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綏靖政策 綏靖政策 (policy of appeasement)也稱姑息政策。一種對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各國人民革命的興起及社會主義蘇聯的出現,引起帝國主義的恐懼和仇視。它們在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中,既想削弱和擊敗競爭對手,又要反對社會主義,鎮壓人民革命。綏靖政策正是適應這一需要出現的。在不同的情況下,其內容,形式和手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和爭奪世界霸權,反對社會主義和人民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這一政策最積極的推行者是英、法、美等國。20世紀30年代前,綏靖政策主要表現為扶植戰敗的德國、支持日本充當防范蘇聯的屏障和鎮壓人民革命的打手。這從凡爾賽體系、華盛頓體系中可以窺見端倪。在道威斯計劃、楊格計劃、洛迎諾公約中則更具體化了。到30年代,特別是兩個戰爭策源地形成后(見遠東戰爭策源地、集體安全政策),面對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嚴重挑戰,以英國首相A。N。張伯倫為代表的英、法、美等國的綏靖主義者,為了維護既得利益,求得一時茍安,不惜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謀求同侵略者妥協,妄圖將禍水引向蘇聯,坐收漁利。1931年“九一八事變”,容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1935年3月容忍A。希特勒重整軍備。1935年8月美國通過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裝進占萊茵區。1936年8月對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縱容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此后又策劃太平洋國際會議,陰謀出賣中國,同日本妥協。1938年3月默許希特勒兼并奧地利。這些都是綏靖政策的例證。最典型的體現則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會議和《慕尼黑協定》。英、法及幕后它們支持的美國,妄圖以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為代價,在歐洲實現“普遍綏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實質上是推動德國進攻蘇聯。歷史證明,綏靖政策是一種縱容戰爭、挑撥戰爭、擴大戰爭的政策。它無法滿足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卻鼓勵了侵略者冒險,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

熱心網友

同意樓上的.

熱心網友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沖破了華盛頓體系,放手擴軍備戰,侵略周圍的弱小國家,英法美等為了盡量避免卷入戰爭,對德國對周邊國家侵略的行為采取縱容的政策,并且極力希望將禍水東引,使德國進攻蘇聯。英法是綏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這一政策大大助長了德國的囂張氣焰。不久,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了領土要求,英法德在沒有捷方代表出席的情況下簽定條約將捷部分領土歸與德國,史稱:慕尼黑陰謀。至此,綏靖政策達到頂峰。但很快德國便撕破在英法面前的面具,進攻兩國,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可以說綏靖政策是加速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