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航空母艦只是一個巨大的靶子,所以航母出征,隨行的艦隊必不可少。其中包括防空力量、水面艦艇和水下力量。我覺得如果近期我國有了航母,4~6萬噸級的輕型航母可能性最大,作戰任務應該主要是保證南海邊遠島嶼領土的完整,也就是防衛性質的。在這種前提下,我們的海軍如何搭配才能讓航母編隊最具有戰斗力和震懾力?
熱心網友
一、中國是否需要航母 答案應該是絕對肯定的!航母是即將過時的兵器及航母建造維護費用大、航母目標過大易受攻擊的說法完全不可取。先來看全球主要軍事強國美、俄、英、法、印不但擁有航母,且其新型航母均在重點武器研制計劃之中。美國大佬擁十數艘“尼米茲”級仍嫌不夠,其下一代航母CVNX的方案圖,咱中國軍迷們也見了不少吧?甚至更加龐大的“海上移動基地”也在概念論證中;俄海軍也曾放言他們將繼續建造航母;英法這兩個老牌海軍強國雖然航母數量很少,但他們的航母發展計劃始終未曾中斷過;要說印度就還應該搭上一個日本,一個是國窮志堅以航母艦艇編隊稱雄印度洋,一個是國富心野,裝瘋賣傻、掩耳盜鈴地搞什么直升機母艦。航母的弊端固然存在,但海軍強國以航母作為主戰兵力之意未減!如果有人說這些都是為了像用“星球大戰”計劃玩死蘇聯一樣把中國人拖入軍備競賽,那這么多國家都圍著中國一家轉,我們真的應該受寵若驚了! 二、中國為什么需要航母 必須肯定的是:建造國產航母絕不是因為中國人錢多的到了需要養一只超級“寵物”來消遣!目前部分網友認為中國造航母百無一用的觀點,理由無非有三:1、航母是攻擊性武器,與中國戰略思想不符;2、目前中國僅需加強遠程航空兵及大型水面艦艇力量,即可完成對領海局勢的控制;3、航母建造費用大高,不如建造更多的先進潛艇,一樣可以保持優勢。筆者即對此三點加以個人分析,同時引出中國為什么需要航母。 A、回顧航母的發展史,其概念形成初期正是大炮巨艦論盛行于各國海軍的年代,艦載機當時僅作為大型戰艦捕獵對手的偵察手段,但到了二戰期間,大炮巨艦論隨著幾艘巨獸般的超級戰艦的沉沒(如卑斯麥號、大和號)而退出歷史舞臺,反是“恭送”這幾艘巨獸去安息的新興艦種------航空母艦,取代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航母艦艇編隊以其強大的打擊能力和立體的打擊模式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青睞。在和平時期海軍應是第一軍種,而加強海軍實力的目的應是御敵于國門之外、御敵于外海。一直以來中國海軍始終遵循近海防御的戰略思想,但隨著世界格局的發展以及高科技戰爭模式的推陳出新,這種海軍戰略越來越不符合中國的綜合國力要求,對完成保護國家領海完整、維護國家海洋資源、海外經濟利益的任務越來越吃力。中國海軍要完成從綠水海軍身藍水海軍的轉變,其實也就是要完成從近海消極防御向遠海積極防御的轉變,而航母艦艇編隊以其強大的打擊能力和豐富的打擊手段,成為完成上述轉變不可缺少的力量!不主動侵略別人,不等于龜縮,不等于僅保院墻不倒!戰時殲敵于外海,和平時期保持軍事存在擴大防御范圍,這對敵國不管是在心理震懾,還是戰時對峙上都有極大優勢。如果說航母不適合中國,不如說所有水面艦艇都不適合中國,明天中國即可撤消海軍編制,只需在中國180000公里海岸線上廣筑反艦導彈及防空導彈陣地,并在近海密集布設水雷和防潛網,僅留商船出入口就萬事大吉了! B、目前中國領海所面臨的最緊要周邊局勢是:Ⅰ由日、美合謀在第一島鏈上對中國的合圍、封鎖;Ⅱ日趨惡化的臺海局勢;Ⅲ海洋資源及海外經濟利益的保護問題。