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身貴族95 我在日本看到的:日本人為什么不抱怨人口太多 有一個國家,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0.25%的世界面積和自然資源極為匱乏的條件,創造了17%的世界財富。它,就是日本。早就聽說日本富裕、發達,當我隨中國基層工作人員代表團訪問日本后,才發現其富裕、發達超出了想象。 東京的地鐵線路,四通八達。新宿等大站,道道相通,店店相連,非常方便。在東京,每天早晨有372萬人坐火車上班,而按要求,每個站的時間誤差不能超過1分鐘。日本人引以為自豪的新干線列車,時速已達到300公里,運行40年還未發生造成乘客傷亡的事故,平均晚點僅18秒。 日本的街道并不寬闊,卻很少擁堵。即使有,也能夠很快疏通。這得益于規范的交通管理,車輛行人各行其道。日本人的自覺性也體現在排隊上。等車、購物、吃飯、乘電梯、上廁所……人們都是自覺排隊。日本總人口1.27億,人口密度是中國的2.5倍。可在日本的23天里,我沒有聽到哪個日本人抱怨自己的國家人太多了。 在日本購物,一般不用擔心上當。據介紹,政府對偽劣商品打擊極嚴,市場上從來沒有泛濫過假貨。在絕大部分商店,一般都明碼標價,不討價還價。有一次我們在新宿一家日本商店購物后,銷售員發現有一個優惠條件忘了讓我們享受,便及時找到我們退了錢。 一踏上日本的國土,到處山清水秀,風光迤邐。郁郁蔥蔥的森林,隨著起伏的山勢,伸向遠方,綿延不絕。我們住在福井縣的農民家庭里,村子外面有一條小水渠,清澈見底,后來才知道那是經過處理的污水。在福井縣,每戶農家的房屋底下都安裝有污水處理設備。 日本重視環境保護,早在1967年,日本就出臺了《公害對策基本法》,列出了七大公害:大氣污染、水質污濁、土壤污染、噪音、震動、地基下沉、惡臭,明確了企業、國家、地方政府和居民的責任。作為舉世公認的節約型國家,日本國土面積的2/3為森林所覆蓋,但是依然限制林木砍伐。日本人使用的一次性筷子,都靠進口。而制造各類紙張的原料大部分采用再生材料。 日本能夠有今天,來之不易。對強于自己的國家,不馴的日本人能夠虛心學習,以圖自強。在我國隋朝至唐朝初期,日本對中國還抱著一種傲慢的態度,在向中國遞交的國書中稱日出處天子致書日落處天子,可在一次戰爭中徹底失敗后,狂妄的日本發現自己比中國差遠了,不但不再要求冊封,而且13次正式派遣唐使來學習唐朝文化。10多個世紀后,美國軍艦轟轟開來,日本又開始向西方取經。1871年,日本政府派出了100余人的考察團,赴歐美考察訪問,歷時22個月。在參觀日本參議院時,我們見到大廳里矗立著當年的考察團主要成員、曾四任首相的伊藤博文的銅像。二戰慘敗以后,日本又派出大批青年赴美留學。 日本把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把功夫下在提高國民的基本素質上。9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入學率為100%,高中升學率為96%,大學升學率為50%。上世紀 80年代,日本提出了終身教育的問題,1990年制定實施《終身教育法》,意在建設學習型社會。日本教師的地位很高,公立學校的教師列入公務員序列,其工資高于政府一般的行政官員。 日本重視社會公平,防止產生兩極分化,而這并不是在發達之后才實現的。據有關機構調查,日本居民認為自己的生活狀況與別人比較處于中檔的比例, 1958年為72%、1979年為91%、1989年為87%。多數日本人認為,自己處在一個同質社會。還有數據顯示,與美、德、法等國家比較,日本的犯罪率是最低的。 您看過此文有何感想?
