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自從今年7月人民幣匯率實行改革以來,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一度跌破8。10整數關口。中國人民銀行分別兩次上調人民幣兌港幣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浮動匯率時代即將到來之際———據了解,我省目前外匯理財產品主要是和美元掛鉤的產品,和其他幣種掛鉤的并不多。例如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B+A計劃”,以人民幣投資獲得美元收益的理財產品,投資國際間貨幣市場獲得收益;交行的“得利寶”也是投資國際貨幣市場獲得收益,中行的“美國國債一號”是投資5年期的美國國債市場。盡管投資對象各有側重,但是總體而言,都是與美元掛鉤,無法回避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這種系統性風險,盡管目前人民幣僅向上浮動了2%,美元持有者損失不是很大。避險工具缺失從近期來看,交行外匯理財產品盡管因人民幣升值贖回量不多,但從長遠看,人民幣和美元掛鉤,系統性風險不可避免。交行海南分行理財中心張建告訴記者,外匯避險工具的缺失,是我國外匯理財市場不得不面臨的“硬傷”。而在國外,規避利率和匯率等風險,通常設計了一系列如遠期交易、遠期合約、外匯期貨、外匯期權交易等沖抵這些未來不確定的風險,而在國內,這些金融工具都沒有推出。因此,在新匯率政策下,外匯理財必須謹慎,有所為有所不為。盡量選擇短期產品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后,針對人民幣匯率后市走勢的不確定性,銀行外匯理財業務重新修改了理財產品。短期外匯理財產品成為各銀行目前力推的重點產品。中行海南分行個人金融部經理符名宣表示,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仍然存在,且美元仍處于加息周期,外匯理財的收益率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因此目前投資者應盡量選擇期限較短的外匯理財產品。符名宣認為,在目前條件下,投資者選擇半年期的理財產品更能兼顧收益和風險的平衡。因為短期產品在資金操作上更靈活,有利于根據匯率變化,適時做出相應的對策。光大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王彪認為,近期央行出臺了多項政策,使銀行在外匯投資方面可運用的手段更多,外匯理財的產品也更加多元化,從而增加了外匯理財產品的可選擇性。但是,投資者在選擇外匯理財產品時不能盲目跟風或只選擇收益率高的產品,而應綜合考慮資金運用、避險、投資、增值等多方面因素,兼顧收益和風險的平衡。盲目拋售美元不足取人民幣在7月小幅升值后,加之后期仍有升值的預期,為避免再次縮水,很多市民將美元換成人民幣的意愿會增強。交行海南分行理財中心副主任王經理認為,盲目拋售外匯并不可取,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王經理指出,投資者現在將美元換成人民幣,匯差損失是肯定的,如一直持有美元,賬面上的損失就不會發生。在持有的基礎上,繼續選擇合適的美元理財產品,同樣能得到較高的收益率。如提前終止人民幣理財產品,個人還須向銀行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續費,這樣損失更大。而且,人民幣現在還不能自由兌換,居民手中的外匯如存在特殊的用途,例如國際支付、留學、貿易、旅游等,因此,沒有必要盲目結匯,便不會發生匯率差價導致的損失。外匯換成人民幣不受限制,而是現在人民幣換成外匯還是要受到許多限制的。我國畢竟現在還是外匯管制國家。更重要的是,我國資本項目目前尚沒有開放,因此目前的升值還不是正常意義下的升值。不能完全作為一種市場行為,在外匯管制的條件下,是有其特殊性的。因為外匯基本還是“許進入不許出”,一旦資本項目下開放,可以估計到的資本外流將會沖擊人民幣匯率,而各國的金融危機都表明,資本外流是造成已過金融危機的導火索,所以,老百姓傳統的“外匯保值”的理念并沒有過時。交行理財另一位人士張建建議,在美元貶值條件下,增持歐元、日元等強勢貨幣也是應對美元貶值同時又不必結匯的一條可行之道。
