界開放,引進海外的戰略投資者,不僅在于改變目前內地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機制、內部審計,以及信貸文化和風險評估觀念,而且在根本上在于改變目前內地銀行業基本格局,形成有效的銀行市場競爭及有效金融市場競爭。因為引進外國戰略投資者,將優化中國銀行的股權結構,改變國家股一股獨大的僵化局面;它可以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和產品,可以增強中國銀行的市場競爭力。 對于內地銀行業大量地引入戰略投資者,目前市場流傳著一種誤解,一是認為外國銀行對內地的快速擴張會不會危及銀行業的未來發展,二是大量地向投資者出讓股權是不是廉價出售國有資產。其實,在這里有一個基本的問題要弄清楚,就是內地銀行業現有的體質與經過改造變化了情況。 股改前脆弱的銀行體系早就從技術上處于破產的狀態,許多內地銀行值無所值,如何來賣?只有對內地銀行業進行根本性改造,引入戰略投資者來增強其體質,改進其治理結構及經營方式,才能為上市及賣一個好價錢創造條件。國有銀行上市,并非萬能,但毫無疑問,經過股份制改造后的內地銀行業,將給金融業帶來深刻的變革。事實上,從四大國有銀行近期的一系列的變化,都說明了這點。 利率匯率邁向市場化 另一方面,股權分置改革應該是內地證券市場絕無僅有的一件大事。它的第二批試點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全面啟動不僅預示著證券市場一次利益結構的重大調整,也預示證券市場制度規則出現大改變。后股權分置時代最大的特征是股票的全流通,由此市場將發生一系列深刻變化,如上市公司融資理念將發生根本性改變;投資者的價值投資理念進一步深化;公司治理結構將改變以往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大股東與中小股東、管理層與投資者等之間對立關系;股票定價理念、方式將發生重大的改變;證券公司的經營模式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市場將形成真正的創新思維,新的產品及市場將不斷開辟出來等。 當然,股權分置改革并非萬能,它的完成并不會解決一切的問題,但必定能將內地證券市場帶來深刻的變化。 至于近期的利率調整及人民幣升值,它帶給市場沖擊與影響怎么也不可低估,因為利率與匯率作為金融市場的資金的價格,在有效的市場體系下,市場的資訊都會自動地集中到資金價格上,并成為有效配置資源的機制;但在完全管制的條件下,利率與匯率只能成了政府管制經濟的「婢女」。但近一年來,無論是央行利率的調整還是匯率的變化,都將影響到政府在貨幣政策上作出重大改變。 一年前,中國的貨幣政策還由固定匯率支配,利率在二○○四年十月前連續九年不變,這樣政府只能通過行政指導和信貸管制來控制銀行的信貸;但近期的利率市場化必然使央行依賴利率來調整其貨幣政策,利用資本價格而不是政治考量來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同時,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就得通過利率市場化來學會風險定價,就得改變銀行以往經濟行為。匯率機制的改變,同樣也會對央行、對商業銀行、對企業及消費者如何分配金融資源產生重大的影響。 從金融產品與金融工具推出的情況來看,它們對內地金融市場所產生的影響同樣是重大的。自八月九日起,人行將擴大外匯指定銀行遠期結售匯業務,并開辦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人民幣利率掉期業務與資產證券化產品也即將推出;特別是人行在五月發布的《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向機構投資者發行短期融資券,它預示著中國公司債市場的啟動。 短期融資債券市場啟動 正如有研究者所表明的那樣,中國短期融資債券市場的啟動,盡管沒有引起大多數企業及媒體密切關注,但是卻對銀行業和資本市場帶來革命性的沖擊與影響,因為短期融資債券的發行不僅讓傳統條件下的不少銀行的優質客戶紛紛進入債券市場(因為其融資成本要低于銀行信貸市場),也大大降低了這些企業的融資成本。更為重要的是,短期融資債券市場的發展,不僅可以調整目前內地金融市場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嚴重失調,改變目前這種完全依賴銀行為主導的融資模式,而且也降低整個社會的金融風險。美國金融市場企業債券發達與繁榮,就應該看到內地短期融資債券市場發展的巨大沖擊性。 總而言之,近期中國金融市場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對此,無論是市場從業人員,還是我們的一般民眾及相關的政府機構,必須密切關注這場金融業變化的到來,必須投身在這場靜悄悄的金融變革中來。這樣,我們每一個人才能夠體會到這種金融變革的重要性,才能從中來維護與爭取自己的利益。 。
熱心網友
機遇與挑戰共存,正確面對。
熱心網友
