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老公操盤家庭理財 作者:創富人 來源:創富人采編 更新時間:08/26/2005 11:15:00   盧女士→王先生:  小“炒”小鬧擺脫困擾  結婚五年  1998年女兒的出生給我們的小家庭帶來無限歡樂,但是隨著開支的增加,我和先生越來越感到經濟危機,后悔孩子出生前沒多攢點錢,這時迫切地渴望學習理財。先生積極行動,走親訪友討教經驗,認真閱讀財富雜志。我們認真制定家庭計劃,開源節流,但是女兒的開銷不能省。我們都沒有冒險精神,沒想炒股,一致認為存銀行較安穩。  先生辭職找了一家薪水較高的電腦公司,開始有了第一筆銀行儲蓄。在孩子3歲上幼兒園小班前一直由我在家照看,雖然我沒工作,但是省了保姆開支。丈夫兼職做一家小公司的財務,每月可多收入1000元。每月5000元左右收入,除去房租800元,安排好女兒,零存整取2000元,一年有2。4萬。孩子上幼兒園后我找了一份月薪1500元的工作。家庭收入增長,孩子的開銷也增加,每年存款只達到3萬。只要沒大事,小日子尚且安穩。  2003年初我們有存款12萬,先生建議到新區買房,看好前埔北區一套,交了首付10萬。過了半年,為了女兒能上外國語附屬小學,我看中湖濱一里帶戶口的二手房,總價值18萬。丈夫決定轉賣前埔的樓花,沒想到交易后凈得5萬多。一不小心炒房獲利,丈夫看出點門道,大膽找親戚朋友借些錢再湊上積蓄,投資二手房,首付15萬在蓮花三村買下一兩居室。去年初,他趁房價瘋漲時出手,又賺7萬。第三次交易二手房時我們賺了10萬。今年我們在湖濱一里買了兩套二手房,一套自住,一套出租,每月可得租金800元。  與女兒才上幼兒園時相比,現在日子的確是寬裕了一些。在先生的理財經歷中我也有了一些理財心得:腳踏實地,抓準機遇。看來,我也得掌控財權,當一回管家婆。  李女士→陳先生:  儲蓄記賬小額投資  結婚八年  我和先生是大學同學,畢業后一同留在廈門。在學校談戀愛那會兒花的大多是父母的錢,自己兼職掙一些,但是一有錢就花光。工作后,關系穩定了就考慮結婚。首先就要買房,但兩個人的錢湊在一起,竟然還不到5千,連買衛生間都難實現。于是,我們開始了浩大的“造家工程”。直到2002年,我們首付20萬,貸款10年才算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夢想。這一偉大夢想的實現,要歸功于我先生。  先生在金融行業工作,多少有些理財的基礎知識,加上這些年實踐操作,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財經驗。  他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是:“錢財這東西,你不理它,它就不理你”。當年我自認為不會理財,對數字不敏感,把財政大權拱手相讓給先生。當時兩人固定月收入共8千元,先生首先扣下4000元零存整取,一年就將近五萬。每月不定數的加班補貼收入存入活期賬戶,存夠數額我們就買家電。余下4000元,600元付房租,3400元用來生活。  先生還有一個好習慣,每月記賬,針對每月、每季、每年可能的花費編列預算,據此再決定活期存款分配在各項支出的比例。年終還有一筆獎金大約6000元,購買兩人壽險及重大疾病險。第二年,擁有的第一筆五萬元資金,先生投資開放式基金。到了年末,竟得到了比零存整取多得多的回報。當然,投資基金雖然風險大,但若慎重選擇回報率高。經過持續投資,財富得到進一步積累。三年前我們買了房子,薪水也增長了,現在每月還貸1800元,仍然零存整取4000元。基金依然作為投資首選。  手頭的閑錢逐漸寬裕了,先生在預算的之余,偶爾也會請我大方浪漫消費一番咧。這些年來和先生學理財增長了知識,懂得過日子,思維有步驟,做事有計劃。我們的下一個家庭夢想是轎車。 。

