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想知道佛教在古代民間是怎么傳播的,特別是在明朝,佛教在民間是一種什么樣的形態。渺小的心靈掌握不了偉大的事務,理解佛教的理論需要很高的學識,而在文盲占大多數的古代社會這是不可想象的,而佛教流傳甚廣,所以佛教在傳教過程中必定采取了一些折中的手段,采取了一些簡化其理論,甚至篡改其理論的方法,比如告訴人家,多念佛就能去西天極樂世界。但是,現在典籍類的資料非常多,記錄佛教在民間狀態的資料很難找,因為有學問的佛教學習者會寫一些東西,而普通民眾沒這個能力。現在我能找到的反映佛教在民間的形態的作品,只是一些現實主義的古典小說,比如《金瓶梅》里記錄了兩次薛姑子說法,我覺得就是一個很好的資料,但這樣的資料還是很難找,誰還知道有其他的資料,請告訴我一下,我最想知道佛教在明朝的民間形態。
熱心網友
問題太難.
熱心網友
你可以進入 ,然后以“佛教”作為關鍵詞搜索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