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外幣理財市場未來發展方向 雖然目前我國個人外幣理財市場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我國經濟依然強勁發展,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深入,特別是匯率體制改革在不斷加快,這個市場就需要繼續向前發展。 同時,我國理財市場的發展將會進一步催生國內歐洲美元市場的形成,這個市場將受到整個歐洲美元市場和國內外幣資金供求狀況共同影響,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存在。 我們知道,一個市場的形成一般都需要經歷萌芽階段、培育階段、發展階段直到成熟階段,個人外幣理財市場的成熟階段必然是國內歐洲美元市場的形成,目前個人外幣理財市場已經度過萌芽階段,進入培育階段,需要產品提供者和需求者共同努力去營造一些基本市場框架和規則。發展階段的來臨應以個人外幣理財、中小企業外幣賬戶管理和人民幣投資管理三者開始融合為標志,這種不斷融合的過程,也將是這個市場不斷走向成熟的階段。 但這個市場能不能進入到發展階段呢?從最近的匯率機制改革來看,有人認為市場可能很快就可以進入發展階段了。 這次匯率機制調整傳遞出兩個重要信息,其一是實行了一定幅度的人民幣浮動機制。這一浮動機制是與國內外匯市場交易接軌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市場匯率;其二傳遞了我國外匯制度改革不斷深入的強勁信號,中國目前金融改革的確非常快,而在金融改革中,匯率制度改革又將是難點,這次匯率制度改革傳遞了這種強勁改革信號。短期內人民幣本身幣值的調整對個人理財市場影響只是暫時的,個人持有美元是很多原因的,但上述這兩個重要信息卻對這個市場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目前國內人民幣理財和外幣理財是相對割裂的兩個市場,除了投資股市或相關基金外,人民幣只有債券、貨幣市場基金、定期存款等有限的投資渠道;而外幣目前只有定期存款和外幣理財產品可以投資。這兩個市場的割裂是由目前匯率體制造成的,而這種割裂也使得投資者賬戶得不到統一管理。如果我國匯率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就有可能設計出聯系這兩個市場的理財產品,為投資者提供真正統一的財富管理,這也將是理財市場逐漸走向發展階段的需要。 其次,如果本外幣理財市場統一,那么銀行必然具有更多的市場機會可以利用,特別是匯率市場、利率市場和基金市場的融合必然可以產生更多的創新產品,這也是我國歐洲美元市場形成的重要依據。 另外,理性的投資理念會被加速培育起來,國際市場的產品概念和投資理念對國內投資者沖擊無疑是巨大的,這也會調整一部分投資者對目前國內市場投資產品的認識,這是個人理財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目前個人理財市場處于培育階段,那么要培育什么呢?主要是三點,投資者理性的投資理念、優秀的產品設計能力和誠信的產品服務水平。這些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去完成,但我們國內銀行必須在該領域全面開放之前,痛下功夫去改進。 開放是必然的,來自外資銀行的競爭壓力也是必然的。衍生產品不同于一般的金融產品,如果采用動態風險對沖技術管理風險暴露敞口的話,那就永遠都必須管理這個風險敞口,因為不可能完全對沖風險。就好比你進入了一個金融“叢林”,在這個叢林里,你需要學會如何種樹(設計產品),如何修理叢林(產品服務),這樣你才能在這個叢林逐漸建立自己的園地(信譽)。當然這個叢林肯定有其他人也想進入(其他競爭者出現),這時你就必須在管理好自己園地的同時,不斷向外擴張,并且也可以扮演長工和向導,長工自然就是建立投資基金服務形式,而向導就是通過咨詢增值服務來提高自身價值。目前,這種競爭策略依然是有效的。 短期內,我們需要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構造一個完整的產品體系,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投資偏好。在這個產品體系下,可以按照不同市場特性和產品風險收益特征進行區分,這里可以讓投資者明白所選擇產品的內在風險收益結構,同時明白這些風險是來自哪些市場的因素。 二是對投資者進行完全產品風險揭示和動態投資服務。在自己的完整產品體系下,完全可以向投資者說清楚每個產品的內在風險結構,并且需要對每個產品后續的收益市場狀況進行動態投資服務。真正的競爭能力絕對是來自服務實力,這是無法復制的。與外資銀行相比,國內銀行在渠道方面的優勢是巨大的,同時我們的直接競爭對手應該是外資銀行的亞洲分部,目前跟進還來得及。 最后是加強自己的產品設計和風險對沖能力。必須要盡早建立自己的產品模型和對沖技術,這些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獲取的,也是無法從外資銀行那里獲得的,這一點中國銀行的確走在了前面。 當然,在市場的培育階段,如果某個銀行不能快速和健康地消化金融改革所帶來的沖擊,就很可能會使其在競爭中落后。如果整個行業都不能的話,那可能會導致一定的市場混亂和動蕩,這也是需要引起關注 。
