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粒子束武器是利用加速器把電子、質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加速到數萬—20萬km/s的高速,并通過電極或磁集束形成非常細的粒子束流發射出去,用于轟擊目標。按粒子是否帶電可分為帶電粒子束武器和中性粒子束武器。粒子束武器在太空可以破壞數十公里以外的目標,在大氣中只能攻擊數公里以外的目標。  目前世界上真正有能力從事粒子束武器研究工作的只有美國和俄羅斯等少數國家。前蘇聯曾于1968年10月公布了1000GeV(1兆電子伏特)的質子加速器和質子束形成裝置,70年代開始了武器概念的研究工作,80年代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大約在同一時期,美國的粒子束武器的研究工作也很活躍。海、陸、空三軍由于任務的不同,其發展方向和重點也不一樣,于1979年三軍分別提出了對粒子束武器的要求。海軍的PBW計劃是用于航母防空,陸軍的粒子束武器有兩個,一個是空間用的中性粒子束武器,另一個是在地面上使用的帶電粒子束武器。  研制粒子束武器的難度比激光武器還大,但是,由于它與激光武器比較有一些明顯的優點,所以從長遠來說,它作為天基武器比激光武器更有前途。  粒子束武器的破壞工質是粒子束,這種武器對目標的殺傷和破壞是靠粒子束的動能和傳播過程中產生的γ射線。也就是說,粒子束武器是通過引起熱、電磁波或化學變化對目標產生殺傷和破壞作用的。當命中目標時;粒子束能量達到7-10 MJ ,則靠動能殺傷(包括破壞結構);束能達到0。01-0。1MJ,則靠電磁影響引爆核裝藥和普通裝藥、破壞電子設備等。粒子束武器對目標殺傷的最大特點是命中時靠粒子束殺傷;粒子束沒有直接命中目標,則在粒子束周圍引起的γ射線錐還可能造成第2種殺傷和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