其實Ⅰ、Ⅱ兩個問題可以合二為一,日美在第一島鏈上對中國的合圍,臺灣是最重要的一枚棋子,臺海戰事一旦爆發日美干預的可能性極大,屆時日本本島及關島基地應是首選的前進基地,如果僅以大型水面艦艇及潛艇來封鎖臺灣以東、以南海域(距日本和關島基地最近)似乎顯得吃力一些。上述海域距大陸沿??哲娀叵鄬^遠,無法形成有力支持奪取制空權。而由航母為首的大型艦艇編隊在此警戒實施控制,則效果大為不同,在兵力相當于的情況下由于我方距大陸基地更近,航母艦艇編隊加上陸基航空力量必將對干預國形成優勢,并對臺灣形成夾擊?,F代戰爭模式強調多元化、多兵種高度協同立體作戰,在外海作戰航母戰斗群無疑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角色,當然也可以采用戰術導彈打擊敵艦艇編隊,但戰術導彈需預知敵艦隊出現的海域,同時為彌補精度上的不足必須施以大密度火力覆蓋提高毀傷效果,若施以核彈頭進行打擊將直接導致戰爭的全面升級故不宜采用。不論采用何種彈頭都會影響到到我方艦隊在該海域的出動。航母艦艇編隊則可以水面、水下、空中的立體火力實施打擊,效果應該比戰術導彈好,這一思路我認為也適用于于大規模的戰爭,航母艦艇編隊可作為戰術縱深上的支撐點。對于海洋資源和海外經濟利益的問題,重要的還是軍事存在,航母艦艇編隊的存在,其威懾作用不言而喻。 C、航母工程耗資確實非常巨大,甚至不亞于航天飛機。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已超10萬噸(“里根”號),建造費用約40億美元,全壽命費用約為200億美元。美國人能維持10數艘航母在役,絕不是錢多的抽風,而是看重它的作戰效能。在快速控制地區局勢方面,航母艦艇編隊每每充當著急先鋒的角色。也有人認為潛艇是隱匿在深海的殺手,打擊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更強,甚至提出了以陸基航空兵掩護潛艇實施突襲的荒謬設想。這種掩耳盜鈴式的搭配無異于自殺!潛艇的火力突然性除自身性能的影響外,也需要其它兵種的佯動和掩護來提高打擊的有效性,噴氣式戰斗機與潛艇這兩種航程、航速差異很大的兵器進行搭配的有效性令人懷疑。潛艇在發動攻擊的第一枚彈藥擊發后,甚至是魚雷或是導彈艙蓋打開的那一刻就意味著自己已經暴露在敵人的視線之內,接下來要做的應該是迅速離開該海域,尋找下一個攻擊陣地。潛艇的優勢在于攻擊的隱蔽性和突然性,而非持續的火力控制。而由航母、大型水面艦艇及潛艇組成的戰斗群才能形成優勢互補,在與敵正面沖突及海域控制方面形成強勢。當然我從不懷疑潛艇單艇或編隊的作戰能力,這里僅探討是以航母戰斗群作為海軍主力還是以潛艇作為海軍主要打擊手段的問題。下面我們再通過與老鄰居印度在經濟上的一組數據的比較,從另一角度考慮航母的費用問題。 2004GDP國防開支占其比例 中國13720億美元2。2% 印度5561億美元3% 印度與中國人口相差無幾,GDP不到中國的一半,國防開支占GDP的比例卻高出中國0。8個百分點,印度的國防開支中應該有相當的比例用于維持航母編隊的在航率,雖然印度人有窮兵黷武的嗜好,但也說明中國承擔這樣的費用并不會有太大壓力。 綜上述3大點作一小結:今后中國在海外的經濟利益與日俱增,能源問題越來越多依靠進口,國際局勢日趨復雜,臺海問題更加緊張,只有迅速有效地加強軍隊素質及武器裝備建設才能對上述問題提供有力保障。