中國金融業正處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對外開放、金融市場的重構、金融組織的重造、金融產品的推陳出新、金融制度和法規重新?定與設立等方面。 首先,央行組織結構的重大調整,邁出了大步。先有銀監會的設立,數年下來成績斐然。后有今年八月十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正式掛牌,其決策與執行職能將適度分離,有關貨幣政策的制定等決策將歸北京總部;有關市場運作,業務拓展等執行職能將移師上海。這不僅更有利打造上海為中國的資金、資本、證券、同業拆借、外匯、期貨、黃金及產權等市場的中心,建構比較健全的全國性金融市場體系,而且也讓央行更加接近與走向市場,更有利于貨幣政策的判斷與決策。 其次,對整個內地銀行體系的重造,特別是四大國有銀行的改革。中國的金融業是內地計劃經濟的最后一個堡壘,它不僅為國家嚴格的管制、為國家壟斷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國家大多數金融資源基本掌握在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和十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手中。 這種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不僅令市場化程度低、不少金融資源配置的無效率,而且容易把整個金融業的風險都集中在國家身上。隨著四大國有銀行資產重組的完成,外國投資者進入內地銀行業成目前的主旋律。 銀行業從根本進行改造 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已引入海外投資者,交通銀行更已完成在海外上市,中國銀行業全面地向世界開放,引進海外的戰略投資者,不僅在于改變目前內地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機制、內部審計,以及信貸文化和風險評估觀念,而且在根本上在于改變目前內地銀行業基本格局,形成有效的銀行市場競爭及有效金融市場競爭。因為引進外國戰略投資者,將優化中國銀行的股權結構,改變國家股一股獨大的僵化局面;它可以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和產品,可以增強中國銀行的市場競爭力。 對于內地銀行業大量地引入戰略投資者,目前市場流傳著一種誤解,一是認為外國銀行對內地的快速擴張會不會危及銀行業的未來發展,二是大量地向投資者出讓股權是不是廉價出售國有資產。其實,在這里有一個基本的問題要弄清楚,就是內地銀行業現有的體質與經過改造變化了情況。 股改前脆弱的銀行體系早就從技術上處于破產的狀態,許多內地銀行值無所值,如何來賣?只有對內地銀行業進行根本性改造,引入戰略投資者來增強其體質,改進其治理結構及經營方式,才能為上市及賣一個好價錢創造條件。國有銀行上市,并非萬能,但毫無疑問,經過股份制改造后的內地銀行業,將給金融業帶來深刻的變革。事實上,從四大國有銀行近期的一系列的變化,都說明了這點。 利率匯率邁向市場化 另一方面,股權分置改革應該是內地證券市場絕無僅有的一件大事。它的第二批試點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全面啟動不僅預示著證券市場一次利益結構的重大調整,也預示證券市場制度規則出現大改變。后股權分置時代最大的特征是股票的全流通,由此市場將發生一系列深刻變化,如上市公司融資理念將發生根本性改變;投資者的價值投資理念進一步深化;公司治理結構將改變以往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大股東與中小股東、管理層與投資者等之間對立關系;股票定價理念、方式將發生重大的改變;證券公司的經營模式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市場將形成真正的創新思維,新的產品及市場將不斷開辟出來等。 當然,股權分置改革并非萬能,它的完成并不會解決一切的問題,但必定能將內地證券市場帶來深刻的變化。 至于近期的利率調整及人民幣升值,它帶給市場沖擊與影響怎么也不可低估,因為利率與匯率作為金融市場的資金的價格,在有效的市場體系下,市場的資訊都會自動地集中到資金價格上,并成為有效配置資源的機制;但在完全管制的條件下,利率與匯率只能成了政府管制經濟的「婢女」。但近一年來,無論是央行利率的調整還是匯率的變化,都將影響到政府在貨幣政策上作出重大改變。 一年前,中國的貨幣政策還由固定匯率支配,利率在二○○四年十月前連續九年不變,這樣政府只能通過行政指導和信貸管制來控制銀行的信貸;但近期的利率市場化必然使央行依賴利率來調整其貨幣政策,利用資本價格而不是政治考量來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同時,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就得通過利率市場化來學會風險定價,就得改變銀行以往經濟行為。匯率機制的改變,同樣也會對央行、對商業銀行、對企業及消費者如何分配金融資源產生重大的影響。 從金融產品與金融工具推出的情況來看,它們對內地金融市場所產生的影響同樣是重大的。