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 電 我曾和一個無形的人握手,一聲慘叫我的手被燙傷留下了烙印當我和那些有形的人握手,一聲慘叫它們的手被燙傷留下了烙印我不敢再和別人握手總把手藏在背后可當我祈禱上蒼,雙手合十一聲慘叫在我的內心深處留下了烙印

熱心網友

我想這首詩之所以難懂,是因為它有許多的隱喻。在我看來,其隱喻如下:1、觸電:明白歷史真相,看清人、知道事物本來面目。2、無形的人:歷史和現實的真相。3、握手:接觸了解,知道真相。4、慘叫:恍然大悟之后的“哦”原來如此!5、被燙傷:先前的想法得以徹底轉變,內心受到震撼,觀念發生轉變,產生疑慮。6、烙印:思想轉變的歷程、軌跡。7、有形的人:真實地存在于身邊的人。8、雙手合十:自我拷問,自我質問,將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對比,將自己的肉體和精神對比。 我認為明白了以上的隱喻,這首詩的意思就很清楚明白了,不需要再??裊稅桑?

熱心網友

對于不同的人,不同年齡的人,或者說人在自己的不同階段,對詩的理解可能也是不同的,所以,我認為你應該自己去理解!對一件事物的理解人與人是不同的,還是自己去理解把!

熱心網友

試就此詩分析北島詩歌特點: 1、詩歌風格的冷峻。北島詩的“質地”是堅硬的,是“黑色”的。風格冷峻而理性。他的詩表現了強烈的否定意識,強烈的懷疑、批判精神。這種懷疑和批判,不只是針對所處的環境,而且也涉及人自身的分裂狀況;這是北島深刻的地方。從此詩中看,他被無形的人燙傷,轉而又燙傷其他人,已經令人驚訝,誰知獨處時雙手合十,也會被自己燙傷,由此可見北島對自己和他人毫不容情的審視、懷疑和批判。2、詩歌技藝的精妙。他在詩歌技藝方面,是通過對畫面、鏡頭(包括音響等)的組接,實現對時空關系的重新處理。三節詩的鏡頭處理,剪接的是最凝煉和最抽象的畫面:手和手的接觸、慘叫、燙傷、烙印。幾組畫面的反復出現,顯示了本詩中意象具有的象征性。“鏡頭”— 也就是詩的意象。在北島這首詩里,意象的使用十分自覺,他使用的意象,也大多帶有某種程度的象征性。這種“象征性”,靠反復出現,類乎音樂的賦格、奏鳴曲方式來實現的。至于手和手的接觸、慘叫、燙傷象征著什么,你可以自己試著想一想:一種氛圍?一種粗暴的思想?四周冷酷的眼神?無情的價值觀?生活觀?世界觀?它們在所有接觸過的身體和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這種燙傷和烙印還在以手與手的接觸與相握中不斷往下延伸、擴大、、、、、即使詩中人已經知道不可以再這樣,永不再與他人握手,把手藏起來,可是,獨處時,他雙手合什祈禱上天,訴說自己美好而善良的愿望,還是會被自己燙傷、、、、、、何其可悲而脆弱的生命?何等絕望的處境?何等堅硬冷酷的傷害????作者沒有柔弱的語言,沒用憂傷的情緒,每一個詞都冷峻而又堅硬,但我們仍然可以在其中讀出人——作為一個凡胎肉體的人生存的空間是何等冷酷而荒謬,心中又是何等荒涼!3、悖論式的情境詩中意象自身,就有著對立的,悖論的因素。它所要展示的是兩方面的狀況:一是環境,現實處境,一是人的行動和內心狀況。這兩方面恰恰是相對的,詩中人伸出手去,是渴望得到外界的友好,但得到的偏偏是慘叫和燙傷。詩中人與他人握手,也是希望給予他人友善,諷刺的是事與愿違,偏偏只能給予別人傷害和慘叫(不是不想給予友愛,而是不能,在生命的成長中,只學會了傷害,沒有學會愛,在表達愛的時候,只能給予傷害!在此,北島描述人生存的現實和生存的意義極為荒謬、悲哀)。不能愛他人,愛自己總可以嗎?可是,就連獨處時想脆弱一下,想祈求上蒼,都沒有可能了!!!啊,他已經喪失了愛自己、愛他人的能力,那無情的電流,深深地燙傷了他的內心,永遠留下了傷痕、、、、、、愿望和現實的對立,良好的意愿非但不能帶來美好的現實,反而將詩中人深深地傷害、、、、、、由此可見北島對人生存環境的深刻理解、對人性的深刻剖析、對人生荒謬的深刻認識。據說此詩是北島前期詩。你從哪里挖出來的?呵呵,懶鬼,自己為什么不去查資料,認真研讀一下?。

熱心網友

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