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介紹肉炸醬和雞蛋炸醬都怎么做,謝謝!

熱心網友

炸醬兩個關鍵,第一是原料肉和醬,肉一定要選前肩,因為前肩肌肉組織間筋膜較多,屬肥瘦相間,口感極佳;醬一定選北京桂磬齋的黃醬,那是公認的一個棒,(現在我還推薦一種改良的炸醬作法,就是選“富記豆瓣醬”它有點甜,但絕對能吃出老北京小時候的味來)。 再說如何把肉改刀。一定要切丁,還好,這幾位還真沒出主意讓使肉沫的。第二步關鍵是“炒醬”。肉下鍋后,用的是干煸的手法,小火把肉丁煸“酥”,也就是少有水分后,下蒜末炒香后放醬,小火慢熬,等醬“吐油”后,撒蔥花起鍋。對了,現在的黃醬面粉的成份太多了,炒熟后多發苦,克服這一點,我的經驗是在煸炒肉時放些糖,這些炒的過程中,糖會有部分因高溫變質轉為焦糖,大大增加了肉的香味,大家不妨試試。

熱心網友

黃醬用水化開,豬肉切小丁。點火放入油燒熱,放一枚八角炸至發紅撈出,放進肉丁炒熟,把黃醬緩緩倒入鍋內,加入少許白糖和小蔥花,順一個方向攪,炒至肉醬變稠時加味精出鍋。吃面時再拌上黃瓜絲 銀芽 胡蘿卜絲就可以了

熱心網友

主料:大醬,肉丁配料:蒜薹或長豆角切末,植物油,味精,料酒,黃瓜(切條)以上主料,配料根據個人喜好自由定量做法:將油燒熱,放入肉丁炒香,加入料酒,大醬,炒出香味,注意不要炒糊,加入水適量,改小火炒,水快燒干時,放入蒜薹末或豆角末,翻炒片刻,起鍋加味精。即成。黃瓜條為吃面時一起食用。鮮香可口。

熱心網友

豬肉丁炸醬豬肉丁150克,黃醬40克,蔥末、黃酒、 麻油、豬油、白糖、醬油、味精各適量。 做法: ①炒鍋燒熱,油燒至八成熱,放蔥末,炸出香味,再放入豬肉丁煸炒片刻,加黃醬、黃酒煸炒,炒至豬肉熟,待肉與醬分離時,加白糖,再續炒片刻,加味精,淋上麻油即成.雞蛋醬就是把肉丁換成雞蛋.①炒鍋燒熱,油燒至八成熱,放蔥末,炸出香味,再放入打好的雞蛋煸炒片刻,加黃醬、黃酒煸炒十分鐘,加白糖,再續炒片刻,加味精,淋上麻油即成.

熱心網友

材料:黃醬,蔥蒜,瘦肉,油準備:蒜一剖4瓣,蔥切末,肉切小丁做法:熱油,快冒煙時候下蔥蒜,抄出香味下肉丁,肉丁變色了下黃醬 (如果買的是干醬下鍋之前要用水調稀,稀醬就可以直接放了) 然后看醬略微冒泡了就關小火,炸一會,中間要慢慢覺動,以免干鍋雞蛋醬就是把幾個雞蛋打散,什么都不要加,熱油,然后下雞蛋,下了就用筷子輕輕的攪散,注意火不要太大,油也別放太多,然后倒進一點水,一點點,半湯勺(為了掉出雞蛋味道)很快就冒泡,然后就倒醬油,倒很多,然后咕嘟一會兒就行了都是看我奶奶做的,希望你能有用

