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鈣與健康 A、鈣的分布--骨骼、牙齒 99% 稱骨鈣 (鈣庫)血液、組織液 1% 稱血鈣(鈣池)內臟器官 B、鈣的作用:1、 構成骨骼、牙齒2、 維持細胞的正常狀態3、 參與各種功能和代謝a、肌肉收縮b、血液凝固c、神經肌肉的應激性d、毛細血管的通透性e、改善微循環、及白細胞對細菌的吞噬作用。...
熱心網友
鈣與健康 A、鈣的分布--骨骼、牙齒 99% 稱骨鈣 (鈣庫)血液、組織液 1% 稱血鈣(鈣池)內臟器官 B、鈣的作用:1、 構成骨骼、牙齒2、 維持細胞的正常狀態3、 參與各種功能和代謝a、肌肉收縮b、血液凝固c、神經肌肉的應激性d、毛細血管的通透性e、改善微循環、及白細胞對細菌的吞噬作用。鈣的平衡:“鈣搬家” 人只能從飲食中攝取鈣質,而飲食中鈣含量一般并不豐富,所以人類始終面臨缺鈣的威脅。鈣攝入不足會導致血鈣的下降,血鈣下降則會引發一系列嚴重的病理反應。 一個鈣代謝正常的人,數天甚至一兩個月缺鈣并不能使血鈣受累而降低。因為鈣攝入不足時,人體血鈣自穩系統立即增加副甲狀腺素分泌,溶解骨鈣,補充血鈣,使血鈣維持原來水平。但對骨鈣-血鈣平衡研究表明,人體長期缺鈣得不到補充,就會使血鈣自穩系統受損:副甲狀腺長期受缺鈣的刺激,從而進入亢進狀態,持續過量地分泌副甲狀腺腺素,進而造成骨鈣減少,血液和軟組織如血管、腦等組織的鈣含量增加,這種反常現象被稱為"鈣搬家"。 鈣搬家使鈣沉積在血管壁上,會使血管失去彈性,導致動脈硬化和高血壓;沉積在腦中可導致老年性癡呆;沉積在骨頭某些關鍵部位可導致骨質增生。長期飲食缺鈣,誘發的鈣的反常轉移--"鈣搬家"--解釋了骨質疏松與骨質增生、高血壓、動脈硬化等老化疾病同時并存的現象。據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的調查資料,高血壓的發生與飲食中缺乏鈣、鉀和維生素A、維生素C有密切聯系,尤其是缺鈣。有學者發現,高血壓患者補鈣后血壓降低;中等程度的高血壓患者,加強鈣質營養進行試驗,二個月后44%的患者血壓恢復了正常;老年高血壓患者補鈣降壓效果更快,補鈣約十天后,血壓開始下降。人類為什么缺鈣?為什么會缺鈣 體內大部分的鈣來自于食物。在物質生活十分豐富的今天,要啥有啥,人們想吃啥就買啥。那么,為什么還會有人缺鈣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入不敷出。成年人每日會失去30-50毫克的骨鈣用以補充血鈣,致使成年人骨鈣每年以1%的速度虧損。到了50歲,骨鈣會減少30%;至古稀之年,減少量可超過50%。血鈣為什么會不足?這與飲食有關。我國居民攝入的食物中谷物所占比例較大,而谷物中鈣含量相當少。含鈣量高的食品如牛奶、大豆、芝麻醬、海帶、蝦皮、堅果等,卻由于飲食習慣的原因,還是普通居民餐桌上的“稀客”。 第二,吸收率低。補鈣的關鍵是吸收,否則補得再多也是白搭。人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受多種因素的制約。(l)受體內激素的調節。人進入中老年期,機體吸收鈣的能力下降,特別是絕經后的婦女,雌激素的分泌減少,吸收鈣的能力進一步下降。(2)體內鈣與磷的比例為2:1時,有利于鈣的吸收和利用。當磷的含量增加時,鈣磷比例失調,過多的磷不利于鈣的吸收與利用。(3)鈣的吸收只有分解成離子(離子鈣)才能完成。如果胃腸功能不佳或患有胃病,不能正常分泌胃酸使鈣離子化,吃進去的鈣再多,也會是匆匆過客,終會排出體外。(4)許多人只注意補鈣,不了解吸收情況,補鈣的同時,又進食含有草酸、植酸等的食物。具體地講,糧食中含植酸較多;菠菜、莧菜、竹筍等蔬菜含草酸較多。這些物質與鈣結合,成為難以吸收的鈣鹽(草酸鈣、植酸鈣),干擾鈣的吸收。