熱心網友

盧女士 → 王先生:   小“炒”小鬧 擺脫困擾   結婚五年   1998年女兒的出生給我們的小家庭帶來無限歡樂,但是隨著開支的增加,我和先生越來越感到經濟危機,后悔孩子出生前沒多攢點錢,這時迫切地渴望學習理財。先生積極行動,走親訪友討教經驗,認真閱讀財富雜志。我們認真制定家庭計劃,開源節流,但是女兒的開銷不能省。我們都沒有冒險精神,沒想炒股,一致認為存銀行較安穩。   先生辭職找了一家薪水較高的電腦公司,開始有了第一筆銀行儲蓄。在孩子3歲上幼兒園小班前一直由我在家照看,雖然我沒工作,但是省了保姆開支。丈夫兼職做一家小公司的財務,每月可多收入1000元。每月5000元左右收入,除去房租800元,安排好女兒,零存整取2000元,一年有2。4萬。孩子上幼兒園后我找了一份月薪1500元的工作。家庭收入增長,孩子的開銷也增加,每年存款只達到3萬。只要沒大事,小日子尚且安穩。   2003年初我們有存款12萬,先生建議到新區買房,看好前埔北區一套,交了首付10萬。過了半年,為了女兒能上外國語附屬小學,我看中湖濱一里帶戶口的二手房,總價值18萬。丈夫決定轉賣前埔的樓花,沒想到交易后凈得5萬多。一不小心炒房獲利,丈夫看出點門道,大膽找親戚朋友借些錢再湊上積蓄,投資二手房,首付15萬在蓮花三村買下一兩居室。去年初,他趁房價瘋漲時出手,又賺7萬。第三次交易二手房時我們賺了10萬。今年我們在湖濱一里買了兩套二手房,一套自住,一套出租,每月可得租金800元。   與女兒才上幼兒園時相比,現在日子的確是寬裕了一些。在先生的理財經歷中我也有了一些理財心得:腳踏實地,抓準機遇。看來,我也得掌控財權,當一回管家婆。   李女士 → 陳先生:   儲蓄記賬 小額投資   結婚八年   我和先生是大學同學,畢業后一同留在廈門。在學校談戀愛那會兒花的大多是父母的錢,自己兼職掙一些,但是一有錢就花光。工作后,關系穩定了就考慮結婚。首先就要買房,但兩個人的錢湊在一起,竟然還不到5千,連買衛生間都難實現。于是,我們開始了浩大的“造家工程”。直到2002年,我們首付20萬,貸款10年才算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夢想。這一偉大夢想的實現,要歸功于我先生。   先生在金融行業工作,多少有些理財的基礎知識,加上這些年實踐操作,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財經驗。   他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是:“錢財這東西,你不理它,它就不理你”。當年我自認為不會理財,對數字不敏感,把財政大權拱手相讓給先生。當時兩人固定月收入共8千元,先生首先扣下4000元零存整取,一年就將近五萬。每月不定數的加班補貼收入存入活期賬戶,存夠數額我們就買家電。余下4000元,600元付房租,3400元用來生活。   先生還有一個好習慣,每月記賬,針對每月、每季、每年可能的花費編列預算,據此再決定活期存款分配在各項支出的比例。年終還有一筆獎金大約6000元,購買兩人壽險及重大疾病險。第二年,擁有的第一筆五萬元資金,先生投資開放式基金。到了年末,竟得到了比零存整取多得多的回報。當然,投資基金雖然風險大,但若慎重選擇回報率高。經過持續投資,財富得到進一步積累。三年前我們買了房子,薪水也增長了,現在每月還貸1800元,仍然零存整取4000元。基金依然作為投資首選。   手頭的閑錢逐漸寬裕了,先生在預算的之余,偶爾也會請我大方浪漫消費一番咧。這些年來和先生學理財增長了知識,懂得過日子,思維有步驟,做事有計劃。我們的下一個家庭夢想是轎車。。