熱心網友

我沒有做過炸醬面, 但是給你找了唐魯孫隨筆集之《酸甜苦辣咸里的炸醬面。----------------------------------------------------------------------請您試一試新法炸醬面   北方人喜歡吃炸醬面,那是最普通的面食,本不足奇,可是近幾年來江浙湖廣的朋友,似乎也對炸醬面發生興趣,就是臺省同胞近來下小館,不叫米粉貢丸,而叫打鹵炸醬面也屢見不鮮!   不久以前白中錚兄在萬象版寫了一篇炸醬面,區區為了湊熱鬧也談了打鹵面,最近有一位讀者斐伯言來信說,他照我們所說如法炮制,打鹵炸醬居然做得都非常成功,以云南蒙自人做炸醬打鹵面,請北方朋友吃,結果頗得好評,所以特地寫信來問,炸醬面還有別的做法沒有,下回約朋友小敘也好再露一手。   做炸醬面可以隨人喜好,加上配料,不過有兩樣配料,以我個人的口味來說,還是以不加為是,一是花生米,二是豆腐干,肉丁炸醬加上花生米軟硬夾雜,非但有礙咀嚼,甚至於互不相侔,也不對味。肉末加豆腐干,奪味不說,似乎跟面一拌,面總覺著不是炸醬面了。說句良心話,對於這種非驢非馬的炸醬,深感實在無法欣賞,可是武漢三鎮,上溯皖南蘇北,炸醬面真有不少加豆腐干,還楞說是北平做法,那真是天曉得了。   舍間在炸醬面吃膩了的時候,研究出一種新法作醬,不用肉丁肉末,而用蝦米和雞蛋,渤海灣青島煙臺沿海一帶有一種小蝦米,北平海味店稱它「小金鉤」,只有兩叁分長,通體瑩赤,雖然體積細小,可是蝦皮褪得非常乾 ,別看蝦小,可是鮮度極高,吃得時候用滾水泡上半天,蝦肉才能同軟,雞蛋另外炒好打散,蔥姜邊鍋將醬炸透,然後把雞蛋蝦米一塊下鍋炒好,拿來拌面,吃這種面宜於吃不過水的鍋挑,面條不能太細,醬要炸得稀一點,若是醬太乾,面太細,挑在碗拌不開,就不好吃啦。小金鉤雞蛋炸醬,既經濟又省事,喜歡吃炸醬面的朋友不妨試試。   另外一種是鹵蝦炸醬,關東鹵蝦是全國聞名的,東北的鹵蝦小菜、鹵蝦油,不但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各大城市有得賣,就是遠至云貴四川大熱的土產店也不時有關東鹵蝦油出售,至於關東的鹵蝦醬,恐怕除了東北,只有平津才能買得到昵!   喜歡吃魚蝦,對海鮮有研究的朋友有人認為,不論江湖河海,凡是能吃的鱗介類,熱帶的不如溫帶的,溫帶的不如寒帶的,越往北,肉越細味越鮮,證之松花江白魚的肥嫩,哈爾濱大螃蟹的鮮腴,都非亞熱帶地區水產所能比擬,這種論調似乎是言之有據,頗有道理。福建蝦油也是頗有名氣的,廣東蝦醬更是粵省特產,油也好醬也好,要是跟關東鹵蝦一比,那就味道各有不同了。梁均默(寒操)生前是我們一群饞人所公認老饕中大老,他對飲饌的品評沒有地域觀念,只要好吃,不分中西,不論南北,他都列為珍品上味的,用關東鹵蝦炸出醬來拌面,他認為比嶺南蝦醬鮮醇味永,不過關東鹵蝦,北人嗜咸,所以用來炸醬,似乎口味略重了些,廣東有一種罐頭什錦仔姜又叫生姜蕎頭,甘濡漬露,酸里帶甜,加上一點蕎頭湯來拌面,丹醴湛溢,爽口增香,的確別有一番滋味。   來臺卅年,早幾年在市面上還可以買到看港九龍“冠益廠”出品的蝦醬,後來慢慢由缺貨而斷檔了,取而代之的是澎湖的蝦醬,最近走遍各超級市場,就是澎湖蝦醬也絕跡了。   另外有一種用黃魚紅燒之後,除骨剔刺用魚肉來拌面,雖然不是炸醬面,可是鮮腴適口,比一般炸醬尤有過之。平津一帶在端午前後,黃魚就大量上市了,天津平素就講究吃熬魚貼鍋子,到了黃魚季,少不得要大吃幾頓來解饞。北平到了黃魚季,一定要接姑奶奶回娘家,好好吃頓紅燒黃魚,因為到人家做兒媳婦,每逢有好吃的,必定是先敬老,後讓小,什麼吃食都不能痛痛快快大吃一頓,所以自已的父母就借吃黃魚為題目,把女兒接回娘家,大快朵頤一番,這種大鍋大量的紅燒黃魚,汁稠味厚,去骨擇刺,把剔出來黃魚的蒜瓣肉,摻入少許豬油渣,加少許蝦子油回鍋再燒,拿來拌面,鮮美溫淳,清腴而爽,比起炸醬又別是一番滋味。臺灣近海,金門黃魚尤以鮮美馳名遐邇,價錢又非常廉宜,凡我同好不妨換換口味,做頓黃魚面吃,必定覺得不錯呢! 。

