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是的.外匯市場是一個風險很大的市場,它的風險主要在于決定外匯價格的變量太多。雖然現有的關于外匯波動原理的書可以說是汗牛充棟,有的從經濟理論去研究,有的從數理統計去研究,也有的從幾何圖形去研究,更有的從心理和行為科學的角度去研究,但外匯行市的波動仍經常出乎投資者們的意外。對外匯市場投資者和操作者來說,各方面的知識都應具備一點,而風險控制的意識和計劃是不可或缺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現在很多人對保證金外匯和期貨都抱有一定的成見,這主要是源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些境外公司的攜款事件。我有幸在九三年就介入過期貨市場因此對那時候一些公司的欺詐手法和騙人行為有所了解,現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望對大家選擇交易商有所幫助。九十年代初隨著國內市場的開放,另外一個方面也是股市給人們帶來的一個賺錢效應,使得人們對于金融市場的投機行為十分的崇尚,很多人都認為金融市場可以給人們一個發財的機會。那時候由于市場的需要很多的境外公司都紛紛來到大陸開展外盤期貨、外匯等金融衍生品市場交易。當時來到國內的公司以港澳臺的公司居多,這些公司從南到北遍布各大城市。因為當時國家對于這方面的業務沒有任何規定,所以這些公司都直接注冊個投資公司或者財務公司來開展業務。當時這些公司所交易的品種涉及三大類:外盤商品期貨,以芝加哥交易所、紐約交易所的商品為主;外盤金融期貨,以香港的恒指期貨,美國國債期貨,SP500指數期貨為主;保證金外匯交易。那些公司一般會從港澳臺邀請幾名資深人士來到大陸坐鎮,選擇當地比較知名的寫字樓租寫字間,安裝十幾臺或者幾十臺電腦(其實談不上電腦,只能說是顯示器或者是無盤站)在當地招聘業務員出去招攬客戶。當時參與交易的相當一部分是企業,這些投資者與公司簽訂交易合同,通過這些公司在香港或者美國的市場交易。當時如果要交易的話只有到那些公司去交易,交易的方式就像初期的證券營業部,需要填單然后交到盤房,盤房會有交易員打電話給香港公司的交易員把單子投入到市場中。當然了,這些是正規的做法,很多公司都不會這樣做的。當時那些公司多采用的手法有:對沖、對賭、吃點、虛假行情、代客交易、卷包燴。對沖:做商品期貨或者金融期貨要求經紀商將客戶的交易單投入市場(也就是期貨交易所),在市場中尋找對應的客戶交易單進行交易。可是有的公司不將客戶的交易單投入市場而是在公司內部尋找買賣單相互對沖,這樣一來買賣雙方所交納的手續費就不用交付給交易所可以全部留在公司。對賭:做法和對沖差不多,不過不同的是如果客戶提交買單,那公司就做一個賣單,這樣一來如果客戶做錯了那虧錢就虧給公司,如果客戶賺錢了就由公司賠給他。吃點:公司將客戶的交易單投入了市場,但是如果客戶做買單那公司就會在客戶成交的價格上加上幾個點,如果客戶做賣單那就再客戶成交的價格上減去幾個點。這部分差額部分就給公司創造出了更多的利潤。虛假行情:因為在九十年代不像現在資訊這么發達,客戶看行情只有去公司去看,而公司號稱通過美聯、路透來接收行情,可是有的公司播放的行情其實不是實時行情,他讓客戶看到的是前一天的行情,甚至是自己編制的行情。代客交易:當客戶決定進行交易了,公司的業務員就要求客戶給他們授權由他們代理客戶交易。但客戶簽了授權后業務員就會瘋狂的炒單,不管客戶是否贏利,他們只顧去賺手續費。卷包燴:顧名思義就是公司帶著客戶的資金玩人間蒸發。這幾種手法除了后三種以外前面幾種如果都是規規距距的做還有探討的余地,因為他們主要地贏利目的還只是客戶的手續費。但是有些公司打組合拳的話客戶就死無葬身之地了。這些公司靠業務員吸引客戶來到公司后讓客戶關注市場的變化,業務員或者所謂的顧問會告訴客戶這個市場 很容易賺錢的。由于這些公司大部分使用的是虛假行情那么那些顧問肯定知道后續行情是如何走的了,于是他們做的演示交易肯定就會賺錢了。看到了賺錢效應客戶必定會義無反顧地把錢存進公司開戶交易。客戶開戶后業務員會極力的說服客戶給他們授權由他們替客戶交易,他們會說,他們的交易有資深的香港顧問或者臺灣顧問指導肯定會賺錢的。因為當時很多的投資者對金融市場不是很了解也不懂如何去分析,另外在開始他們看到過顧問很輕易的就可以賺到錢,于是很多時候都會給業務員簽授權的。客戶簽了授權后業務員每天一開市都會聽顧問說今天如何交易,是買還是賣。開始的時候為了吸引客戶能追加資金或者更放心的讓業務員去做,那些顧問都會讓客戶的交易小有盈利。等客戶真正放心的讓業務員去做,那時候大家可想而知后果會是如何了。