不論將來會爆發何種形式、何種強度的戰爭,將戰事遠離本土、御敵于國門之外應該是第一原則,在此原則下有效加強國家??樟α縿t是第一要務,而建設航母艦艇編隊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對中國擁有航母的意義的理解,決不能停留在近岸機場的層次上! 三、中國需要什么樣的航母 本人堅決反對改裝廢棄的“瓦良格”號的想法。如以“瓦良格”為艦體,就需以此艦內部空間、各艙室位置重新設計安裝艦載設備,要完成這些工作恐怕需要將它拆得只剩下龍骨才行,中國的造船能力居世界前列,航母船體的建造只是經驗問題,不必把精力花在別人不要的“蛋殼”上。我們要量體裁衣,不能量衣裁體?。‖F代艦艇設計多采用模塊化設計,特別是航母這種多種裝備高度集成的兵器,更需這種整體設計建造的理念,這在集成各種設備、建設時間和節省費用方面很重要。建議可將“瓦良格”號實施簡化改造,建成一艘航母訓練艦負責艦員及飛機員上艦前的訓練。 對于國產航母的個人設想是: 排水量:5萬噸左右動力:采用核反應堆 載機起飛方式:最好是彈射起飛 載機:不少于42架,戰斗機不少于30架,戰斗機以“陣風”或“蘇”33為宜(J-10的能力讓人不放心),應配有反潛直升機、運輸直升機、固定翼預警機(可考慮西飛的“平衡木”預警機) 防衛武器:近程防空炮,垂直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基本艦隊編成:航母1艘,多用途驅逐艦2艘,護衛艦2艘,攻擊型核潛艇2艘,大型補給艦2艘(據任務進行增減) 戰斗群數量:目前應保持3~5個 中國不宜采取蘇聯“基輔”及或是“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設計思想,應更多地強調艦隊各艦種的配合,而不是將各種艦用武器全部堆砌在航母上。其實蘇聯設計“庫茲涅佐夫”級的后續級(好像叫“烏里揚諾夫斯基”級,記不太清了,請知道的朋友糾正)時,已經舍棄了這種設計思想,后來只因設計要求不統一及經濟不濟而未能完成一、參與作戰的條件 航母戰斗群具有很強的制空、制海、反潛能力,一般對空和對海的控制可達460km,對水下可達280km,這就要求參與作戰的飛機有很強的續航能力,水面艦艇有很強的區域防空、反艦及反潛能力,同時潛艇要有很強的隱蔽性和攻擊能力。 1、蘇―30MKK:在對空作戰能力方面,蘇―30MKK除了有和蘇―27幾乎相同的機動性能外,還裝備有先進的相干脈沖多普勒雷達、紅外搜索跟蹤系統、頭盔瞄準系統、數字式數據傳輸系統等。其裝備的雷達具有多種操作模式,有效作戰距離達100km(2平方米空中目標),能同時跟蹤10個空中目標,并且同時攻擊其中的2個。數字式數據傳輸系統能將雷達截獲的目標信息通過數據鏈傳輸給地面指揮控制中心、防空系統及臨近的作戰飛機。在空戰中,一架蘇―30MKK可同時指揮4架蘇―27,為其提供引導、制定攻擊目標等。此外,蘇―30MKK攜帶的多種空空導彈,如R27ER、R27ET、R27EA、R27P、R77等。其中,R27ER和R27ET的射程達120km,這兩種導彈可在高度20-27000m范圍內攔截接近3500km/h速度飛行的空中目標,對目標的最大攻擊高度差為正負10km。值得一提的是被動雷達尋的的R27P,其射程為130km,主要用于攻擊預警飛機和電子干擾機。