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6月28日,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的最后一份年報——中國工商銀行2004年年報摘要,終于被公之于眾。   由于這份年報充分反映了工行在國家注資前的經營狀況,故而備受矚目。然而,也同樣因為國家注資的緣故,工行稱,正按新的資本充足率測算辦法重新測算資本充足率,所以,目前未能公布其資本充足率狀況。這一數據將在該行公布2005年中期報表時方能“現身”。  746億的經營利潤  工行的年報顯示,2004年工行集團(包括中國工商銀行、8個海外分行、3個子銀行和2個控股機構)實現經營利潤746億元,比上年增加111億元,增長17。4%。境內一級分行全部實現盈利,境外機構實現經營利潤1。7億美元。資產經營利潤率和資本經營利潤率達到1。36%和44。74%,分別比上年提高0。1和8。29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工行盈利能力提升較快。  2004年,工行的收益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全年實現營業(yè)凈收入1267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其中利息凈收入1131億元,其他營業(yè)收入135。41億元。其他營業(yè)收入占總營業(yè)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8。34%提高到10。69%。與此同時,工行的收入渠道也正從傳統(tǒng)的客戶貸款向非信貸渠道逐步拓展。其中中間業(yè)務收入123億元,占營業(yè)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7。92%提高到9。71%。  年報顯示,截至2004年底,工行集團總資產達56705。2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914。01億元,增長7。41%。各項貸款余額37052。74億元,增加3123。37億元,增長9。21%,比上年少增783。17億元,保持適度增長。  雖然經營業(yè)績良好,然而,2004年,工行集團的利潤總額僅為29。27億元,比上一年度增加2。69億元,卻仍遠遠低于建行與中行的502。16億元、346億元的利潤總額。  對此,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國有銀行財務報表中的凈利潤數字沒有特別大的意義,更能說明當前經營業(yè)績的是撥備及消化歷史包袱前的經營利潤。因為,國有銀行歷史上形成的巨額不良資產需要核銷,而在傳統(tǒng)的財務會計制度規(guī)定下,其不良資產損失準備嚴重不足,根本不足以沖銷不良資產,所以,在過去幾年中,國有銀行幾乎把全部的利潤都用于消化歷史包袱。事實上,在2004年,工行加大了呆賬準備的提取力度,較上年增加158。70億元。  年報還披露,2004年,工商銀行實現不良資產余額和比率的雙下降,不良資產余額下降424億元,不良資產率降至14。32%,比上年下降1。87個百分點。其中不良貸款余額下降171億元,不良貸款率降至18。99%,下降2。25個百分點。1999年以來,該行新增貸款不良率僅為1。57%。  事實上,不良貸款率的數字有可能直線下降。2005年4月22日,國家向工行注資150億美元,并保留財政部原在工商銀行的1240億元人民幣(約150億美元)的資本金,用于改善資本結構。注資后,工行各項所有者權益項目都將進行調整,不良資產結構要進行重組,并將按市場化方式處置現有的不良資產。可以預見,6月底,財務重組完成后,工行的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等指標必然會有大的改善。  關于未公布2004年底的資本充足率狀況,工商銀行表示,該行正按新的資本充足率測算辦法重新測算資本充足率,現經銀監(jiān)會批準,暫緩披露2004年資本充足率,并將在2005年公布中期報表時一并公布資本充足率狀況。  全面風險管理  盡管在今年銀行業(yè)的幾件大案要案中,工行未曾有重大案情發(fā)現。然而,對于一家銀行來說,沒有風險是不可能的。  2004年,工行對“風險管理委員會”進行了重組,并制定《全面風險管理框架》,推行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在內的全面風險管理,完善風險管理問責制。該委員會下設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四個專業(yè)委員會,各專業(yè)委員會會議實行委員投票表決制度,輔之以委員會議辯論制度、專家咨詢制度。  此外,工行出臺了《操作風險管理框架》,并將其作為《全面風險管理框架》的一部分。  該行將操作風險管理分為對內部欺詐、外部欺詐以及有形資產的損失等七大損失事件的管理。2004年,工行開展了全行操作風險情況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信貸、票據、個人金融和會計結算專業(yè)將是控制防范操作風險的重點。  截至目前,在國內金融系統(tǒng)內,工行是第一家正式將操作風險的監(jiān)督管理納入具體議事日程的金融機構。  除此之外,在銀行控制風險中,事后監(jiān)督與內外部審計也很重要。  年報中,工行特別提到了2003年國家審計署檢查中揭露出的各種違規(guī)問題,并就處理結果進行通報:在深入核查、分清責任的基礎上,按照黨紀、政紀和行規(guī),對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追究了直接經辦人員、有關管理人員和領導干部的責任。全行共計處理責任人368名,其中開除42人,撤職18人,記過、記大過81人,解除勞動合同和辭退10人。  2004年下半年,銀監(jiān)會對工行內部控制情況、商業(yè)匯票業(yè)務和2003年檢查的后續(xù)情況等三個方面進行了現場檢查。  與此同時,工行對有關業(yè)務領域、分支機構和管理環(huán)節(jié)進行了重點整治,并制定和完善了《中國工商銀行授權管理辦法》、《關于加強集團關聯(lián)企業(yè)信貸管理的意見》等20多項制度辦法。  此外,工行計劃在2005年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將外部財務報表審計的范圍擴大到國內所有機構。目前,安永對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四川、福建、云南、貴州、甘肅、新疆、深圳、寧波、大連和廈門共16家分行進行審計,被審計資產占總資產的63%。2004年的審計結果顯示,這16家分行2003年12月31日經審計后的不良貸款率同工行自身數據相差1。74個百分點,其中浙江分行的差異僅為0。01個百分點。  外部審計的同時,工行加強了內部稽核審計體制的改革。2004年,該行分離了內部審計與內控合規(guī)的管理職能,并將總行稽核監(jiān)督委員會改組為“內部審計委員會”,其職責包括監(jiān)督財務報告、保證審計質量和評價內部控制。  內部審計委員會由總行領導,下設內部審計局和10個跨區(qū)域的內部審計分局。其股改后將直接對董事會負責。內部審計局獨立于總分行經營管理層,直接對內部審計委員會負責。內部審計分局作為跨區(qū)派出機構,直接對內部審計局負責。。