熱心網友

老北京炸醬面是北京富有特色的食物之一。最先知道炸醬面這個詞的時候,是在西祠與一位ID為老北京炸醬面的網友相識。那時老扎(網友老北京炸醬面的妮稱)就一個勁的逗我,關于北京炸醬面如何好吃的種種。并說有機會去北京,定要嘗嘗正宗的北京炸醬面。 南京,我所在的城市屬于南方,地處長江以南,中下游地區,對于北方來說也算得上是江南。雖說這全國各地的玩意,基本每個城市都會沾有一點,大連的串烤魷魚,臺灣的煮魚丸,新疆的羊肉串,大盤雞,手抓羊肉,山西的肉夾饃,還有那少數民族的土雞宴,廣東的生猛海鮮,潮州菜,湘菜等等。但在南京我卻從未有幸吃過北京的炸醬面,不知是我在自己的地盤上逛的不夠深,走的不夠遠,聽的不夠多,可就是沒有朋友和我提起過南京有北京的炸醬面,在這里順提一下,如果有哪位看到此文,知道南京哪有北京炸醬面的話,還請與我聯系,以解我相思之苦。 上月去北京游玩,定要朋友帶我去嘗嘗北京的特色小吃,豆汁,芥末墩,驢打滾,面茶,茶湯等等一些大多從未見過也叫不上名字的東西。自然北京炸醬面也在我點吃的行列當中。 隨著小二的一聲叫囂,端來一大堆小碟,大碗的東西,隨著他熟練的手法,將小碟中的佐料放入有著熱面條的大碗中,朋友將大碗放在我面前,笑說,這就是你一直鬧著要吃的炸醬面。我低頭仔細看看,其中有黃瓜且是生的,蔥末,姜末,細細條條,粉粉碎碎的一大堆,還有濃醬,聞聞卻也是香氣撲鼻。同食的人介紹說,這炸醬面做法還有講究。面得又粗又有咬勁,聽說還是手工做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同那蘭州拉面一個系列的,這醬是用油炒的,一般用黃醬,放入油鍋炒,再將泡好的香茹切成丁也放入鍋內一起炒作,甚于這炸醬時放不放鹽,糖之類的,我也不大清楚,只見那炸醬在燈光的作用下,似也閃閃發光,令我食欲大開,雖前陣剛喝過大半碗豆汁,及一些別的東西,不過為了我一直念念不忘的老北京炸醬面,今晚就算撐破肚皮也算是一值。 這面沒有湯水,就像吃涼面一樣,是拌著吃的,當下將筷下拿起,將面條,炸醬,佐料統統攪在一起,挑起一筷子的面條往嘴里送,吃后叭吧叭吧嘴巴,感覺挺不錯的,炸醬里面似乎還有肉末,挺香,味道也不錯,比自己在家做的醬要好吃,還有那些小碟中的佐料,有細細長長的,有末狀的,有丁狀的,有些看得出是蔥末,姜末,蒜末,黃瓜丁之類,但有些卻分不出是什么。只覺得與自己平日里吃的面條不一樣。 北方與南方的區別,不止在于氣候,溫度,還有飲食,文化,習俗等,北京的東西似乎都是些大塊的,房子也是寬寬的,感覺很厚實,像城墻,不似南方,樓都是細長的,北京人也給人一種熱情的感覺,出租車司機也是很厲害的,我從西客站打車去王府井,他一路與我聊過去,北京話也很好聽,坐公交車時,女售票員的一口北京胡同口話,說的教我忍俊不止。 北京是個很大氣的城市,空氣很干,不太適合生活,從南方到北方城市也不過五天時間,也已明顯感到不適,臉上不僅冒出幾粒痘痘,也有感冒的跡象。不過在北京的五日游,卻也讓我看到北京不同于南京的景致。想若再有機會去北京,定要再去老地方,約上幾個北京的朋友,再嘗嘗著老北京炸醬面。

熱心網友

豬肉6分瘦4分肥,切成小方丁,鍋放油,燒熱房蔥放肉煸炒,完了放黃醬和少量甜面醬,要是用的干黃醬就適量加些水,熬一會兒關火,醬上再撒一些蔥末就好了。雞蛋炸醬不好吃,推薦你就不要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