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外灘之“外” 外灘的“外”應是“外國”之“外”。在明代,老百姓把外灘叫黃浦灘。到1860年,咸豐皇帝開始把外國人叫外洋國人,李鴻章在上海辦了個外國語學院,稱為外國語學堂,“外國”這個詞開始在社會上廣泛使用。19世紀末,寶順洋行登了一則廣告,使用“外灘”代替“黃浦灘”。 外灘之“灘” 按照中國傳統,河流兩旁的延伸部分被稱為“灘”,外灘的“灘”就是這個意思。1843年的外灘是指外灘公園之灘,可以說是個不死不活的長灘,當時那里建了大量的私人碼頭。后來英國人發布一條命令,對所有的私人碼頭均不承認,并用鋼筋混凝土筑了一條浚浦線,外灘的岸線從此固定下來。外灘一開始是英國人專管領地,后來美國人進入干涉,外灘變成了公共租界,就成了公灘,也就是現在這樣一個社會公共空間。 外灘的翻譯 The bund”并不是外灘的英譯,對英國人來講,“the bund”也是外來語。中世紀時,奧斯曼帝國東征,阿拉伯中一個叫帕西的民族逃到印度,英國人到印度后,叫帕西人介紹東方的河灘,帕西人稱之:the bund。英國人來到上海后,就借用了“The bund”。。
熱心網友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