熱心網友
外幣理財市場未來發展方向
熱心網友
外幣理財市場未來發展方向 雖然目前我國個人外幣理財市場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我國經濟依然強勁發展,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深入,特別是匯率體制改革在不斷加快,這個市場就需要繼續向前發展。 同時,我國理財市場的發展將會進一步催生國內歐洲美元市場的形成,這個市場將受到整個歐洲美元市場和國內外幣資金供求狀況共同影響,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存在。 我們知道,一個市場的形成一般都需要經歷萌芽階段、培育階段、發展階段直到成熟階段,個人外幣理財市場的成熟階段必然是國內歐洲美元市場的形成,目前個人外幣理財市場已經度過萌芽階段,進入培育階段,需要產品提供者和需求者共同努力去營造一些基本市場框架和規則。發展階段的來臨應以個人外幣理財、中小企業外幣賬戶管理和人民幣投資管理三者開始融合為標志,這種不斷融合的過程,也將是這個市場不斷走向成熟的階段。 但這個市場能不能進入到發展階段呢?從最近的匯率機制改革來看,有人認為市場可能很快就可以進入發展階段了。 這次匯率機制調整傳遞出兩個重要信息,其一是實行了一定幅度的人民幣浮動機制。這一浮動機制是與國內外匯市場交易接軌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市場匯率;其二傳遞了我國外匯制度改革不斷深入的強勁信號,中國目前金融改革的確非常快,而在金融改革中,匯率制度改革又將是難點,這次匯率制度改革傳遞了這種強勁改革信號。短期內人民幣本身幣值的調整對個人理財市場影響只是暫時的,個人持有美元是很多原因的,但上述這兩個重要信息卻對這個市場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目前國內人民幣理財和外幣理財是相對割裂的兩個市場,除了投資股市或相關基金外,人民幣只有債券、貨幣市場基金、定期存款等有限的投資渠道;而外幣目前只有定期存款和外幣理財產品可以投資。這兩個市場的割裂是由目前匯率體制造成的,而這種割裂也使得投資者賬戶得不到統一管理。如果我國匯率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就有可能設計出聯系這兩個市場的理財產品,為投資者提供真正統一的財富管理,這也將是理財市場逐漸走向發展階段的需要。 其次,如果本外幣理財市場統一,那么銀行必然具有更多的市場機會可以利用,特別是匯率市場、利率市場和基金市場的融合必然可以產生更多的創新產品,這也是我國歐洲美元市場形成的重要依據。 另外,理性的投資理念會被加速培育起來,國際市場的產品概念和投資理念對國內投資者沖擊無疑是巨大的,這也會調整一部分投資者對目前國內市場投資產品的認識,這是個人理財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目前個人理財市場處于培育階段,那么要培育什么呢?主要是三點,投資者理性的投資理念、優秀的產品設計能力和誠信的產品服務水平。這些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去完成,但我們國內銀行必須在該領域全面開放之前,痛下功夫去改進。 開放是必然的,來自外資銀行的競爭壓力也是必然的。衍生產品不同于一般的金融產品,如果采用動態風險對沖技術管理風險暴露敞口的話,那就永遠都必須管理這個風險敞口,因為不可能完全對沖風險。就好比你進入了一個金融“叢林”,在這個叢林里,你需要學會如何種樹(設計產品),如何修理叢林(產品服務),這樣你才能在這個叢林逐漸建立自己的園地(信譽)。當然這個叢林肯定有其他人也想進入(其他競爭者出現),這時你就必須在管理好自己園地的同時,不斷向外擴張,并且也可以扮演長工和向導,長工自然就是建立投資基金服務形式,而向導就是通過咨詢增值服務來提高自身價值。目前,這種競爭策略依然是有效的。 短期內,我們需要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構造一個完整的產品體系,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投資偏好。