當賠錢的客戶越來越多他們要找上門的時候這些公司就會使出最后一招---卷包燴,一走了之。現在隨著時代的不同上述的那些手段都已經很難使用了。對沖:雖然在期貨市場中是不允許經紀公司內部將客戶的交易單對沖的,可是在外匯市場中金融公司是可以有對沖行為的。金融公司在收到客戶的單子后首先在內部尋找共同交易品種相近的價格不同交易方向的單子進行對沖,如果有多出來的交易單再交給其他的銀行。因為只有內部對沖的單子這些金融公司才可能賺到手續費(也就是點差),如果把單子都交給其他銀行這些金融公司是賺不到錢或者只能賺到很少錢的。你想想現在很多公司只有2個點,3個點的點差。如果他們把這些單子都給別的公司或者銀行那他們賺什么錢呢?????對賭:既然對沖是可以的,那對賭也是有所商榷的。大家都知道80%的證券公司在做股票經紀業務的同時都在做自營業務,這也就是這兩年為什么很多的證券公司破產的原因。既然證券公司可以做自營,那金融公司是不是也可以做自營呢???如果可以做自營,那當客戶做一個英鎊的買,金融公司做一個英鎊的賣,你說這算是對賭么???這個的關鍵在于如果客戶賺錢了金融公司會不會把虧得錢拿出來,也就是當客戶賺錢后時不時把錢取得出來。吃點:現在對于吃點這個問題有著很多值得爭論的地方。現在做交易不像以前需要填單交易,都是采用網絡或者電話交易了。既然是網絡交易你在看著行情的同時只要你點下去就可以馬上成交,這樣就不能存在吃點的空間。可是也有的公司也使用一些手段,現在稱為“滑點”。這就是有的公司對外宣稱他的點差是2個點甚至更低,可是當客戶作了一個買單后你看到你真正的成交價是在你剛才點的時候價格上又加了幾個點,如果你去問他,公司會解釋說這個是合理的。其實也很好理解,在商言商作為金融公司如果只收取這么低廉的費用怎么可能盈利呢????所以他必定另有所圖。虛假行情:在目前資訊這么發達的社會這個是根本不能做到的,現在外匯行情上網隨便查?電視天天播,報紙天天登,誰還有本事能搞虛假行情呢?也有的人說,現在某些公司會在軟件上加填一個程序讓你看到的行情比實際的行情多幾個點。可是這種行為不同于上面說的滑點,因為在你沒點下去之前誰也不知道你要買還是要賣,現在軟件再智能也不能智能到你鼠標靠近買它就在顯示的行情上加幾個點,當你的鼠標靠近賣的時候就減去幾個點。代客交易:這個方法現在到還有很多公司在用,不過現在他們用起來也比較困難了。現在的投資者通過在股市十幾年的磨練已經不同于當時的投資者了,每個普通投資者說起分析方法都可以說上半天一點都不比專業人士差,自己的錢誰都希望由自己去操作。現在做代客交易大部分是為了多做交易量了。卷包燴:現在使用這個手段是比以前更高超了,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前段時間“**”公司挪用客戶保證金的事件。讓你心甘情愿的把錢匯給人家,人家用你的錢去用作公司運營(這還是好聽的,可能還是用在吃喝玩樂呢)不知不覺又寫了這么多的字,希望這些能對打算進入外匯市場的人們有所幫助。最后建議有意進入外匯市場的人們注意以下幾點:交易點差過低的公司要三思,點差手續費是金融公司正常的收入來源,如果過低的點差不能保證公司有相當利潤的話就要考慮這家公司是不是會有所他圖。保證可以盈利的公司要慎重,外匯市場是一個風險很大的市場,如果這個公司或者業務員只和你說外匯市場賺錢容易,只會賺錢不會賠錢。那你一定要注意,這是不可能的。放大比例過大的公司要小心,雖然現在的外匯市場不像以前波動的這么激烈,但是每天的波動也在百點以上,放大比例過大(現在有的公司可以給做放大200倍,400倍的),特別是那些所謂的顧問如果還建議滿倉操作,你一定要注意他們是希望你的單子下去后就由于沒有后續資金支持因為一個小小的波動就會爆倉。開戶資金起點要求過少的公司要顧慮,雖然都說外匯市場是誰都可以參與的事情,但是投入的資金大還是更穩妥地,當然了這也需要有正確的操作策略相配合。至于原因我想不用再說了和上面那個關于放大比例的問題有相通、相同之處。最主要的你在選擇金融公司的時候要多用腦子想想,不要只是聽別人說。有的時候便宜就是當。總之,我真誠的希望大家能在外匯市場中盈利。不過像昨天的帖子中寫的,外匯市場是一個風險很大的市場,如果你沒有良好的心態,沒有相應的資金實力的話還是建議你采取觀望的狀態。
熱心網友
是的.外匯市場是一個風險很大的市場,它的風險主要在于決定外匯價格的變量太多。雖然現有的關于外匯波動原理的書可以說是汗牛充棟,有的從經濟理論去研究,有的從數理統計去研究,也有的從幾何圖形去研究,更有的從心理和行為科學的角度去研究,但外匯行市的波動仍經常出乎投資者們的意外。對外匯市場投資者和操作者來說,各方面的知識都應具備一點,而風險控制的意識和計劃是不可或缺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