熱心網友
自從今年7月人民幣匯率實行改革以來,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一度跌破8。10整數關口。中國人民銀行分別兩次上調人民幣兌港幣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浮動匯率時代即將到來之際———據了解,我省目前外匯理財產品主要是和美元掛鉤的產品,和其他幣種掛鉤的并不多。例如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B+A計劃”,以人民幣投資獲得美元收益的理財產品,投資國際間貨幣市場獲得收益;交行的“得利寶”也是投資國際貨幣市場獲得收益,中行的“美國國債一號”是投資5年期的美國國債市場。盡管投資對象各有側重,但是總體而言,都是與美元掛鉤,無法回避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這種系統性風險,盡管目前人民幣僅向上浮動了2%,美元持有者損失不是很大。避險工具缺失從近期來看,交行外匯理財產品盡管因人民幣升值贖回量不多,但從長遠看,人民幣和美元掛鉤,系統性風險不可避免。交行海南分行理財中心張建告訴記者,外匯避險工具的缺失,是我國外匯理財市場不得不面臨的“硬傷”。而在國外,規避利率和匯率等風險,通常設計了一系列如遠期交易、遠期合約、外匯期貨、外匯期權交易等沖抵這些未來不確定的風險,而在國內,這些金融工具都沒有推出。因此,在新匯率政策下,外匯理財必須謹慎,有所為有所不為。盡量選擇短期產品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后,針對人民幣匯率后市走勢的不確定性,銀行外匯理財業務重新修改了理財產品。短期外匯理財產品成為各銀行目前力推的重點產品。中行海南分行個人金融部經理符名宣表示,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仍然存在,且美元仍處于加息周期,外匯理財的收益率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因此目前投資者應盡量選擇期限較短的外匯理財產品。符名宣認為,在目前條件下,投資者選擇半年期的理財產品更能兼顧收益和風險的平衡。因為短期產品在資金操作上更靈活,有利于根據匯率變化,適時做出相應的對策。光大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王彪認為,近期央行出臺了多項政策,使銀行在外匯投資方面可運用的手段更多,外匯理財的產品也更加多元化,從而增加了外匯理財產品的可選擇性。但是,投資者在選擇外匯理財產品時不能盲目跟風或只選擇收益率高的產品,而應綜合考慮資金運用、避險、投資、增值等多方面因素,兼顧收益和風險的平衡。盲目拋售美元不足取人民幣在7月小幅升值后,加之后期仍有升值的預期,為避免再次縮水,很多市民將美元換成人民幣的意愿會增強。交行海南分行理財中心副主任王經理認為,盲目拋售外匯并不可取,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王經理指出,投資者現在將美元換成人民幣,匯差損失是肯定的,如一直持有美元,賬面上的損失就不會發生。在持有的基礎上,繼續選擇合適的美元理財產品,同樣能得到較高的收益率。如提前終止人民幣理財產品,個人還須向銀行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續費,這樣損失更大。而且,人民幣現在還不能自由兌換,居民手中的外匯如存在特殊的用途,例如國際支付、留學、貿易、旅游等,因此,沒有必要盲目結匯,便不會發生匯率差價導致的損失。外匯換成人民幣不受限制,而是現在人民幣換成外匯還是要受到許多限制的。我國畢竟現在還是外匯管制國家。更重要的是,我國資本項目目前尚沒有開放,因此目前的升值還不是正常意義下的升值。不能完全作為一種市場行為,在外匯管制的條件下,是有其特殊性的。因為外匯基本還是“許進入不許出”,一旦資本項目下開放,可以估計到的資本外流將會沖擊人民幣匯率,而各國的金融危機都表明,資本外流是造成已過金融危機的導火索,所以,老百姓傳統的“外匯保值”的理念并沒有過時。交行理財另一位人士張建建議,在美元貶值條件下,增持歐元、日元等強勢貨幣也是應對美元貶值同時又不必結匯的一條可行之道。 。