熱心網友

盧女士 → 王先生:   小“炒”小鬧 擺脫困擾   結婚五年   1998年女兒的出生給我們的小家庭帶來無限歡樂,但是隨著開支的增加,我和先生越來越感到經濟危機,后悔孩子出生前沒多攢點錢,這時迫切地渴望學習理財。先生積極行動,走親訪友討教經驗,認真閱讀財富雜志。我們認真制定家庭計劃,開源節流,但是女兒的開銷不能省。我們都沒有冒險精神,沒想炒股,一致認為存銀行較安穩。   先生辭職找了一家薪水較高的電腦公司,開始有了第一筆銀行儲蓄。在孩子3歲上幼兒園小班前一直由我在家照看,雖然我沒工作,但是省了保姆開支。丈夫兼職做一家小公司的財務,每月可多收入1000元。每月5000元左右收入,除去房租800元,安排好女兒,零存整取2000元,一年有2。4萬。孩子上幼兒園后我找了一份月薪1500元的工作。家庭收入增長,孩子的開銷也增加,每年存款只達到3萬。只要沒大事,小日子尚且安穩。   2003年初我們有存款12萬,先生建議到新區買房,看好前埔北區一套,交了首付10萬。過了半年,為了女兒能上外國語附屬小學,我看中湖濱一里帶戶口的二手房,總價值18萬。丈夫決定轉賣前埔的樓花,沒想到交易后凈得5萬多。一不小心炒房獲利,丈夫看出點門道,大膽找親戚朋友借些錢再湊上積蓄,投資二手房,首付15萬在蓮花三村買下一兩居室。去年初,他趁房價瘋漲時出手,又賺7萬。第三次交易二手房時我們賺了10萬。今年我們在湖濱一里買了兩套二手房,一套自住,一套出租,每月可得租金800元。   與女兒才上幼兒園時相比,現在日子的確是寬裕了一些。在先生的理財經歷中我也有了一些理財心得:腳踏實地,抓準機遇。看來,我也得掌控財權,當一回管家婆。   李女士 → 陳先生:   儲蓄記賬 小額投資   結婚八年   我和先生是大學同學,畢業后一同留在廈門。在學校談戀愛那會兒花的大多是父母的錢,自己兼職掙一些,但是一有錢就花光。工作后,關系穩定了就考慮結婚。首先就要買房,但兩個人的錢湊在一起,竟然還不到5千,連買衛生間都難實現。于是,我們開始了浩大的“造家工程”。直到2002年,我們首付20萬,貸款10年才算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夢想。這一偉大夢想的實現,要歸功于我先生。   先生在金融行業工作,多少有些理財的基礎知識,加上這些年實踐操作,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財經驗。   他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是:“錢財這東西,你不理它,它就不理你”。當年我自認為不會理財,對數字不敏感,把財政大權拱手相讓給先生。當時兩人固定月收入共8千元,先生首先扣下4000元零存整取,一年就將近五萬。每月不定數的加班補貼收入存入活期賬戶,存夠數額我們就買家電。余下4000元,600元付房租,3400元用來生活。   先生還有一個好習慣,每月記賬,針對每月、每季、每年可能的花費編列預算,據此再決定活期存款分配在各項支出的比例。年終還有一筆獎金大約6000元,購買兩人壽險及重大疾病險。第二年,擁有的第一筆五萬元資金,先生投資開放式基金。到了年末,竟得到了比零存整取多得多的回報。當然,投資基金雖然風險大,但若慎重選擇回報率高。經過持續投資,財富得到進一步積累。三年前我們買了房子,薪水也增長了,現在每月還貸1800元,仍然零存整取4000元。基金依然作為投資首選。   手頭的閑錢逐漸寬裕了,先生在預算的之余,偶爾也會請我大方浪漫消費一番咧。這些年來和先生學理財增長了知識,懂得過日子,思維有步驟,做事有計劃。我們的下一個家庭夢想是轎車。該回答在2005-11-17 10:10:11由回答者修改過。