熱心網友

由于這份年報充分反映了工行在國家注資前的經營狀況,故而備受矚目。然而,也同樣因為國家注資的緣故,工行稱,正按新的資本充足率測算辦法重新測算資本充足率,所以,目前未能公布其資本充足率狀況。這一數據將在該行公布2005年中期報表時方能“現身”。

熱心網友

6月28日,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的最后一份年報——中國工商銀行2004年年報摘要,終于被公之于眾。  由于這份年報充分反映了工行在國家注資前的經營狀況,故而備受矚目。然而,也同樣因為國家注資的緣故,工行稱,正按新的資本充足率測算辦法重新測算資本充足率,所以,目前未能公布其資本充足率狀況。這一數據將在該行公布2005年中期報表時方能“現身”。  746億的經營利潤  工行的年報顯示,2004年工行集團(包括中國工商銀行、8個海外分行、3個子銀行和2個控股機構)實現經營利潤746億元,比上年增加111億元,增長17。4%。境內一級分行全部實現盈利,境外機構實現經營利潤1。7億美元。資產經營利潤率和資本經營利潤率達到1。36%和44。74%,分別比上年提高0。1和8。29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工行盈利能力提升較快。  2004年,工行的收益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全年實現營業(yè)凈收入1267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其中利息凈收入1131億元,其他營業(yè)收入135。41億元。其他營業(yè)收入占總營業(yè)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8。34%提高到10。69%。與此同時,工行的收入渠道也正從傳統(tǒng)的客戶貸款向非信貸渠道逐步拓展。其中中間業(yè)務收入123億元,占營業(yè)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7。92%提高到9。71%。  年報顯示,截至2004年底,工行集團總資產達56705。2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914。01億元,增長7。41%。各項貸款余額37052。74億元,增加3123。37億元,增長9。21%,比上年少增783。17億元,保持適度增長。  雖然經營業(yè)績良好,然而,2004年,工行集團的利潤總額僅為29。27億元,比上一年度增加2。69億元,卻仍遠遠低于建行與中行的502。16億元、346億元的利潤總額。  對此,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國有銀行財務報表中的凈利潤數字沒有特別大的意義,更能說明當前經營業(yè)績的是撥備及消化歷史包袱前的經營利潤。因為,國有銀行歷史上形成的巨額不良資產需要核銷,而在傳統(tǒng)的財務會計制度規(guī)定下,其不良資產損失準備嚴重不足,根本不足以沖銷不良資產,所以,在過去幾年中,國有銀行幾乎把全部的利潤都用于消化歷史包袱。事實上,在2004年,工行加大了呆賬準備的提取力度,較上年增加158。70億元。  年報還披露,2004年,工商銀行實現不良資產余額和比率的雙下降,不良資產余額下降424億元,不良資產率降至14。32%,比上年下降1。87個百分點。其中不良貸款余額下降171億元,不良貸款率降至18。99%,下降2。25個百分點。1999年以來,該行新增貸款不良率僅為1。57%。  事實上,不良貸款率的數字有可能直線下降。2005年4月22日,國家向工行注資150億美元,并保留財政部原在工商銀行的1240億元人民幣(約150億美元)的資本金,用于改善資本結構。注資后,工行各項所有者權益項目都將進行調整,不良資產結構要進行重組,并將按市場化方式處置現有的不良資產。可以預見,6月底,財務重組完成后,工行的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和撥備覆蓋率等指標必然會有大的改善。  