(5)我國居民,尤其是北方人,口味普遍偏重,食鹽攝入過多,而食鹽能阻止鈣的吸收。(6)早上人體對鈣的吸收能力最強,但是很多人的早餐過于簡單,有的干脆不吃。(7)慢性病長期臥床的患者,活動少、曬太陽少,維生素D合成就少,從而影響鈣的吸收。缺鈣的癥狀長期缺鈣可能引發下列癥狀 兒童:夜驚、夜啼、煩躁、枕禿、方顱、雞胸、“X”形腿、“O”形腿、佝僂病、骨骼發育不良等。 青少年:腿軟、抽筋、體育課成績不佳、疲倦乏力、煩躁、精力不集中、偏食、厭食、蛀牙、牙齒發育不良、易感冒、易過敏等。 青壯年:經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感冒、易過敏等。 孕產婦:小腿痙攣、腰酸腿疼、關節疼痛、浮腫、妊娠高血壓等。 中老年人:腰酸腿軟無力、小腿痙攣、骨質疏松、骨質增生、骨質軟化、各類骨折及結石癥、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根據中國營養學會1988年10月公布的標準,我國推薦鈣的日需要量為: 年 齡 鈣攝入量(mg/天) 3個月以下嬰兒 400 6周歲以下幼兒 600 10周歲以下兒童 800 18周歲以下少年 800-1000 成年人 800 孕婦及哺乳婦女 1100-1500 老年人 1200缺鈣的后果缺鈣有什么危害 缺鈣會使身體的幾乎每一個器官都受到侵害,其中較為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系統和器官: 神經系統:失眠、眩暈、發燒、癲癰癥、精神病、胃潰瘍、帕金森氏癥、歇斯底里癥等; 血液循環系統:貧血、血友病、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心律紊亂、動脈硬化、血液混濁、惡性貧血、血管脂肪化等; 運動系統:骨折、關節炎、軟骨癥、骨質增生、骨質疏松、骨質軟化、腰酸背疼、手足麻木、肌肉痙攣等; 五官方面:耳鳴、耳聾、白內障、近視眼、老花眼、牙齒松動、牙齦出血等; 泌尿系統:腎炎、膀胱炎等; 皮膚方面:皮炎、粉刺、黑斑、皮膚老化、過敏、粗糙、皮質硬化等。(作者:艾娟) 補鈣的好處補鈣的十大妙處 很多人都知道,鈣元素有強骨、固齒的作用。其實,這種礦物元素的生理功效遠不止于此,它對整個身體的健康乃至壽命都有深遠的影響。本文將其歸納為十大妙用,供讀者參考。 補鈣減肥 時下不是有不少肥男胖女正在為缺乏有效的減肥辦法而苦惱嗎?不妨試用補鈣法,說不定會步人"柳暗花明"的新天地。科學家的解釋是:人體血鈣升高后可增加一種稱為降鈣素的激素分泌。而降鈣素這種激素可降低人的食欲,減少進餐量;另外,足量的鈣特別是離子鈣,在腸道中能與食物中的脂肪酸、膽固醇結合,阻斷腸道對脂肪的吸收,使其隨糞便排出。此法更適宜于兒童減肥,無任何副作用。 補鈣降壓 高血壓這一不動聲色的"殺手",令人害怕,主要是因為這種病多年不產生任何癥狀,在無聲無息中損害人的動脈血管及身體的其他器官。研究表明,對于某些人來說,不用藥物而增加鈣元素的攝取可能是有效的一招。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副教授杰姆斯·H·德威爾的調查顯示:凡每天攝鈣1300毫克的人,比起每天攝鈣量為300毫克者,高血壓的罹患率低12%;在40歲以下的人群中患病危險性減少24%。 補鈣預防心臟病 大量研究資料顯示,鈣元素除了通過降低血壓的途徑來保護心臟外,還有一種護心方式,那就是幫助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據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療中心內科副教授麥克·丹可研究,每天攝鈣2200毫克可減少膽固醇6%;其中危害最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11%,而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卻保持不變。