在這個產品體系下,可以按照不同市場特性和產品風險收益特征進行區分,這里可以讓投資者明白所選擇產品的內在風險收益結構,同時明白這些風險是來自哪些市場的因素。 二是對投資者進行完全產品風險揭示和動態投資服務。在自己的完整產品體系下,完全可以向投資者說清楚每個產品的內在風險結構,并且需要對每個產品后續的收益市場狀況進行動態投資服務。真正的競爭能力絕對是來自服務實力,這是無法復制的。與外資銀行相比,國內銀行在渠道方面的優勢是巨大的,同時我們的直接競爭對手應該是外資銀行的亞洲分部,目前跟進還來得及。 最后是加強自己的產品設計和風險對沖能力。必須要盡早建立自己的產品模型和對沖技術,這些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獲取的,也是無法從外資銀行那里獲得的,這一點中國銀行的確走在了前面。 當然,在市場的培育階段,如果某個銀行不能快速和健康地消化金融改革所帶來的沖擊,就很可能會使其在競爭中落后。如果整個行業都不能的話,那可能會導致一定的市場混亂和動蕩,這也是需要引起關注 。
熱心網友
外幣理財市場未來發展方向 雖然目前我國個人外幣理財市場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我國經濟依然強勁發展,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深入,特別是匯率體制改革在不斷加快,這個市場就需要繼續向前發展。 同時,我國理財市場的發展將會進一步催生國內歐洲美元市場的形成,這個市場將受到整個歐洲美元市場和國內外幣資金供求狀況共同影響,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存在。 我們知道,一個市場的形成一般都需要經歷萌芽階段、培育階段、發展階段直到成熟階段,個人外幣理財市場的成熟階段必然是國內歐洲美元市場的形成,目前個人外幣理財市場已經度過萌芽階段,進入培育階段,需要產品提供者和需求者共同努力去營造一些基本市場框架和規則。發展階段的來臨應以個人外幣理財、中小企業外幣賬戶管理和人民幣投資管理三者開始融合為標志,這種不斷融合的過程,也將是這個市場不斷走向成熟的階段。 但這個市場能不能進入到發展階段呢?從最近的匯率機制改革來看,有人認為市場可能很快就可以進入發展階段了。 這次匯率機制調整傳遞出兩個重要信息,其一是實行了一定幅度的人民幣浮動機制。這一浮動機制是與國內外匯市場交易接軌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市場匯率;其二傳遞了我國外匯制度改革不斷深入的強勁信號,中國目前金融改革的確非常快,而在金融改革中,匯率制度改革又將是難點,這次匯率制度改革傳遞了這種強勁改革信號。短期內人民幣本身幣值的調整對個人理財市場影響只是暫時的,個人持有美元是很多原因的,但上述這兩個重要信息卻對這個市場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目前國內人民幣理財和外幣理財是相對割裂的兩個市場,除了投資股市或相關基金外,人民幣只有債券、貨幣市場基金、定期存款等有限的投資渠道;而外幣目前只有定期存款和外幣理財產品可以投資。這兩個市場的割裂是由目前匯率體制造成的,而這種割裂也使得投資者賬戶得不到統一管理。如果我國匯率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就有可能設計出聯系這兩個市場的理財產品,為投資者提供真正統一的財富管理,這也將是理財市場逐漸走向發展階段的需要。 其次,如果本外幣理財市場統一,那么銀行必然具有更多的市場機會可以利用,特別是匯率市場、利率市場和基金市場的融合必然可以產生更多的創新產品,這也是我國歐洲美元市場形成的重要依據。 另外,理性的投資理念會被加速培育起來,國際市場的產品概念和投資理念對國內投資者沖擊無疑是巨大的,這也會調整一部分投資者對目前國內市場投資產品的認識,這是個人理財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目前個人理財市場處于培育階段,那么要培育什么呢?主要是三點,投資者理性的投資理念、優秀的產品設計能力和誠信的產品服務水平。這些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去完成,但我們國內銀行必須在該領域全面開放之前,痛下功夫去改進。 開放是必然的,來自外資銀行的競爭壓力也是必然的。衍生產品不同于一般的金融產品,如果采用動態風險對沖技術管理風險暴露敞口的話,那就永遠都必須管理這個風險敞口,因為不可能完全對沖風險。就好比你進入了一個金融“叢林”,在這個叢林里,你需要學會如何種樹(設計產品),如何修理叢林(產品服務),這樣你才能在這個叢林逐漸建立自己的園地(信譽)。