關于未公布2004年底的資本充足率狀況,工商銀行表示,該行正按新的資本充足率測算辦法重新測算資本充足率,現經銀監(jiān)會批準,暫緩披露2004年資本充足率,并將在2005年公布中期報表時一并公布資本充足率狀況。  全面風險管理  盡管在今年銀行業(yè)的幾件大案要案中,工行未曾有重大案情發(fā)現。然而,對于一家銀行來說,沒有風險是不可能的。  2004年,工行對“風險管理委員會”進行了重組,并制定《全面風險管理框架》,推行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在內的全面風險管理,完善風險管理問責制。該委員會下設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四個專業(yè)委員會,各專業(yè)委員會會議實行委員投票表決制度,輔之以委員會議辯論制度、專家咨詢制度。  此外,工行出臺了《操作風險管理框架》,并將其作為《全面風險管理框架》的一部分。  該行將操作風險管理分為對內部欺詐、外部欺詐以及有形資產的損失等七大損失事件的管理。2004年,工行開展了全行操作風險情況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信貸、票據、個人金融和會計結算專業(yè)將是控制防范操作風險的重點。  截至目前,在國內金融系統(tǒng)內,工行是第一家正式將操作風險的監(jiān)督管理納入具體議事日程的金融機構。  除此之外,在銀行控制風險中,事后監(jiān)督與內外部審計也很重要。  年報中,工行特別提到了2003年國家審計署檢查中揭露出的各種違規(guī)問題,并就處理結果進行通報:在深入核查、分清責任的基礎上,按照黨紀、政紀和行規(guī),對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追究了直接經辦人員、有關管理人員和領導干部的責任。全行共計處理責任人368名,其中開除42人,撤職18人,記過、記大過81人,解除勞動合同和辭退10人。  2004年下半年,銀監(jiān)會對工行內部控制情況、商業(yè)匯票業(yè)務和2003年檢查的后續(xù)情況等三個方面進行了現場檢查。  與此同時,工行對有關業(yè)務領域、分支機構和管理環(huán)節(jié)進行了重點整治,并制定和完善了《中國工商銀行授權管理辦法》、《關于加強集團關聯(lián)企業(yè)信貸管理的意見》等20多項制度辦法。  此外,工行計劃在2005年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將外部財務報表審計的范圍擴大到國內所有機構。目前,安永對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廣東、四川、福建、云南、貴州、甘肅、新疆、深圳、寧波、大連和廈門共16家分行進行審計,被審計資產占總資產的63%。2004年的審計結果顯示,這16家分行2003年12月31日經審計后的不良貸款率同工行自身數據相差1。74個百分點,其中浙江分行的差異僅為0。01個百分點。  外部審計的同時,工行加強了內部稽核審計體制的改革。2004年,該行分離了內部審計與內控合規(guī)的管理職能,并將總行稽核監(jiān)督委員會改組為“內部審計委員會”,其職責包括監(jiān)督財務報告、保證審計質量和評價內部控制。  內部審計委員會由總行領導,下設內部審計局和10個跨區(qū)域的內部審計分局。其股改后將直接對董事會負責。內部審計局獨立于總分行經營管理層,直接對內部審計委員會負責。內部審計分局作為跨區(qū)派出機構,直接對內部審計局負責。。

熱心網友

由于這份年報充分反映了工行在國家注資前的經營狀況,故而備受矚目。然而,也同樣因為國家注資的緣故,工行稱,正按新的資本充足率測算辦法重新測算資本充足率,所以,目前未能公布其資本充足率狀況。這一數據將在該行公布2005年中期報表時方能“現身”。

熱心網友

工行注資前最后一份年報:資本充足率暫時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