當然,R77的性能更不在話下,它能在20-25000m的范圍內攔截飛行速度達3600km/h的目標,對目標的最大攻擊高度差為正負10km,并且在導彈發射瞬間對載機的飛行過載沒有要求。導彈裝有主動雷達導引頭和可作無線電修正的慣性制導系統,這樣就可以按軌跡捕獲多個目標,并可將導彈在飛行從一個目標引向另一個目標,以提高載機的主動性,實現發射后不管。R77導彈的有效射程為50km,對目標的摧毀概率為70%。 除此外,蘇―30MKK還可以掛載遠程反輻射導彈和電磁脈沖彈。 在對海作戰方面,蘇―30MKK能攜帶KH31A、KH41等空艦導彈。其中KH41的重量達4500kg,有兩種飛行彈道:當導彈以掠海飛行時,射程為150km,當導彈以較高高度飛行時,射程為250km。由于它同時還有與蚊子導彈一樣的突防能力,因此對航母護衛艦群的防空系統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在續航能力方面,蘇―30MKK在不加油的情況下航程為4000km,經一次空中加油達5200km,兩次加油為7000km。巨大的航程賦予它超長的滯空時間,這對有效抗擊具有空中優勢的高強度空襲油特別重要的意義。 2、現代級:在反艦作戰能力方面,現代級的主要武器為具有三超性能(超音速、超低空、超視距)的白令超音速反艦導彈,反艦能力自然沒的說。 在反潛能力方面,現代級也毫不示弱。它的MGK-335聲納系統既能用回聲測距方式進行近程和遠程搜索,也能以被動方式對水下目標進行監聽。從性能來看,MGK-335的有效作用距離為2-10km,從表面上看這些數據有些偏低,而實際上這些指標是在水聲環境復雜的淺海水域獲得的。此外,現代級還裝備了適合淺海反潛的卡-27、反潛魚雷和反潛火箭。 在區域防空方面,現代級裝備有司基利中程艦空導彈系統,該系統有3個特點:直接利用MP-710三坐標雷達的目標信息,取消了跟蹤雷達、導彈采用特殊的弧形彈道攔截掠海目標,能有效的消除海面雜波、采用模塊化設計,火力通道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最少2個,最大12個。這些特點不但有利于艦艇的自身防衛,而且還有利于抗擊巡航導彈的攻擊。 3、基洛級:有大洋黑洞的美稱,安靜性非常突出。還有先進的聲納系統、作戰情報系統和多種先進的魚雷等,有很強的反潛作戰和反艦作戰能力。 二、三種武器在作戰中的搭配使用 1、對空作戰:航母戰斗群的主要優勢在空中,因此在反航母作戰中的對空作戰應當放在首位,其目的就是大量消耗艦載機,最大限度地削弱敵方的空中進攻能力,奪取制空權。在對空作戰中,主要由蘇―30MKK和現代級配合使用。前面說過,蘇―30MKK具有優異的空戰能力,因此,主要用它來奪取制空權。首先要打掉預警機。通常,預警機在距航母200km除巡邏,在這個距離上,護衛艦的防空導彈已鞭長莫及了,唯一能保護它的只有航母戰斗機。從客觀上分析,通常專門擔負編隊防空任務的戰斗機總數為24架,因此,對于像蘇―30MKK這樣的飛機自然有機可趁。從戰術上講,具體的方法是:由多個以1架蘇―30MKK和4架蘇―27組成的機群,在預警機和遠程岸基雷達的引導下,對航母正面的防空圈進行沖擊,而擔負對預警機進行主攻任務的多個機群(全部由蘇―30MKK組成)則從內陸機場起飛(避免被敵方發現),進空中加油迂回至航母側后,對預警機進行偷襲。理論上,預警機的探測距離較遠,如E2C對低空飛行的戰斗機探測距離為230km。