當然這個叢林肯定有其他人也想進入(其他競爭者出現),這時你就必須在管理好自己園地的同時,不斷向外擴張,并且也可以扮演長工和向導,長工自然就是建立投資基金服務形式,而向導就是通過咨詢增值服務來提高自身價值。目前,這種競爭策略依然是有效的。 短期內,我們需要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構造一個完整的產品體系,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投資偏好。在這個產品體系下,可以按照不同市場特性和產品風險收益特征進行區分,這里可以讓投資者明白所選擇產品的內在風險收益結構,同時明白這些風險是來自哪些市場的因素。 二是對投資者進行完全產品風險揭示和動態投資服務。在自己的完整產品體系下,完全可以向投資者說清楚每個產品的內在風險結構,并且需要對每個產品后續的收益市場狀況進行動態投資服務。真正的競爭能力絕對是來自服務實力,這是無法復制的。與外資銀行相比,國內銀行在渠道方面的優勢是巨大的,同時我們的直接競爭對手應該是外資銀行的亞洲分部,目前跟進還來得及。 最后是加強自己的產品設計和風險對沖能力。必須要盡早建立自己的產品模型和對沖技術,這些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獲取的,也是無法從外資銀行那里獲得的,這一點中國銀行的確走在了前面。 當然,在市場的培育階段,如果某個銀行不能快速和健康地消化金融改革所帶來的沖擊,就很可能會使其在競爭中落后。如果整個行業都不能的話,那可能會導致一定的市場混亂和動蕩,這也是需要引起關注 。
熱心網友
外幣理財市場未來發展方向 雖然目前我國個人外幣理財市場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我國經濟依然強勁發展,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深入,特別是匯率體制改革在不斷加快,這個市場就需要繼續向前發展。 同時,我國理財市場的發展將會進一步催生國內歐洲美元市場的形成,這個市場將受到整個歐洲美元市場和國內外幣資金供求狀況共同影響,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存在。 我們知道,一個市場的形成一般都需要經歷萌芽階段、培育階段、發展階段直到成熟階段,個人外幣理財市場的成熟階段必然是國內歐洲美元市場的形成,目前個人外幣理財市場已經度過萌芽階段,進入培育階段,需要產品提供者和需求者共同努力去營造一些基本市場框架和規則。發展階段的來臨應以個人外幣理財、中小企業外幣賬戶管理和人民幣投資管理三者開始融合為標志,這種不斷融合的過程,也將是這個市場不斷走向成熟的階段。 但這個市場能不能進入到發展階段呢?從最近的匯率機制改革來看,有人認為市場可能很快就可以進入發展階段了。 這次匯率機制調整傳遞出兩個重要信息,其一是實行了一定幅度的人民幣浮動機制。這一浮動機制是與國內外匯市場交易接軌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市場匯率;其二傳遞了我國外匯制度改革不斷深入的強勁信號,中國目前金融改革的確非常快,而在金融改革中,匯率制度改革又將是難點,這次匯率制度改革傳遞了這種強勁改革信號。短期內人民幣本身幣值的調整對個人理財市場影響只是暫時的,個人持有美元是很多原因的,但上述這兩個重要信息卻對這個市場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目前國內人民幣理財和外幣理財是相對割裂的兩個市場,除了投資股市或相關基金外,人民幣只有債券、貨幣市場基金、定期存款等有限的投資渠道;而外幣目前只有定期存款和外幣理財產品可以投資。這兩個市場的割裂是由目前匯率體制造成的,而這種割裂也使得投資者賬戶得不到統一管理。如果我國匯率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就有可能設計出聯系這兩個市場的理財產品,為投資者提供真正統一的財富管理,這也將是理財市場逐漸走向發展階段的需要。 。
熱心網友