熱心網友
我在中國想到的:日本人為什么要抱怨人口太多?我在日本已經生活了近20年,可以說對這個國家有了極深刻的了解。看到國內的一些人走馬觀花地到日本看一看,然后再借助一些資料和對于先進國家的憧憬與想象,回到國內大發議論,似乎是警醒民眾,向日本學習,其實往往起到了一些誤導的作用。在這里我愿意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告知大家,使我們既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大家都是人,只要我們努力去做中國人就一定會做的和日本人一樣好,甚至比他們更好。作者說:“日本總人口1。27億,人口密度是中國的2。5倍。可在日本的23天里,我沒有聽到哪個日本人抱怨自己的國家人太多了。”想一想,僅僅在日本各地觀光訪問23天的一個外國人,有多少時間去實際接觸日本人。而且“內外分明”的日本人,又憑什么去向一個陌路的外國人去抱怨日本的事情呢?其實,長久以來日本人一直在抱怨日本的人口太多。正是因為人口太多,日本在上個世紀初向南美洲先后移民數百萬;日本侵占東北,建“滿洲國”直接原因之一也是為了派遣“開拓團”,實現移民。不抱怨自己國家人口太多,只是在日本進入經濟起飛之后,到現在也就30多年的時間。經濟起飛之后,工業吸收了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特別是在高速發展時期,已經不是人口過多,而是“人手不足”了。因此,才大力發展機器人,實現產業自動化。現在,日本人抱怨的不是人口多,恰恰相反,他們擔心的是人口太少了。其原因如下:1。進入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大,養育孩子的成本增高,社會保障程度高,所以人們都不愿意生孩子。這樣,日本的生育率極低,自然人口日益減少。按照日本官方的統計,到21世紀末日本人口將減少到八千萬左右。到那時,日本老齡人口近百分之五十,勞動人口大量減少,GDP也會隨之減少,只能變為一個“普通的發達國家”了。這是野心勃勃的日本領導人,最不愿意看到的現象。2。日本是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但是直到現在也沒有改變“外需主導”的尷尬局面。其原因,就是日本的人口少,市場規模小。在日本,一個新產品(市場上從未有的產品)投放市場的話,如果大家喜歡,全都購買的話,三年就完成一巡,廠家操作起來很困難。按照日本經濟學家的計算,理想的市場規模應該在兩億人口以上。所以,日本對中國和韓國采取兩種態度,拉攏韓國對抗中國,就是想把韓國,臺灣,都拉入他的經濟圈。說了半天,跟中國人印象里的日本大不相同,也許大家接受起來反倒困難了。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日本人也是人,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他們能做到的我們同樣能做到,而且比他們做得更好。現在日本之所以比我們先進很多,是因為從150年前日本進行了明治維新,就比我們先進了。這一個多世紀日本沒有停止建設(即使是進行戰爭),而我們卻因為各種原因,或被外國侵略,或者自己大打內戰,或者人民內部大打階級斗爭,不僅浪費了光陰,還造成了破壞。如果說日本人哪里比我們強,最重要的一點是日本人實干,認真,不怨天尤人。他們知道好日子是干出來的,而不是發牢騷發出來的。這可能是我們中國人所欠缺的。作者文中的其他敘述也有很多流于表面的東西,都講出來可能太長了。就此撂筆。。
熱心網友
樓上這位朋友darlin說的好!
熱心網友
很好啊人口密度大的地區最適合無差別轟炸了很省錢~
熱心網友
太長啦,有點困,不過也了解了很多關于小日本的事情.
熱心網友
日本人和很多其他發達國家一樣, 能夠科學地, 站在人自身的位置上看待自己. 而只有如此, 才不會去怨天尤人, 才可能保持民族的團結, 才會產生那種不可一世的力量. 日本的發展以人性為基本出發點, 其所有項目的最終發展目的是提高和保障人的生存質量, 這同時也提高了人的凝聚力, 形成宏偉的良性循環.用分享物質作為原動力的日本國民必然保持著那種以做日本人為榮的精神, 以此為準則, 以此為強大的根基. 這樣的日本人怎么會去抱怨自己的人口過多呢.
熱心網友
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