熱心網友

盧女士 → 王先生:   小“炒”小鬧 擺脫困擾   結婚五年   1998年女兒的出生給我們的小家庭帶來無限歡樂,但是隨著開支的增加,我和先生越來越感到經濟危機,后悔孩子出生前沒多攢點錢,這時迫切地渴望學習理財。先生積極行動,走親訪友討教經驗,認真閱讀財富雜志。我們認真制定家庭計劃,開源節流,但是女兒的開銷不能省。我們都沒有冒險精神,沒想炒股,一致認為存銀行較安穩。   先生辭職找了一家薪水較高的電腦公司,開始有了第一筆銀行儲蓄。在孩子3歲上幼兒園小班前一直由我在家照看,雖然我沒工作,但是省了保姆開支。丈夫兼職做一家小公司的財務,每月可多收入1000元。每月5000元左右收入,除去房租800元,安排好女兒,零存整取2000元,一年有2。4萬。孩子上幼兒園后我找了一份月薪1500元的工作。家庭收入增長,孩子的開銷也增加,每年存款只達到3萬。只要沒大事,小日子尚且安穩。   2003年初我們有存款12萬,先生建議到新區買房,看好前埔北區一套,交了首付10萬。過了半年,為了女兒能上外國語附屬小學,我看中湖濱一里帶戶口的二手房,總價值18萬。丈夫決定轉賣前埔的樓花,沒想到交易后凈得5萬多。一不小心炒房獲利,丈夫看出點門道,大膽找親戚朋友借些錢再湊上積蓄,投資二手房,首付15萬在蓮花三村買下一兩居室。去年初,他趁房價瘋漲時出手,又賺7萬。第三次交易二手房時我們賺了10萬。今年我們在湖濱一里買了兩套二手房,一套自住,一套出租,每月可得租金800元。   與女兒才上幼兒園時相比,現在日子的確是寬裕了一些。在先生的理財經歷中我也有了一些理財心得:腳踏實地,抓準機遇。看來,我也得掌控財權,當一回管家婆。   李女士 → 陳先生:   儲蓄記賬 小額投資   結婚八年   我和先生是大學同學,畢業后一同留在廈門。在學校談戀愛那會兒花的大多是父母的錢,自己兼職掙一些,但是一有錢就花光。工作后,關系穩定了就考慮結婚。首先就要買房,但兩個人的錢湊在一起,竟然還不到5千,連買衛生間都難實現。于是,我們開始了浩大的“造家工程”。直到2002年,我們首付20萬,貸款10年才算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夢想。這一偉大夢想的實現,要歸功于我先生。   先生在金融行業工作,多少有些理財的基礎知識,加上這些年實踐操作,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財經驗。   他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是:“錢財這東西,你不理它,它就不理你”。當年我自認為不會理財,對數字不敏感,把財政大權拱手相讓給先生。當時兩人固定月收入共8千元,先生首先扣下4000元零存整取,一年就將近五萬。每月不定數的加班補貼收入存入活期賬戶,存夠數額我們就買家電。余下4000元,600元付房租,3400元用來生活。   先生還有一個好習慣,每月記賬,針對每月、每季、每年可能的花費編列預算,據此再決定活期存款分配在各項支出的比例。年終還有一筆獎金大約6000元,購買兩人壽險及重大疾病險。第二年,擁有的第一筆五萬元資金,先生投資開放式基金。到了年末,竟得到了比零存整取多得多的回報。當然,投資基金雖然風險大,但若慎重選擇回報率高。經過持續投資,財富得到進一步積累。三年前我們買了房子,薪水也增長了,現在每月還貸1800元,仍然零存整取4000元。基金依然作為投資首選。   手頭的閑錢逐漸寬裕了,先生在預算的之余,偶爾也會請我大方浪漫消費一番咧。這些年來和先生學理財增長了知識,懂得過日子,思維有步驟,做事有計劃。我們的下一個家庭夢想是轎車。。