自八月九日起,人行將擴大外匯指定銀行遠期結售匯業務,并開辦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人民幣利率掉期業務與資產證券化產品也即將推出;特別是人行在五月發布的《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向機構投資者發行短期融資券,它預示著中國公司債市場的啟動。 短期融資債券市場啟動 正如有研究者所表明的那樣,中國短期融資債券市場的啟動,盡管沒有引起大多數企業及媒體密切關注,但是卻對銀行業和資本市場帶來革命性的沖擊與影響,因為短期融資債券的發行不僅讓傳統條件下的不少銀行的優質客戶紛紛進入債券市場(因為其融資成本要低于銀行信貸市場),也大大降低了這些企業的融資成本。更為重要的是,短期融資債券市場的發展,不僅可以調整目前內地金融市場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嚴重失調,改變目前這種完全依賴銀行為主導的融資模式,而且也降低整個社會的金融風險。美國金融市場企業債券發達與繁榮,就應該看到內地短期融資債券市場發展的巨大沖擊性。 總而言之,近期中國金融市場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對此,無論是市場從業人員,還是我們的一般民眾及相關的政府機構,必須密切關注這場金融業變化的到來,必須投身在這場靜悄悄的金融變革中來。這樣,我們每一個人才能夠體會到這種金融變革的重要性,才能從中來維護與爭取自己的利益。 。
熱心網友
迎接中國金融業重大變革 中國金融業正處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對外開放、金融市場的重構、金融組織的重造、金融產品的推陳出新、金融制度和法規重新?定與設立等方面。 首先,央行組織結構的重大調整,邁出了大步。先有銀監會的設立,數年下來成績斐然。后有今年八月十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正式掛牌,其決策與執行職能將適度分離,有關貨幣政策的制定等決策將歸北京總部;有關市場運作,業務拓展等執行職能將移師上海。這不僅更有利打造上海為中國的資金、資本、證券、同業拆借、外匯、期貨、黃金及產權等市場的中心,建構比較健全的全國性金融市場體系,而且也讓央行更加接近與走向市場,更有利于貨幣政策的判斷與決策。 其次,對整個內地銀行體系的重造,特別是四大國有銀行的改革。中國的金融業是內地計劃經濟的最后一個堡壘,它不僅為國家嚴格的管制、為國家壟斷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國家大多數金融資源基本掌握在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和十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手中。 這種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不僅令市場化程度低、不少金融資源配置的無效率,而且容易把整個金融業的風險都集中在國家身上。隨著四大國有銀行資產重組的完成,外國投資者進入內地銀行業成目前的主旋律。 銀行業從根本進行改造 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已引入海外投資者,交通銀行更已完成在海外上市,中國銀行業全面地向世界開放,引進海外的戰略投資者,不僅在于改變目前內地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機制、內部審計,以及信貸文化和風險評估觀念,而且在根本上在于改變目前內地銀行業基本格局,形成有效的銀行市場競爭及有效金融市場競爭。因為引進外國戰略投資者,將優化中國銀行的股權結構,改變國家股一股獨大的僵化局面;它可以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和產品,可以增強中國銀行的市場競爭力。 對于內地銀行業大量地引入戰略投資者,目前市場流傳著一種誤解,一是認為外國銀行對內地的快速擴張會不會危及銀行業的未來發展,二是大量地向投資者出讓股權是不是廉價出售國有資產。其實,在這里有一個基本的問題要弄清楚,就是內地銀行業現有的體質與經過改造變化了情況。 股改前脆弱的銀行體系早就從技術上處于破產的狀態,許多內地銀行值無所值,如何來賣?只有對內地銀行業進行根本性改造,引入戰略投資者來增強其體質,改進其治理結構及經營方式,才能為上市及賣一個好價錢創造條件。國有銀行上市,并非萬能,但毫無疑問,經過股份制改造后的內地銀行業,將給金融業帶來深刻的變革。事實上,從四大國有銀行近期的一系列的變化,都說明了這點。 利率匯率邁向市場化 另一方面,股權分置改革應該是內地證券市場絕無僅有的一件大事。它的第二批試點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全面啟動不僅預示著證券市場一次利益結構的重大調整,也預示證券市場制度規則出現大改變。后股權分置時代最大的特征是股票的全流通,由此市場將發生一系列深刻變化,如上市公司融資理念將發生根本性改變;投資者的價值投資理念進一步深化;公司治理結構將改變以往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大股東與中小股東、管理層與投資者等之間對立關系;股票定價理念、方式將發生重大的改變;證券公司的經營模式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市場將形成真正的創新思維,新的產品及市場將不斷開辟出來等。 