外幣理財市場未來發展方向 雖然目前我國個人外幣理財市場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我國經濟依然強勁發展,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深入,特別是匯率體制改革在不斷加快,這個市場就需要繼續向前發展。 同時,我國理財市場的發展將會進一步催生國內歐洲美元市場的形成,這個市場將受到整個歐洲美元市場和國內外幣資金供求狀況共同影響,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存在。 我們知道,一個市場的形成一般都需要經歷萌芽階段、培育階段、發展階段直到成熟階段,個人外幣理財市場的成熟階段必然是國內歐洲美元市場的形成,目前個人外幣理財市場已經度過萌芽階段,進入培育階段,需要產品提供者和需求者共同努力去營造一些基本市場框架和規則。發展階段的來臨應以個人外幣理財、中小企業外幣賬戶管理和人民幣投資管理三者開始融合為標志,這種不斷融合的過程,也將是這個市場不斷走向成熟的階段。 但這個市場能不能進入到發展階段呢?從最近的匯率機制改革來看,有人認為市場可能很快就可以進入發展階段了。 這次匯率機制調整傳遞出兩個重要信息,其一是實行了一定幅度的人民幣浮動機制。這一浮動機制是與國內外匯市場交易接軌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市場匯率;其二傳遞了我國外匯制度改革不斷深入的強勁信號,中國目前金融改革的確非常快,而在金融改革中,匯率制度改革又將是難點,這次匯率制度改革傳遞了這種強勁改革信號。短期內人民幣本身幣值的調整對個人理財市場影響只是暫時的,個人持有美元是很多原因的,但上述這兩個重要信息卻對這個市場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目前國內人民幣理財和外幣理財是相對割裂的兩個市場,除了投資股市或相關基金外,人民幣只有債券、貨幣市場基金、定期存款等有限的投資渠道;而外幣目前只有定期存款和外幣理財產品可以投資。這兩個市場的割裂是由目前匯率體制造成的,而這種割裂也使得投資者賬戶得不到統一管理。如果我國匯率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就有可能設計出聯系這兩個市場的理財產品,為投資者提供真正統一的財富管理,這也將是理財市場逐漸走向發展階段的需要。 其次,如果本外幣理財市場統一,那么銀行必然具有更多的市場機會可以利用,特別是匯率市場、利率市場和基金市場的融合必然可以產生更多的創新產品,這也是我國歐洲美元市場形成的重要依據。 另外,理性的投資理念會被加速培育起來,國際市場的產品概念和投資理念對國內投資者沖擊無疑是巨大的,這也會調整一部分投資者對目前國內市場投資產品的認識,這是個人理財市場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目前個人理財市場處于培育階段,那么要培育什么呢?主要是三點,投資者理性的投資理念、優秀的產品設計能力和誠信的產品服務水平。這些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去完成,但我們國內銀行必須在該領域全面開放之前,痛下功夫去改進。 開放是必然的,來自外資銀行的競爭壓力也是必然的。衍生產品不同于一般的金融產品,如果采用動態風險對沖技術管理風險暴露敞口的話,那就永遠都必須管理這個風險敞口,因為不可能完全對沖風險。就好比你進入了一個金融“叢林”,在這個叢林里,你需要學會如何種樹(設計產品),如何修理叢林(產品服務),這樣你才能在這個叢林逐漸建立自己的園地(信譽)。當然這個叢林肯定有其他人也想進入(其他競爭者出現),這時你就必須在管理好自己園地的同時,不斷向外擴張,并且也可以扮演長工和向導,長工自然就是建立投資基金服務形式,而向導就是通過咨詢增值服務來提高自身價值。目前,這種競爭策略依然是有效的。 短期內,我們需要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構造一個完整的產品體系,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投資偏好。在這個產品體系下,可以按照不同市場特性和產品風險收益特征進行區分,這里可以讓投資者明白所選擇產品的內在風險收益結構,同時明白這些風險是來自哪些市場的因素。 二是對投資者進行完全產品風險揭示和動態投資服務。在自己的完整產品體系下,完全可以向投資者說清楚每個產品的內在風險結構,并且需要對每個產品后續的收益市場狀況進行動態投資服務。真正的競爭能力絕對是來自服務實力,這是無法復制的。與外資銀行相比,國內銀行在渠道方面的優勢是巨大的,同時我們的直接競爭對手應該是外資銀行的亞洲分部,目前跟進還來得及。 最后是加強自己的產品設計和風險對沖能力。必須要盡早建立自己的產品模型和對沖技術,這些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獲取的,也是無法從外資銀行那里獲得的,這一點中國銀行的確走在了前面。 當然,在市場的培育階段,如果某個銀行不能快速和健康地消化金融改革所帶來的沖擊,就很可能會使其在競爭中落后。如果整個行業都不能的話,那可能會導致一定的市場混亂和動蕩,這也是需要引起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