熱心網友

盧女士 → 王先生:   小“炒”小鬧 擺脫困擾   結婚五年   1998年女兒的出生給我們的小家庭帶來無限歡樂,但是隨著開支的增加,我和先生越來越感到經濟危機,后悔孩子出生前沒多攢點錢,這時迫切地渴望學習理財。先生積極行動,走親訪友討教經驗,認真閱讀財富雜志。我們認真制定家庭計劃,開源節流,但是女兒的開銷不能省。我們都沒有冒險精神,沒想炒股,一致認為存銀行較安穩。   先生辭職找了一家薪水較高的電腦公司,開始有了第一筆銀行儲蓄。在孩子3歲上幼兒園小班前一直由我在家照看,雖然我沒工作,但是省了保姆開支。丈夫兼職做一家小公司的財務,每月可多收入1000元。每月5000元左右收入,除去房租800元,安排好女兒,零存整取2000元,一年有2。4萬。孩子上幼兒園后我找了一份月薪1500元的工作。家庭收入增長,孩子的開銷也增加,每年存款只達到3萬。只要沒大事,小日子尚且安穩。   2003年初我們有存款12萬,先生建議到新區買房,看好前埔北區一套,交了首付10萬。過了半年,為了女兒能上外國語附屬小學,我看中湖濱一里帶戶口的二手房,總價值18萬。丈夫決定轉賣前埔的樓花,沒想到交易后凈得5萬多。一不小心炒房獲利,丈夫看出點門道,大膽找親戚朋友借些錢再湊上積蓄,投資二手房,首付15萬在蓮花三村買下一兩居室。去年初,他趁房價瘋漲時出手,又賺7萬。第三次交易二手房時我們賺了10萬。今年我們在湖濱一里買了兩套二手房,一套自住,一套出租,每月可得租金800元。   與女兒才上幼兒園時相比,現在日子的確是寬裕了一些。在先生的理財經歷中我也有了一些理財心得:腳踏實地,抓準機遇。看來,我也得掌控財權,當一回管家婆。   李女士 → 陳先生:   儲蓄記賬 小額投資   結婚八年   我和先生是大學同學,畢業后一同留在廈門。在學校談戀愛那會兒花的大多是父母的錢,自己兼職掙一些,但是一有錢就花光。工作后,關系穩定了就考慮結婚。首先就要買房,但兩個人的錢湊在一起,竟然還不到5千,連買衛生間都難實現。于是,我們開始了浩大的“造家工程”。直到2002年,我們首付20萬,貸款10年才算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夢想。這一偉大夢想的實現,要歸功于我先生。   先生在金融行業工作,多少有些理財的基礎知識,加上這些年實踐操作,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財經驗。   他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是:“錢財這東西,你不理它,它就不理你”。當年我自認為不會理財,對數字不敏感,把財政大權拱手相讓給先生。當時兩人固定月收入共8千元,先生首先扣下4000元零存整取,一年就將近五萬。每月不定數的加班補貼收入存入活期賬戶,存夠數額我們就買家電。余下4000元,600元付房租,3400元用來生活。   先生還有一個好習慣,每月記賬,針對每月、每季、每年可能的花費編列預算,據此再決定活期存款分配在各項支出的比例。年終還有一筆獎金大約6000元,購買兩人壽險及重大疾病險。第二年,擁有的第一筆五萬元資金,先生投資開放式基金。到了年末,竟得到了比零存整取多得多的回報。當然,投資基金雖然風險大,但若慎重選擇回報率高。經過持續投資,財富得到進一步積累。三年前我們買了房子,薪水也增長了,現在每月還貸1800元,仍然零存整取4000元。基金依然作為投資首選。   手頭的閑錢逐漸寬裕了,先生在預算的之余,偶爾也會請我大方浪漫消費一番咧。這些年來和先生學理財增長了知識,懂得過日子,思維有步驟,做事有計劃。我們的下一個家庭夢想是轎車。。

熱心網友

本基金秉承“價值投資,穩健規范”的投資理念,通過充分的分散化組合消除非系統性風險,通過積極的公司選擇獲取穩定的紅利分配和資本增值收益。 在股票投資方面,本基金認為,在我國宏觀經濟仍將持續高速增長的環境下,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相當部分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對于上市公司的股票,在市場合理定價的基礎上,長期持有,能夠獲取與其風險相對應的較為穩定的投資收益,包括現金紅利分配和資本增值收益,這些公司即本基金所指的收益型公司。而市場真實收益率的波動,短期內往往會大于公司內在價值的變化,價值投資者可以利用兩者的差異,在不承擔多余市場風險的條件下,獲取高于市場平均的收益。因此,本基金將在對上市公司經營和財務狀況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適當的估值模型進行定價分析并以此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在債券投資方面,本基金綜合平衡不同債券的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動性,希望通過長期持有獲得穩定的現金利息收益,更好地降低基金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同時,根據不同發行人和不同期限債券間到期收益率、即期收益率、遠期收益率之間的結構性差異,積極尋求風險套利和無風險套利機會。