當然,股權分置改革并非萬能,它的完成并不會解決一切的問題,但必定能將內地證券市場帶來深刻的變化。 至于近期的利率調整及人民幣升值,它帶給市場沖擊與影響怎么也不可低估,因為利率與匯率作為金融市場的資金的價格,在有效的市場體系下,市場的資訊都會自動地集中到資金價格上,并成為有效配置資源的機制;但在完全管制的條件下,利率與匯率只能成了政府管制經濟的「婢女」。但近一年來,無論是央行利率的調整還是匯率的變化,都將影響到政府在貨幣政策上作出重大改變。 一年前,中國的貨幣政策還由固定匯率支配,利率在二○○四年十月前連續九年不變,這樣政府只能通過行政指導和信貸管制來控制銀行的信貸;但近期的利率市場化必然使央行依賴利率來調整其貨幣政策,利用資本價格而不是政治考量來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同時,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就得通過利率市場化來學會風險定價,就得改變銀行以往經濟行為。匯率機制的改變,同樣也會對央行、對商業銀行、對企業及消費者如何分配金融資源產生重大的影響。 從金融產品與金融工具推出的情況來看,它們對內地金融市場所產生的影響同樣是重大的。自八月九日起,人行將擴大外匯指定銀行遠期結售匯業務,并開辦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人民幣利率掉期業務與資產證券化產品也即將推出;特別是人行在五月發布的《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向機構投資者發行短期融資券,它預示著中國公司債市場的啟動。 短期融資債券市場啟動 正如有研究者所表明的那樣,中國短期融資債券市場的啟動,盡管沒有引起大多數企業及媒體密切關注,但是卻對銀行業和資本市場帶來革命性的沖擊與影響,因為短期融資債券的發行不僅讓傳統條件下的不少銀行的優質客戶紛紛進入債券市場(因為其融資成本要低于銀行信貸市場),也大大降低了這些企業的融資成本。更為重要的是,短期融資債券市場的發展,不僅可以調整目前內地金融市場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嚴重失調,改變目前這種完全依賴銀行為主導的融資模式,而且也降低整個社會的金融風險。美國金融市場企業債券發達與繁榮,就應該看到內地短期融資債券市場發展的巨大沖擊性。 總而言之,近期中國金融市場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對此,無論是市場從業人員,還是我們的一般民眾及相關的政府機構,必須密切關注這場金融業變化的到來,必須投身在這場靜悄悄的金融變革中來。這樣,我們每一個人才能夠體會到這種金融變革的重要性,才能從中來維護與爭取自己的利益。 。
熱心網友
t坦燃面對
熱心網友
迎接中國金融業重大變革 中國金融業正處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表現在對外開放、金融市場的重構、金融組織的重造、金融產品的推陳出新、金融制度和法規重新?定與設立等方面。 首先,央行組織結構的重大調整,邁出了大步。先有銀監會的設立,數年下來成績斐然。后有今年八月十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正式掛牌,其決策與執行職能將適度分離,有關貨幣政策的制定等決策將歸北京總部;有關市場運作,業務拓展等執行職能將移師上海。這不僅更有利打造上海為中國的資金、資本、證券、同業拆借、外匯、期貨、黃金及產權等市場的中心,建構比較健全的全國性金融市場體系,而且也讓央行更加接近與走向市場,更有利于貨幣政策的判斷與決策。 其次,對整個內地銀行體系的重造,特別是四大國有銀行的改革。中國的金融業是內地計劃經濟的最后一個堡壘,它不僅為國家嚴格的管制、為國家壟斷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國家大多數金融資源基本掌握在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和十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手中。 這種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不僅令市場化程度低、不少金融資源配置的無效率,而且容易把整個金融業的風險都集中在國家身上。隨著四大國有銀行資產重組的完成,外國投資者進入內地銀行業成目前的主旋律。 銀行業從根本進行改造 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已引入海外投資者,交通銀行更已完成在海外上市,中國銀行業全面地向世界開放,引進海外的戰略投資者,不僅在于改變目前內地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機制、內部審計,以及信貸文化和風險評估觀念,而且在根本上在于改變目前內地銀行業基本格局,形成有效的銀行市場競爭及有效金融市場競爭。