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景駿,司農(nóng)少卿弘機孫。中明經(jīng),神龍中,歷肥鄉(xiāng)令。縣北瀕漳,連年泛濫,人苦之。舊防迫漕渠,雖峭岸,隨即懷決。景駿相地勢,益南千步,因高筑障,水至堤趾輒去,其北燥為腴田。又維艚以梁其上,而廢長橋,功少費約,后遂為法。方河北饑,身巡閭里,勸人通有無,教導撫循,縣民獨免流散。及去,人立石著其功。后為貴鄉(xiāng)令,有母子相訟者,景駿曰:“令少不天,常自痛。爾幸有親,而忘孝耶?教之不孚,令之罪也。”因嗚咽流涕,付授《孝經(jīng)》,使習大義。于是母子感悟,請自新,遂為孝子。 景駿后數(shù)年為趙州長史,道出肥鄉(xiāng),民喜,爭奏酒食迎犒。有小兒亦在中,景駿曰:“方兒曹未生,而吾去邑,非有舊恩,何故來?”對曰:“耆老為我言,學坊廬、館舍、橋障皆公所治,意公為古人,今幸親見,所以來。”景駿為留終日。后遷房州刺史,州窮險,有蠻夷風,無學校,好祀淫鬼。景駿為諸生貢舉,通隘道,作傳舍,罷祠房無名者。景駿之治民,求所以便之,類如此。(《新唐書•循吏傳》)
熱心網(wǎng)友
剛才譯了一下,因字數(shù)太多,被“作廢”了。稍等,我再譯。譯文:韋景駿是司農(nóng)少卿弘機的孫子。因通曉五經(jīng)而考中了進士,在神龍年間,做了好幾年肥鄉(xiāng)縣令。肥鄉(xiāng)縣北部靠近漳河,河水連年泛濫,人民苦不堪言。原來的堤防離漕渠太近,雖然筑得很高,但水一沖就壞,堤就決口了。景駿考察地勢,在河南離岸邊一千步的地方,就著高的地勢筑起了攔水壩。河水漲到了堤壩腳下就退去了,而堤壩北邊的水干了以后,就又變成了肥沃的土地。又把運貨的木船用繩子捆得牢牢地做成大梁橫臥在堤壩上,就把原來的長橋廢棄不用了。花的功夫少,費用也小,但效果不錯,后來人們就以此為典范。正巧河北發(fā)生了饑荒,他就親自到鄉(xiāng)里巡視,引導人民互通有無買賣糧食,教導大家扶貧濟困,該縣的百姓很幸運地獨獨避免了到處流浪、散落異鄉(xiāng)的苦難。等到他卸任離開的時候,當?shù)厝嗣駱浔碚盟墓儭:髞碜鲑F鄉(xiāng)縣令,有母子倆互相指控打起了官司。景駿說:“我小時候父母死得早,現(xiàn)在自己還常常感到痛惜。你現(xiàn)在很幸運有親人,但怎么會忘掉了盡孝呢?對父母要孝順的教育不普及,是我做縣令的罪過。”說到這里,就流下了痛苦的眼淚,哽咽得說不出話來。最后給了他們一本《孝經(jīng)》,讓做兒子的好好學習怎樣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于是那母子倆很感動,兒子也很慚愧,請求回家悔過自新,后來就成了一個大孝子。 景駿后來做了好幾年的趙州長史,有公事路過肥鄉(xiāng)的時候,老百姓很高興,爭先恐后地湊集了酒食迎接他慰問他。有個小孩子也在里面,景駿就說:“你還出生的時候,我就離開了肥鄉(xiāng),你沒有我原來的恩啊,為什么也來呢?”孩子回答說:“老爺爺們告訴我說,學校的房子、招待客人的房子以及橋啊堤壩啊全是您給修的,我還以為您是古代的人呢。今天有幸親眼見到您,所以來的啊。”景駿很是感動,居然留在那邊和當?shù)氐陌傩蘸攘艘惶斓木啤:髞砩畏恐荽淌罚數(shù)睾芨F,交通又不便,還很有蠻夷的風俗。沒有學校,喜歡祭祀敬鬼。景駿就替那些讀書人介紹到上面去考試求功名,還打通了狹隘的道路,修造了招待客人的房子,把沒有用處的祭祀房子廢棄不用。景駿管理百姓,尋求讓他們感到方便的措施,大體上像這樣。注:可能還有錯誤的,請不吝指出。我喜歡翻譯題。祝你學習愉快!。
熱心網(wǎng)友
對不起,小人無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