熱心網友

盧女士 → 王先生:   小“炒”小鬧 擺脫困擾   結婚五年   1998年女兒的出生給我們的小家庭帶來無限歡樂,但是隨著開支的增加,我和先生越來越感到經濟危機,后悔孩子出生前沒多攢點錢,這時迫切地渴望學習理財。先生積極行動,走親訪友討教經驗,認真閱讀財富雜志。我們認真制定家庭計劃,開源節流,但是女兒的開銷不能省。我們都沒有冒險精神,沒想炒股,一致認為存銀行較安穩。   先生辭職找了一家薪水較高的電腦公司,開始有了第一筆銀行儲蓄。在孩子3歲上幼兒園小班前一直由我在家照看,雖然我沒工作,但是省了保姆開支。丈夫兼職做一家小公司的財務,每月可多收入1000元。每月5000元左右收入,除去房租800元,安排好女兒,零存整取2000元,一年有2。4萬。孩子上幼兒園后我找了一份月薪1500元的工作。家庭收入增長,孩子的開銷也增加,每年存款只達到3萬。只要沒大事,小日子尚且安穩。   2003年初我們有存款12萬,先生建議到新區買房,看好前埔北區一套,交了首付10萬。過了半年,為了女兒能上外國語附屬小學,我看中湖濱一里帶戶口的二手房,總價值18萬。丈夫決定轉賣前埔的樓花,沒想到交易后凈得5萬多。一不小心炒房獲利,丈夫看出點門道,大膽找親戚朋友借些錢再湊上積蓄,投資二手房,首付15萬在蓮花三村買下一兩居室。去年初,他趁房價瘋漲時出手,又賺7萬。第三次交易二手房時我們賺了10萬。今年我們在湖濱一里買了兩套二手房,一套自住,一套出租,每月可得租金800元。   與女兒才上幼兒園時相比,現在日子的確是寬裕了一些。在先生的理財經歷中我也有了一些理財心得:腳踏實地,抓準機遇。看來,我也得掌控財權,當一回管家婆。   李女士 → 陳先生:   儲蓄記賬 小額投資   結婚八年   我和先生是大學同學,畢業后一同留在廈門。在學校談戀愛那會兒花的大多是父母的錢,自己兼職掙一些,但是一有錢就花光。工作后,關系穩定了就考慮結婚。首先就要買房,但兩個人的錢湊在一起,竟然還不到5千,連買衛生間都難實現。于是,我們開始了浩大的“造家工程”。直到2002年,我們首付20萬,貸款10年才算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夢想。這一偉大夢想的實現,要歸功于我先生。   先生在金融行業工作,多少有些理財的基礎知識,加上這些年實踐操作,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財經驗。   他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是:“錢財這東西,你不理它,它就不理你”。當年我自認為不會理財,對數字不敏感,把財政大權拱手相讓給先生。當時兩人固定月收入共8千元,先生首先扣下4000元零存整取,一年就將近五萬。每月不定數的加班補貼收入存入活期賬戶,存夠數額我們就買家電。余下4000元,600元付房租,3400元用來生活。   先生還有一個好習慣,每月記賬,針對每月、每季、每年可能的花費編列預算,據此再決定活期存款分配在各項支出的比例。年終還有一筆獎金大約6000元,購買兩人壽險及重大疾病險。第二年,擁有的第一筆五萬元資金,先生投資開放式基金。到了年末,竟得到了比零存整取多得多的回報。當然,投資基金雖然風險大,但若慎重選擇回報率高。經過持續投資,財富得到進一步積累。三年前我們買了房子,薪水也增長了,現在每月還貸1800元,仍然零存整取4000元。基金依然作為投資首選。   手頭的閑錢逐漸寬裕了,先生在預算的之余,偶爾也會請我大方浪漫消費一番咧。這些年來和先生學理財增長了知識,懂得過日子,思維有步驟,做事有計劃。我們的下一個家庭夢想是轎車。。