我們知道,預警機的探測距離與海況有很大關系,假如機群是在高海況時以超低空方式飛行,如果預警機在200km發現攻擊機群,此時巡邏的戰斗機已被正面沖擊的機群糾纏,預警機只有指揮艦上的飛機進行攔截,而艦載機升空沖向200km外空域的飛行時間為12-14分鐘,這時的蘇―30MKK以250m/s的速度進入R27P或R77的有效射程也不過數分鐘,完全有充足的時間完成攻擊任務。要知道,這還是在沒有使用遠程反輻射導彈和電磁脈沖彈的前提下實現的。 沒了預警機,艦載機就沒了耳目,空戰效能將大打折扣,而在數量上占優勢的蘇―30MKK則開始用自己獨創的戰法與敵方進行空戰。具體戰法為:有蘇―30MKK擔任空中指揮機,而蘇―27在不開雷達的情況下,蘇―30MKK通過數傳系統將敵機的數據傳輸給蘇―27,為其指示攻擊目標。蘇―27通過蘇―30MKK的指示,就能在最有利于自己攻擊的方向上進入,并且在攻擊過程中只打開紅外搜索跟蹤系統,為空空導彈提供精確的目標數據,這種方法既高效又隱蔽,往往使敵機防不勝防。很顯然,距航母戰斗群200km范圍的制空權已傾向于蘇―30MKK機群。 2、反潛作戰:數艘基洛級在各自的防區潛航多時。對基洛級而言,對付敵方的核潛艇很簡單,就是坐沉海底,充當水下哨兵,發現目標后引導現代級對其實施攻擊。事實上,基洛級在遠距離上發現用戰術機動航速航行的敵核潛艇并不是難事,但由于基洛級是常規潛艇,航速和水下續航時間都低于核潛艇,所以將窮追猛打視為兵家大忌?,F代級上的卡-27騰空而起,直撲目標海面,投下大量的聲納浮標,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隨后對目標進行精確定位,再投下反潛魚雷。這樣敵潛艇很快葬身魚腹。 3、反艦作戰:首先在以基洛級為主攻力量的水下打響。憑借優異的安靜性,基洛級從不同的方向悄然突破航母戰斗群的防區,向目標發射了TEST71型線控魚雷。不久,航母戰斗群的多艘艦艇在爆炸聲中下沉,航母戰斗群的防空網已被撕開。這時,多個攜帶有KH41或KH31反艦導彈的攻擊機群,在其他戰機的掩護下開始從多個方向逼近航母編隊。而海面上,由2個現代級為核心的水面戰斗群已迅速展開,對敵方航母編隊形成了夾攻的態勢,并在己方大型巡邏機的引導下,在白令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最大射程上,對敵方編隊進行超視距攻擊。面對水下、海面和空中多批次、小間隔的猛烈打擊,敵方航母編隊再也無力抵抗,等待的是全軍覆沒的命運。 。
熱心網友
3艘驅逐艦,擔負艦隊區域防空的任務,和反潛任務.2艘現代級驅逐艦加強反艦能力.2-3艘導彈護衛艦,加強反潛和近距防空2艘基洛級或宋改,1艘093攻擊核潛艇1艘大型補給艦航母上也要有好的預警機,好的艦載機,和防空導彈,好的雷達.........這樣的航母戰斗群應該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了
熱心網友
怎么搭配都沒有用,中國的航空母艦在別國的陸基飛機攻擊范圍內,是活靶子.別人有100種手段擊沉它,很難防范,這是目前不造的原因.
熱心網友
至少4驅逐艦?。鄙穸堋。狈礉摗。狈揽铡。狈磁灒醋o衛艦 ?。卜揽眨卜礉摚补魸撏В毖a給艦
熱心網友
2個核潛艇,2個護衛艦,2個驅逐艦,1個補給船!!!
熱心網友
由潛艇狼群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