熱心網友
短期產品好
熱心網友
自從今年7月人民幣匯率實行改革以來,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一度跌破8。10整數關口。中國人民銀行分別兩次上調人民幣兌港幣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浮動匯率時代即將到來之際———據了解,我省目前外匯理財產品主要是和美元掛鉤的產品,和其他幣種掛鉤的并不多。例如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B+A計劃”,以人民幣投資獲得美元收益的理財產品,投資國際間貨幣市場獲得收益;交行的“得利寶”也是投資國際貨幣市場獲得收益,中行的“美國國債一號”是投資5年期的美國國債市場。盡管投資對象各有側重,但是總體而言,都是與美元掛鉤,無法回避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這種系統性風險,盡管目前人民幣僅向上浮動了2%,美元持有者損失不是很大。 避險工具缺失從近期來看,交行外匯理財產品盡管因人民幣升值贖回量不多,但從長遠看,人民幣和美元掛鉤,系統性風險不可避免。交行海南分行理財中心張建告訴記者,外匯避險工具的缺失,是我國外匯理財市場不得不面臨的“硬傷”。而在國外,規避利率和匯率等風險,通常設計了一系列如遠期交易、遠期合約、外匯期貨、外匯期權交易等沖抵這些未來不確定的風險,而在國內,這些金融工具都沒有推出。因此,在新匯率政策下,外匯理財必須謹慎,有所為有所不為。盡量選擇短期產品人民幣匯率改革之后,針對人民幣匯率后市走勢的不確定性,銀行外匯理財業務重新修改了理財產品。短期外匯理財產品成為各銀行目前力推的重點產品。中行海南分行個人金融部經理符名宣表示,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仍然存在,且美元仍處于加息周期,外匯理財的收益率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因此目前投資者應盡量選擇期限較短的外匯理財產品。符名宣認為,在目前條件下,投資者選擇半年期的理財產品更能兼顧收益和風險的平衡。因為短期產品在資金操作上更靈活,有利于根據匯率變化,適時做出相應的對策。光大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王彪認為,近期央行出臺了多項政策,使銀行在外匯投資方面可運用的手段更多,外匯理財的產品也更加多元化,從而增加了外匯理財產品的可選擇性。但是,投資者在選擇外匯理財產品時不能盲目跟風或只選擇收益率高的產品,而應綜合考慮資金運用、避險、投資、增值等多方面因素,兼顧收益和風險的平衡。盲目拋售美元不足取人民幣在7月小幅升值后,加之后期仍有升值的預期,為避免再次縮水,很多市民將美元換成人民幣的意愿會增強。交行海南分行理財中心副主任王經理認為,盲目拋售外匯并不可取,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王經理指出,投資者現在將美元換成人民幣,匯差損失是肯定的,如一直持有美元,賬面上的損失就不會發生。在持有的基礎上,繼續選擇合適的美元理財產品,同樣能得到較高的收益率。如提前終止人民幣理財產品,個人還須向銀行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續費,這樣損失更大。而且,人民幣現在還不能自由兌換,居民手中的外匯如存在特殊的用途,例如國際支付、留學、貿易、旅游等,因此,沒有必要盲目結匯,便不會發生匯率差價導致的損失。外匯換成人民幣不受限制,而是現在人民幣換成外匯還是要受到許多限制的。我國畢竟現在還是外匯管制國家。更重要的是,我國資本項目目前尚沒有開放,因此目前的升值還不是正常意義下的升值。不能完全作為一種市場行為,在外匯管制的條件下,是有其特殊性的。因為外匯基本還是“許進入不許出”,一旦資本項目下開放,可以估計到的資本外流將會沖擊人民幣匯率,而各國的金融危機都表明,資本外流是造成已過金融危機的導火索,所以,老百姓傳統的“外匯保值”的理念并沒有過時。交行理財另一位人士張建建議,在美元貶值條件下,增持歐元、日元等強勢貨幣也是應對美元貶值同時又不必結匯的一條可行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