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假設一投資者在一級市場上以每單位1。01元的價格認購了若干數量的基金。這里以基金興華為例。99年4月初基金興華進行了分紅,單位派現額0。022元。目前的價格為1。40元。如果以此價格把基金賣出,那么投資者一年半的時間內實現的總收益為40%,的確十分驚人。當然,更多投資者手中的新基金是從二級市場上購買的,如果按照當前市價賣出,那么他們收益率又是怎樣的呢?對此這里分三種情況進行一下分析。 由于所要計算的是投資于基金短期收益率,因此我們選用了當期收益率的指標。當期收益率R=(P-P0+D)/P0 1、市價P初始購買價P0 初始購買價格P0小于當期價格P,基金持有人的收益率R處于理想狀態(tài),R的大小取決于P與P0間的差價。   假設投資者在99年1月4日購買興華的初始價格P0為1。21元,當期價格P為1。40元,分紅金額為0。022元,收益率R為17。2%;99年7月5日購買,初始價格P0為1。34元,則半年期的收益率4。47%,折合為年收益率則為8。9%;99年10月8日為1。33元(也是99年下半年的平均價格),那么其三個月的持有收益為5。26%,折合年率高達21%。當然這樣折算只是為了和同期銀行儲蓄存款利率做對比,這種方法并不科學。 從以上示例可見,在基金當期市價大于基金初始購買價時,投資者能夠獲得較為豐厚的收益。 2、市價P=初始購買價P0   由于市價與初始購買價相同,因此基金投資者的當期的投資收益為0。此時基金分紅派現數量的多少并不能增加投資者的收益率。道理很簡單,下面仍以基金興華為例。   假設投資者初始購買價為1。40元,目前的市價也為1。40元,并且在基金除息日前一天還是這一價格,基金每單位分紅0。36元。如果投資者在除息日前一天賣掉了基金,顯然他的收益率為0(不考慮機會成本)除息后基金的價格變?yōu)?。04分,雖然投資者得到了0。36元的現金分紅,但他手中的基金只能夠在市場上賣到1。04分(不考慮基金受到炒做從而使基金價格出現類似“填權”的行情),可見投資者的收益率并沒有發(fā)生變化,仍為0。 當然,如果基金在除息后出現類似于“填權”的價格上升,則基金投資者的收益開始為正,并隨著價格升幅的增大而增加。相反,如果基金價格下降,低于1。04分,則基金投資者就會出現虧損。 3、市價P<初始購買價P0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為負。仍以基金興華為例,假設投資者初始購買價為1。50元,目前的價格為1。40元。如果基金在除息日前價格不能回到1。50元或除息后價格不能升至1。14元,那么投資者將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短期內,基金價格的變動決定了基金收益率,而基金分紅派現對投資者的收益狀況并不產生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計算中可能出現這樣的誤區(qū):把基金看作是和銀行存款同種性質的金融產品。因此在計算基金收益率時套用儲蓄存款利率的計算方法。如在計算基金興華的收益率R時,用0。362元的派現金額直接除以年初的購買價格1。21元,此時R高達30%;或者除以1。40元的當期價格,年收益率R也有25%。這種收益計算方法忽視了基金分紅派現后要進行除息,其價格會等額的下降。 如果假設投資者長期持有基金,那么上述對投資者收益情況的討論即失去了意義。具體來說,無論基金的當期價格大于、等于或是小于初始購買價格,對投資者的收益狀況都不會有實質性的影響,所帶來的只是浮動的或者是帳面上的盈虧變化。為了考察投資者長期持有基金收益的情況,這里選用了到期收益率(yieldtomaturity)作為衡量指標。到期收益率為R,基金的初始購買價格仍為P0,Pt為基金的賣出價格。那么投資者購買基金的到期收益率可以由下面公式計算而出(需要指出的是,該公式對于計算持有基金達兩期以上的收益率同樣也是適用的)。 從公式可以看到,在購買價格P0確定時,到期收益率R的大小取決于每期分紅派現的數量以及期終基金的價格與期初購買價格的差價Pt—P0。一般來講,越是臨近基金的清算日,基金的價格就越接近于基金的單位凈值,基金價格與基金凈值之間會出現類似于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在交割日趨同的現象。因此,在基金清算日附近,凈值高的基金,價格也就越高。所以基金到期凈值的多少也是影響基金收益率的重要因素。由于基金存在強制性的分紅派現機制,即基金每年只要有已實現的凈收益,那就必須向投資者進行現金派送。而分紅派現會等額減少基金的凈值,從而對基金凈值的積累和增長是一個負面因素。每次分紅派現后,基金都可能出現“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情況,基金凈值的變化會大致呈現出波浪形的軌跡。因此,基金最終的凈值,這里我們不妨稱之為基金的清算價值的多少,不但受每期分紅派現數量的影響,而且更取決于基金凈值積累的情況。而決定后者的唯一因素就是基金的持續(xù)盈利能力。該項能力越強,基金每期分配后凈值積累的就越多,基金預期的清算價值也就越高,基金投資者的收益就會越大。 基金分紅派現的多少從根本上來講取決于基金本身的收益狀況。單期分紅數量對投資者到期收益率的貢獻很小,基金只有使每期的分紅都保持較高的水平,才能使到期收益率得到大幅提高。另外,基金分紅派現本身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看成是除基金凈值之外的又一信號機制。它可以充當基金管理人向市場、投資者傳遞信息的有效渠道。由于基金每期實現的收益從而分紅派現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大致控制的,而分紅派現則要涉及基金投資組合的調整。一般來說,分紅數量越多,基金組合調整的幅度就越大,對基金未來收益的影響也就越明顯。因此,投資管理水平較低的基金管理人就傾向于少分,而水平高的基金管理人由于能夠把調整的影響降至最低,加之對自身未來盈利能力的信心,相同條件下就會傾向于盡量多分,并希望借此把這一信息向市場傳遞,以在市場上樹立良好的形象。當然這里所說分配的多少是一個相對值,即相對于基金本身凈值而言,它不是一個絕對量。 因此,基金分紅派現的情況有助于市場形成關于基金管理人投資水平和持續(xù)盈利能力的預期。這種預期會隨著基金凈值增長的情況以及每期分紅派現情況而不斷得以修正或加強,從而為投資者進行投資選擇提供了依據。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長期來看,基金的持續(xù)盈利能力是決定投資者基金收益率的最主要因素。 信息來源:《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