總之,專家已經確認:不管是通過飲食還是補品,只要增加鈣的攝取量,膽固醇情況就會好轉。 補鈣預防近視 不知你是否知道,危害青少年視力的眼病--近視眼也會在鈣元素面前"甘拜下風"。眼科專家告訴我們:如果眼球缺鈣,眼壓就不能維持正常,如同電壓忽高忽低會閃壞燈泡一樣而導致近視形成。因此,在近視的高發年齡段--青春期(具體說來就是十一、二歲到十七、八歲的幾年間)補充足量的鈣質,很可能會拒近視于體外。 補鈣防腹痛 生活中常可見到這樣一類孩子,老是喊肚子痛,既不發燒又不腹瀉,打蟲也無效,而且腹痛可在幾分鐘后自行消失。原因何在?據外科醫生分析,這種病狀很可能與體內缺鈣導致腸痙攣有關。由于血鈣是維持神經肌肉正常興奮的重要因素,一旦偏低,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就增高,腸壁平滑肌產生強烈收縮而引起腹痛,此時補足鈣質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 補鈣防止腎結石 多年來醫生常提醒腎結石病人要限吃鈣質,理由是鈣為結石的主要成分之一。但新近的研究表明,減少腎結石的辦法也許是增加鈣的攝取量。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卡里·C·柯爾漢博士的跟蹤調查資料顯示:三餐飲食中含鈣量較多的人(每天平均1320毫克)與攝鈣量最少的人(每天516毫克)相比較,罹患結石病的危險性減少1/3。 補鈣防止經前綜合癥 美國農業部人類營養研究中心心理學家杰姆斯·帕倫領導的研究小組調查了10位婦女,這些婦女全都患有經前期綜合癥。結果表明,當吃含鈣量高的飲食時,70%的婦女訴說疼痛減輕,包括月經期間的背痛和痙攣;80%尿滯留減少;90%在整個月經期間哭的次數、神經質暴躁或精神抑郁都減少或減輕。 補鈣促高 孩子的個頭怎樣才能長得更高?適時補鈣是一個既簡單又有效的辦法。最好是晚間睡前喝一杯富含鈣質的牛奶。奧妙在于孩子進入睡眠狀態后,內分泌系統最為活躍,釋放出來的生長激素最多。而生長激素乃是兒童長個頭的"催化劑",此時補人大量鈣質,加速新骨的鈣化與成熟,可謂"珠聯璧合",孩子會長得更高些。 補鈣防癌 最近國內外醫學界傳來好消息,補鈣有助于預防腸癌。可能是鈣元素可限制膽汁酸通過腸道之故。 另一項研究則證實鈣能阻止結腸息肉增生。一般每天服用1200毫克鈣即可達到目的。資料顯示,補鈣者息肉再生的比率減低24%。 補鈣延壽 更令人振奮的是,鈣元素可能還是一種延年益壽的養分。意大利研究長壽學的學者做了一個很有趣的試驗:將受試的大白鼠分成兩組,甲組鼠用普通飼料喂養,平均生存期為89天;乙組鼠的飼料中摻人0.9%的鈣,結果活了344天,為甲組鼠的4倍。由此提示,缺鈣乃是生命個體衰老的一個重要因素,補鈣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你活得更久一些。
熱心網友
兒童缺鈣有何表現?如何防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 朱 逞《家庭醫藥》2002年創刊號 鈣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礦物元素,是骨骼與牙齒結構的重要成分。鈣離子參與人體的許多生理功能,如神經興奮性,肌肉收縮,心臟活動等等。鈣代謝異常時將影響骨結構,尤以處于生長期的兒童,其骨骼受損更為明顯,同時還會影響許多生理功能的正常運轉。 “缺鈣”除了指飲食中鈣...