熱心網友

盧女士 → 王先生:   小“炒”小鬧 擺脫困擾   結婚五年   1998年女兒的出生給我們的小家庭帶來無限歡樂,但是隨著開支的增加,我和先生越來越感到經濟危機,后悔孩子出生前沒多攢點錢,這時迫切地渴望學習理財。先生積極行動,走親訪友討教經驗,認真閱讀財富雜志。我們認真制定家庭計劃,開源節流,但是女兒的開銷不能省。我們都沒有冒險精神,沒想炒股,一致認為存銀行較安穩。   先生辭職找了一家薪水較高的電腦公司,開始有了第一筆銀行儲蓄。在孩子3歲上幼兒園小班前一直由我在家照看,雖然我沒工作,但是省了保姆開支。丈夫兼職做一家小公司的財務,每月可多收入1000元。每月5000元左右收入,除去房租800元,安排好女兒,零存整取2000元,一年有2。4萬。孩子上幼兒園后我找了一份月薪1500元的工作。家庭收入增長,孩子的開銷也增加,每年存款只達到3萬。只要沒大事,小日子尚且安穩。   2003年初我們有存款12萬,先生建議到新區買房,看好前埔北區一套,交了首付10萬。過了半年,為了女兒能上外國語附屬小學,我看中湖濱一里帶戶口的二手房,總價值18萬。丈夫決定轉賣前埔的樓花,沒想到交易后凈得5萬多。一不小心炒房獲利,丈夫看出點門道,大膽找親戚朋友借些錢再湊上積蓄,投資二手房,首付15萬在蓮花三村買下一兩居室。去年初,他趁房價瘋漲時出手,又賺7萬。第三次交易二手房時我們賺了10萬。今年我們在湖濱一里買了兩套二手房,一套自住,一套出租,每月可得租金800元。   與女兒才上幼兒園時相比,現在日子的確是寬裕了一些。在先生的理財經歷中我也有了一些理財心得:腳踏實地,抓準機遇。看來,我也得掌控財權,當一回管家婆。   李女士 → 陳先生:   儲蓄記賬 小額投資   結婚八年   我和先生是大學同學,畢業后一同留在廈門。在學校談戀愛那會兒花的大多是父母的錢,自己兼職掙一些,但是一有錢就花光。工作后,關系穩定了就考慮結婚。首先就要買房,但兩個人的錢湊在一起,竟然還不到5千,連買衛生間都難實現。于是,我們開始了浩大的“造家工程”。直到2002年,我們首付20萬,貸款10年才算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夢想。這一偉大夢想的實現,要歸功于我先生。   先生在金融行業工作,多少有些理財的基礎知識,加上這些年實踐操作,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財經驗。   他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是:“錢財這東西,你不理它,它就不理你”。當年我自認為不會理財,對數字不敏感,把財政大權拱手相讓給先生。當時兩人固定月收入共8千元,先生首先扣下4000元零存整取,一年就將近五萬。每月不定數的加班補貼收入存入活期賬戶,存夠數額我們就買家電。余下4000元,600元付房租,3400元用來生活。   先生還有一個好習慣,每月記賬,針對每月、每季、每年可能的花費編列預算,據此再決定活期存款分配在各項支出的比例。年終還有一筆獎金大約6000元,購買兩人壽險及重大疾病險。第二年,擁有的第一筆五萬元資金,先生投資開放式基金。到了年末,竟得到了比零存整取多得多的回報。當然,投資基金雖然風險大,但若慎重選擇回報率高。經過持續投資,財富得到進一步積累。三年前我們買了房子,薪水也增長了,現在每月還貸1800元,仍然零存整取4000元。基金依然作為投資首選。   手頭的閑錢逐漸寬裕了,先生在預算的之余,偶爾也會請我大方浪漫消費一番咧。這些年來和先生學理財增長了知識,懂得過日子,思維有步驟,做事有計劃。我們的下一個家庭夢想是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