因為引進外國戰略投資者,將優化中國銀行的股權結構,改變國家股一股獨大的僵化局面;它可以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和產品,可以增強中國銀行的市場競爭力。 對于內地銀行業大量地引入戰略投資者,目前市場流傳著一種誤解,一是認為外國銀行對內地的快速擴張會不會危及銀行業的未來發展,二是大量地向投資者出讓股權是不是廉價出售國有資產。其實,在這里有一個基本的問題要弄清楚,就是內地銀行業現有的體質與經過改造變化了情況。 股改前脆弱的銀行體系早就從技術上處于破產的狀態,許多內地銀行值無所值,如何來賣?只有對內地銀行業進行根本性改造,引入戰略投資者來增強其體質,改進其治理結構及經營方式,才能為上市及賣一個好價錢創造條件。國有銀行上市,并非萬能,但毫無疑問,經過股份制改造后的內地銀行業,將給金融業帶來深刻的變革。事實上,從四大國有銀行近期的一系列的變化,都說明了這點。 利率匯率邁向市場化 另一方面,股權分置改革應該是內地證券市場絕無僅有的一件大事。它的第二批試點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全面啟動不僅預示著證券市場一次利益結構的重大調整,也預示證券市場制度規則出現大改變。后股權分置時代最大的特征是股票的全流通,由此市場將發生一系列深刻變化,如上市公司融資理念將發生根本性改變;投資者的價值投資理念進一步深化;公司治理結構將改變以往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大股東與中小股東、管理層與投資者等之間對立關系;股票定價理念、方式將發生重大的改變;證券公司的經營模式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市場將形成真正的創新思維,新的產品及市場將不斷開辟出來等。 當然,股權分置改革并非萬能,它的完成并不會解決一切的問題,但必定能將內地證券市場帶來深刻的變化。 至于近期的利率調整及人民幣升值,它帶給市場沖擊與影響怎么也不可低估,因為利率與匯率作為金融市場的資金的價格,在有效的市場體系下,市場的資訊都會自動地集中到資金價格上,并成為有效配置資源的機制;但在完全管制的條件下,利率與匯率只能成了政府管制經濟的「婢女」。但近一年來,無論是央行利率的調整還是匯率的變化,都將影響到政府在貨幣政策上作出重大改變。 一年前,中國的貨幣政策還由固定匯率支配,利率在二○○四年十月前連續九年不變,這樣政府只能通過行政指導和信貸管制來控制銀行的信貸;但近期的利率市場化必然使央行依賴利率來調整其貨幣政策,利用資本價格而不是政治考量來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同時,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就得通過利率市場化來學會風險定價,就得改變銀行以往經濟行為。匯率機制的改變,同樣也會對央行、對商業銀行、對企業及消費者如何分配金融資源產生重大的影響。 從金融產品與金融工具推出的情況來看,它們對內地金融市場所產生的影響同樣是重大的。自八月九日起,人行將擴大外匯指定銀行遠期結售匯業務,并開辦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人民幣利率掉期業務與資產證券化產品也即將推出;特別是人行在五月發布的《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向機構投資者發行短期融資券,它預示著中國公司債市場的啟動。 短期融資債券市場啟動 正如有研究者所表明的那樣,中國短期融資債券市場的啟動,盡管沒有引起大多數企業及媒體密切關注,但是卻對銀行業和資本市場帶來革命性的沖擊與影響,因為短期融資債券的發行不僅讓傳統條件下的不少銀行的優質客戶紛紛進入債券市場(因為其融資成本要低于銀行信貸市場),也大大降低了這些企業的融資成本。更為重要的是,短期融資債券市場的發展,不僅可以調整目前內地金融市場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嚴重失調,改變目前這種完全依賴銀行為主導的融資模式,而且也降低整個社會的金融風險。美國金融市場企業債券發達與繁榮,就應該看到內地短期融資債券市場發展的巨大沖擊性。 總而言之,近期中國金融市場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對此,無論是市場從業人員,還是我們的一般民眾及相關的政府機構,必須密切關注這場金融業變化的到來,必須投身在這場靜悄悄的金融變革中來。這樣,我們每一個人才能夠體會到這種金融變革的重要性,才能從中來維護與爭取自己的利益。 。
熱心網友
機遇與挑戰共存,正確面對。總而言之,近期中國金融市場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對此,無論是市場從業人員,還是我們的一般民眾及相關的政府機構,必須密切關注這場金融業變化的到來,必須投身在這場靜悄悄的金融變革中來。這樣,我們每一個人才能夠體會到這種金融變革的重要性,才能從中來維護與爭取自己的利益
熱心網友
機遇與挑戰共存,正確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