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殺功臣,但是否有炮打過慶功樓這件事,還是小說、評書的杜撰
熱心網友
大明英烈聽多了.不過功臣都免不了鳥盡弓藏的下場.藝術都有夸張,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熱心網友
還有劉伯溫呢?
熱心網友
沒有的事情,按傳說中所講,朱元璋后來曾經火燒慶功樓,把一干武將除了徐達外全燒死了,等于就活了一個徐達一個劉基。這也太扯了!現在憑我的記憶,把朱元璋手下一些比較知名的功臣的死因盤點一下,主要內容來自《明史》。盡管俺聽過評書,但沒太當真徐達:明代開國第一武將,配享太廟,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謀略,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對朱元璋極為恭謹,在外交戰,每策必報朱元璋。朱元璋以其功高謀深,命其便宜行事。病死,后代公侯頗多,貫穿有明一代。對他的死有兩種傳言,一為達背部膿腫,朱元璋送去燒鵝,達明朱元璋賜其死之心,自殺而亡;一為達西征王保保,大敗而歸,損失數萬,朱自此疏遠達,并尋機殺死。前者頗感荒謬,后者亦不合情理。有機會再談吧。 常遇春:明代開國第二武將,配享太廟,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異常,戰無不勝,攻克北京后不久暴亡;對朱元璋極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員大將聞名天下:邵榮、徐達、常遇春。邵榮資格老,功勞多,可數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發現后,本欲革職免死。常遇春挺身而出,稱臣子當中心不二,邵榮這樣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則自己與邵榮不能并存于世。朱元璋聽了之后“下了狠心”,含淚斬了邵榮。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極為悲痛,封常遇春王,子茂世襲國公位。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跟隨太祖東征西討。朱元璋因為早年邵榮的反叛,對大臣的疑心漸重,派了頗多外甥、侄子、義子進入各路大軍的領導層,李文忠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個,其“氣量深宏,人莫能測其際”。常遇春死后,李文忠成了軍隊的二把手,建立了威信之后,朱元璋更委以重任,逐漸接替徐達與李善長共同主政中書省,任左右丞相。只可惜天不假年,被朱元璋給予厚望的李文忠英年早逝。模糊記得死時只有40歲出頭。這對朱元璋的打擊是巨大的。在朱的心目中,已經沒有對自己忠心的人能夠牽制李善長、胡維庸等人了。朱元璋懷疑李文忠的死是由于某些人的下毒,因此將醫治李文忠的醫生全殺了。李文忠衛列朱元璋立得功臣榜第三位?! ∴囉谖业挠∠笾胁簧睿瑥钠湫l列六公看,他的地位應該是朱元璋最得力的將領之一。曾作為征南、征西將軍評定云南、打到昆侖山,出甘肅西北數千里。但他比李文忠死得還早,享年也僅40歲出頭。六公之中的馮勝和李善長是被朱元璋殺了的?! ●T勝和其兄國用也是朱元璋最得力的武將,但國用死得早。國用是朱元璋最親信的人之一。曾經俘虜數萬士兵。朱元璋為了籠絡人心,從數萬人中選出500士卒夜間為自己護衛,其他親信護衛全部撤離,只留國用一人做伴。馮勝也是個帥才,可惜也貪財。常遇春死后,逢大軍出征,一般都是徐達居中,李文忠、馮勝居左右。徐達打敗于王保保之役,李文忠的右路軍亦敗北,唯獨馮勝所將大勝,可見其能力。馮勝每逢戰勝,往往奪取財物婦女私匿。前文說到,朱元璋治軍之嚴是不亞于中共的,因此對馮勝極為不滿,切責之,不賞,但往往因功大而免其罪,并多次罷兵權,又多次復兵權。徐達、李文忠死后,軍事上不得不更多倚仗馮勝。從這個程度上講,朱元璋手下大將盡管很多,但能堪大任的可能就是六公中的五名武將了?! ≈煸巴砟瓴录珊芏啵刺嫱砟陣夜鬃钪陌嗣蟪贾?,馮勝功居第三。而其人品,如前述是頗為朱元璋忌諱的。終于在藍玉案爆發時,馮勝坐鎮西南,當地公侯皆聽其調遣。藍玉案爆發后,朱元璋從招回馮勝,不久賜死。李善長的死,比較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李善長建立朱明王朝的功勞不亞于徐達,與徐達同為朱元璋所倚重。但朱晚年,在胡維庸案爆發后,盡管李善長暫時未被牽連,但胡是李推薦為相的。有人曾供述李曾默許或知而不報胡的反情,這比較合情理。李善長眼看要善終了,結果70多的時候,終因為天上掉下幾顆流星,需要殺大臣應天象,結果李被殺,株連家人幾十口?! ×鶄€國公中,徐達善終,常遇春、鄧愈、李文中病死,李善長直接因胡維庸案在朱元璋中年時被殺,馮勝間接因藍玉案在朱元璋老年時被殺。。
熱心網友
沒有的事,歷史上是由于兩個大案子,一是是當明宰相,一是當朝大將,說他們謀反,然后將他們處決,不僅將所以于他們(包括他們家族)有關系的人都滅族(只要有過來往,比如在一塊吃過飯、下過棋、或者曾經是老鄉、下屬等,凡是粘一點邊的人都算),而且還將與他們有關系的人有關系的人也殺光。兩個案子共牽連了3萬人,有功的文臣武將幾乎殺光。實際上朱是借這兩個案子清除舊臣。
熱心網友
是真的,朱元璋炮打慶功樓,把功臣一網打盡;張獻忠殺人塞河,血染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