熱心網友
兒童缺鈣有何表現?如何防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 朱 逞《家庭醫藥》2002年創刊號 鈣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礦物元素,是骨骼與牙齒結構的重要成分。鈣離子參與人體的許多生理功能,如神經興奮性,肌肉收縮,心臟活動等等。鈣代謝異常時將影響骨結構,尤以處于生長期的兒童,其骨骼受損更為明顯,同時還會影響許多生理功能的正常運轉。 “缺鈣”除了指飲食中鈣元素供給不足之外,實質上主要是指由于維生素D(以下簡稱VD)不足而引起腸道鈣吸收和腎小管對鈣、磷重吸收減少所導致的鈣元素缺乏。這種情況在嬰幼兒期更為突出,與大家常聽到的“佝僂病”(即VD缺乏性佝僂病)密切相關。 正常情況下,皮膚通過接受紫外線照射,可以生成內源性VD。在北方寒冷地區,由于日照不足,孩子戶外活動少(少于每天2小時)而更易患VD缺乏性佝僂病。由此而導致全身性鈣、磷代謝異常,使鈣鹽不能正常沉積在骨骼中,如不及早防治,將會造成骨骼畸形。 小嬰兒,特別是在冬季出生的嬰兒,如不及時補充VD,在2-3個月時,即可出現早期“缺鈣”癥狀,如多汗、煩躁不安、易驚、夜啼等。由于汗多刺激頭皮而常搖頭,使枕后頭發脫落而出現“枕禿”。隨后可出現顱骨軟化,即用手按壓枕骨時有乒乓球樣的感覺。當VD缺乏,血鈣下降,特別是游離鈣下降到一定程序時,小兒神經肌肉興奮性明顯增高,可出現手足抽搐,喉痙攣甚至驚厥發作。典型表現為突發無熱性驚厥,四肢抽動,兩眼上吊,面肌顫動,神志不清。發作時間短至數秒鐘或長達數分鐘,可伴口周發紺。發作停止,神志恢復后入睡,醒后活動如常。發作次數可數日1次或1日數次,甚至數10次不等。喉痙攣是比較危急的情況,突然出現呼吸困難、缺氧、青紫窒息,有生命危險。6個月后逐漸出現額骨和頂骨對稱性隆起,變成“方顱”,嚴重時成為“鞍狀”或“十字狀”顱形,頭圍增大。胸部骨骼畸形多見于1歲左右患兒,在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出現膨大畸形。常在第5-10肋骨,從上而下排列如“串珠”狀。嚴重者可見到“雞胸”或“漏斗胸”,胸廓變形影響呼吸功能,易患呼吸道感染甚至肺炎。手腕、足踝部亦形成環狀鈍圓形隆起,象“手鐲”“腳鐲”一樣。開始學習站立和走路時,由于雙下肢負重而逐漸呈現“O”型或“X”型畸形。在一些生長過快的年長兒,特別是青春期兒童可出現易疲勞,兩腿酸軟、疼痛,關節痛甚至小腿部肌肉抽搐等表現。 預防嬰兒缺鈣需從母孕后期開始。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妊娠、哺乳期婦女應每日補充元素鈣1000~1500毫克,VD400~800單位。新生兒在生后2周應每日給予生理劑量VD400單位(夏季接觸陽光充足時可減量或暫時停服)。每日膳食中鈣元素的供給量0-6個月為400毫克。一般認為母乳充足的小兒可不另給予鈣劑,且人乳中鈣與磷的比例為2∶1,最易吸收。一般每1毫升純乳制品大約含1毫克元素鈣。1歲后每日膳食中鈣元素的供給量為600毫克;3歲以上每日800毫克;青春發育期1000~1200毫克。1~3歲可采用夏秋曬太陽,冬春服VD的辦法預防,劑量為每日400單位。 使用鈣劑的目的只是補充從食物中攝取不足或體內丟失的部分。一般中國居民每日膳食中元素鈣含量大約在400毫克左右,故適當補充鈣劑符合我國人民當前的膳食結構情況。目前市售鈣劑種類繁多,宜選用含元素鈣豐富、易溶解吸收的制劑。一般鈣劑在人體的吸收率約在30%左右。應注意在補鈣劑的同時補給適量的VD,以增加鈣的吸收和利用。切忌長期大量補鈣,以防高鈣血癥發生,對腎功能產生不良影響并影響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