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硬盤快不行了,我想把里面的東西克隆到一個新硬盤里,我該怎么做
熱心網友
硬盤對拷方法硬盤對拷操作方法很簡單,其操作方法如下: 1。把電腦1的機箱打開,取下硬盤,然后打開電腦2的機箱,把電腦1的硬盤接到電腦2上,使電腦2變成雙硬盤。 2。打開電腦2電源,進入CMOS設定主選單,用光標鍵選擇IDE硬盤自動偵測功能 (IDE HDD Auto Detection)按回車,然后一路按“Y”使其偵測到兩個硬盤,回到CMOS設定主選單后執行“SAVE && EXITSETUP”退出CMOS,進入操作系統。 3。打開“我的電腦”,你將發現電腦2上多了幾個盤符,即:如果原來電腦1有C、D、E盤,電腦2有C、D、E、F盤,此時電腦2則有C、D、E、F、G、H、I盤。但要注意,此時的D盤已不是電腦2的D盤,而是電腦1的C盤,E、F、G盤則對應原電腦2的D、E、F盤,H、I盤對應電腦1的D、E盤,知道這么一回事后,你就可以進行磁盤間數據的拷貝了。 4。數據拷貝完畢后,從電腦2上取下電腦1的硬盤接到電腦1上,裝好機箱,對電腦2則進行步驟2的操作,使電腦2又恢復到單硬盤狀態,這樣一切都OK了。[NextPage]硬盤對拷要注意哪些問題在使用Ghost的對拷功能前,有許多的原理及概念要先理清,才不至于在操作過程中,仍舊是一團疑云,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首先要知道的是,一塊全新的硬盤要先經過硬盤分區及格式化之后,才能存放文件或數據,這就好比是一塊未經開發的土地,得先做土地規劃,并區分用途(分區規劃),再完成道路\水電\公共設施 的建設,然后才能確定各街道地址,門牌號碼(格式化),最后才可以遷入居住。 但是現在的硬盤容量越做越大,系統也日趨復雜,因此Ghost定出了一套”游戲規則”,也時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1。 要使用”硬盤對拷”的功能,至少要安裝兩塊或者兩塊以上的硬盤。 2。 來源硬盤至少要有一個(含)以上的分區。 3。 對拷的時候, Ghost會自動為目的硬盤建立分區并格式化,所以即使目的硬盤事先未建立分區與格式化, Ghost也能對它寫入數據,而且來源硬盤如果有多個分區, Ghost一樣可以全部拷貝到目的硬盤。但是目的硬盤要是有數據的話,將被完全覆蓋。 4。 來源硬盤的”總數據量”不能超過目的硬盤的”總容量”。千萬記住,一旦目的硬盤的容量裝不下來源硬盤的所有數據,就無法拷貝! 5。 Ghost預設會將目的硬盤”所有”的空間用來建立分區,即使來源硬盤保留了部分空間未建立分區, Ghost在拷貝時,預設是不會在目的硬盤保留同樣大小的空間不用的,而會自動調整分區的大小,把目的硬盤所有的容量都拿來使用(但是仍受到文件系統的限制----例如來源硬盤的分區若分為FAT16格式,則目的硬盤最大的分區只能到2GB)。 假設A硬盤容量為6GB,只有一個4GB的分區,數據量有2GB,而B硬盤容量為5GB,如果硬盤對拷將A硬盤的數據拷到B硬盤,結果B硬盤產生一個5GB的分區,里面儲存2GB的數據。 6。 來源硬盤與目的硬盤可以是不同容量。 Ghost會自動調整硬盤分區大小,但只限于FAT16,FAT32。NTFS三種格式,對于其他,如OS/2的HPFS,LINUX的EXT/2或是多重開機系統等格式,就無法使用此項功能。 又假設我們有一塊C硬盤,容量為5GB,并且有兩個分別為1。5GB和2GB的分區(FAT32格式),都已經裝滿數據了。用一塊10GB的D硬盤來拷貝,結果D硬盤產生4。3GB和5。7GB的分區,里面分別儲存1。5GB和2GB的數據。 但是要注意分區的容量不能低于數據量,萬一正好遇到這種情況,那是不是就不能拷貝了呢?不是的, Ghost會自動調整分區容量,但有個限制:一旦各分區的總數量大過目的硬盤的總容量, Ghost就無能為力了。另外,假如您不滿意Ghost的配置,或是另有規劃的話,也可以自行設置分區的容量。 [NextPage]一分鐘學會硬盤對拷朋友,當你需要把一臺電腦硬盤上的數十兆數據或者更龐大的程序、圖庫等拷貝到另一臺電腦硬盤中,你該怎么辦?是不是用最原始的辦法——把數據壓縮后再通過1。44M的軟盤復制?如果面對幾百M的數據,你還是用此種方法,那么你便成了“愚公移山”,需要大量的時間或者根本不可能實現。然而,硬盤對拷卻能使你短時間內完成“移山”工作。 硬盤對 拷操作方法很簡單,其操作方法如下: 1。把電腦1的機箱打開,取下硬盤,然后打開電腦2的機箱,把電腦1的硬盤接到電腦2上,使電腦2變成雙硬盤。 2。打開電腦2電源,進入CMOS設定主選單,用光標鍵選擇IDE硬盤自動偵測功能(IDE HDD Auto Detection)按回車,然后一路按“Y”使其偵測到兩個硬盤,回到CMOS設定主選單后執行“SAVE && EXITSETUP”退出CMOS,進入操作系統。 3。打開“我的電腦”,你將發現電腦2上多了幾個盤符,即:如果原來電腦1有C、D、E盤,電腦2有C、D、E、F盤,此時電腦2則有C、D、E、F、G、H、I盤。但要注意,此時的D盤已不是電腦2的D盤,而是電腦1的C盤,E、F、G盤則對應原電腦2的D、E、F盤,H、I盤對應電腦1的D、E盤,知道這么一回事后,你就可以進行磁盤間數據的拷貝了。 。
熱心網友
用ghost 就可以解決了 把新硬盤設置為從盤 用引導盤(光驅)進入DOS 運行X(ghost所在盤):GHOST 選1→ 1 → 1 就到了硬盤對刻的狀態了
熱心網友
似乎太過詳細了。。。。。。。。。ide接口的默認全是auto,還設什么啊。插上就可以了。找80的數據線掛上兩個硬盤。如果系統是xp的話他會把新硬盤的盤符按照以前的盤符順序排列(但是如果是C和D盤雙系統的話引導目錄就需要改寫引導目錄,把D:改成E:)。如果98的話他會把master盤的C:做為C:,而把slave的C:做為D:異詞類推。然后把有用的東西全拷貝過來,系統也別要了。從做一個就成了。GHOST會視你的硬盤數據多少做鏡象的時間也不同,我的40G硬盤,全數據克隆做一次用2個小時?;貙懸淮文??你自己想想合算不合算?不同硬盤所需要的ide驅動也不盡相同,到時反而會麻煩。第二個辦法用用兩塊網卡,一臺機器一個,一個做568A(橙白、橙、綠白、藍、藍白、綠、棕白、棕),另一個做568B(綠白、綠、橙白、藍、藍白、橙、棕白、棕)。安裝IPX協議安裝,添加上網關、DNS、子網掩碼,然后把分別設不同的ip,這就是一個局域網了,共享下,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