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舉例子~~~~~~~`

熱心網友

為分析方便,設想一彈子掉入液面的理想實驗,簡稱“彈液”實驗,如圖(5-3)所示。直線 軸上等間隔地置有若干彈子, 軸下方為一平靜液面,L為液面上一與 軸方向正交的直線。設想 軸上的彈子入掉入液面。若單位時間 內,僅一粒彈子掉入液面(如圖5-3a),液面上將激起波動,該波以恒速 向四周傳播。現讓單位時間 內,依次等時間間隔掉入若干個彈子,根據波傳播的獨立性原理,波在傳播過程中其頻率、振幅、方向等特征,不因其它波的存在而改變。若不考慮波疊加合成,針對“彈液”實驗,從頻率角度看,波的獨立性原理是說,單位時間內,如果一粒彈子激起的波動通過直線L的波數為 ,那么相同時間 粒彈子激起的波動通過直 的波數將為 。換句話說,若L處的觀察者,單位時間記錄一粒彈子波動的頻率為 ,則相同時間記錄的 粒彈子波動的頻率為 。考慮到介質的吸收性,若第 粒彈子掉入液面時,第1粒彈子激發的波動可忽略不計,那么通過直線L的波數始終就由 個彈子激發的波動所決定。也就是說,若彈子激發的波動傳至可忽略不計處的時間間隔為 ,那么波數就始終由 時間內掉入液面的彈子數來決定。因此,如果單個彈子激發的波動的頻率為 ,單位時間掉入液面的彈子數為 ,波動自波源傳至可忽略不計處的時間間隔為 ,則單位時間通過直線L的波動次數,即合成波的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