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為什么寶寶睡眠不安?  有些家長對寶寶觀察特別仔細,發現孩子夜間睡眠時“經常不安”,實際上嬰兒時期淺睡眠時間較長,淺睡時表現為面部有很多表情如微笑、皺眉、噘嘴或做怪相,有時四肢伸展一下,發出哼哼聲、呼吸快慢不均等。因此,父母認為寶寶睡眠不安很可能是淺睡狀態,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成人在淺睡時是在做夢的時候,寶寶當然不會說是否在做夢。研究結果認為,淺睡對寶寶大腦發育起著重要作用,增加神經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和代謝,使學到的新知識保留起來。還有科學家認為,做夢的活動促進神經發育,淺睡時做夢提供視覺和聽覺等內源性刺激,補充外源性不足。因此,夜間寶寶睡眠時,不要因有一點動靜,就怕寶寶餓了、口渴或尿濕了,給寶寶過多的護理或關照,這樣反而會打擾寶寶的正常睡眠。家長不要誤認為淺睡是寶寶睡眠不安或身體不適,過分照顧反而會打擾寶寶的“美夢”,不利于嬰兒的大腦發育。  嬰兒入睡困難,夜間哭鬧是什么原因?應怎么克服?孩子夜間哭在什么情況下應找醫生診治?  嬰兒入睡困難,夜間哭鬧怎么辦?這是家長經常遇到的問題,有此問題的家長反映寶寶入睡前需要抱著、拍、晃、走動或含奶頭睡。剛剛入睡放到床上就醒了,需要長時間抱、拍、晃或含奶頭,一直到睡熟后才能放下。這樣的孩子往往夜間醒來愛哭鬧,這是寶寶養成了不良的睡眠習慣,必須要抱、拍、晃或含奶頭等成為寶寶入睡的“伴睡條件”。夜間,一個睡眠習慣好的嬰兒,在睡眠周期之間醒來時,會自動轉入下一個睡眠周期,父母甚至不覺察。養成“伴睡條件”習慣的嬰兒,夜間醒來時,要求家長抱、拍、和晃才能再入睡。即使不餓,也要含奶頭,吸吮幾口后,才能睡著,不然就哭鬧不已。家長如何培養寶寶自己入睡的習慣?方法是:從白天開始,將快要入睡的寶寶放在小床上,如果他哭鬧,可在床邊用語言和表情給予安慰,如果無效,要讓寶寶哭一會兒,才抱起來安慰;如果放下又哭,第二次讓他哭的時間長一些再抱起;以后逐漸延長時間再抱,這樣堅持2~3天,直到寶寶覺得再哭,爸爸媽媽也不會抱我了,他就會自己入睡了。同法,戒掉含奶頭的習慣。一旦養成自己入睡的習慣,夜間就會睡得很好。  夜間哭鬧還有其他原因,如過熱、過冷、吃得過飽或饑餓等。個別嬰兒屬先天撫養困難型。這種孩子找不到原因,就是夜間愛哭鬧,需要家長逐漸找出方法適應嬰兒氣質特點,待嬰兒長大些會逐漸改善。  寶寶夜間哭鬧,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找醫生診治:出生早產或窒息的嬰兒,夜間哭鬧,且用各種方法安慰無效者;腦損傷腦癱的患兒;嬰兒平時睡得很好,突然發生夜間哭鬧者,常常因感冒發燒、鼻堵、全身不適;中耳炎,患兒因耳痛哭鬧,可輕輕拉拉寶寶的耳朵,如拉耳時大哭說明耳痛;有泌尿道感染,常在排尿時哭加重;腹痛伴有腹脹、肛門排氣、大便秘結或腹瀉;發生腸套疊時,常常表現為哭鬧和安靜交替出現,并伴有腹脹和嘔吐,這是一種急腹癥,應立即找小兒外科醫生診治。如發現早,處理及時,可避免手術治療。  相反,也有睡眠過多,甚至不知道饑餓,表現過分“老實”,則要注意是否有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癥。這種病如不及時治療,可造成不可逆性的智力低下。。

熱心網友

我兒子前一陣子也這樣, 后來給他補了鈣, 現在基本一覺睡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