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火爐……圣誕樹圣誕老人禮品盒:)
熱心網友
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稱為圣誕節。 從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為圣誕節節期。節日期間,各國基督教徒都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圣誕節本來是基督教徒的節日,由于人們格外重視,它便成為一個全民性的節日,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論,類似我國過春節。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圣誕色,圣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圣誕色來裝飾。紅 色的有圣誕花和圣誕蠟燭。綠色的是圣誕樹。它是圣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 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圣 誕蠟燭。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誕老人,他是圣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 圣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只襪子,等候圣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后把禮物 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圣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圣 誕 的 由 來 圣誕節的由來耶穌的生日究競是哪一天,其實早無據可查。為什么要把12月25日定為圣誕節呢?這是在5世紀中葉由教會規定的。公元354年,在“菲洛卡連”日歷中第一次寫明12月25日是耶穌的生日,到5世紀西方普遍接受了這個日期為圣誕節。 圣誕樹 據稱,圣誕樹最早出現在古羅馬12月中旬的農神節,德國傳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紀 用縱樹供奉圣嬰。隨后,德國人把12月24日作為亞當和夏娃的節日,在家放上象征伊甸園 的“樂園樹”,上掛代表圣餅的小甜餅,象征贖罪;還點上蠟燭,象征基督。 到16世紀,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為求得一個滿天星斗的圣誕之夜,設計出在家中布 置一顆裝著蠟燭的圣誕樹。不過,西方關于圣誕樹的來歷流行著另一種說法:有個善良的 農民,在圣誕節那天,熱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臨別時,孩子折下一樹枝插在地上 樹枝立即長成大樹,孩子指著這樹對農民說,每年今日,樹上都長滿禮物,以報答你們的 盛情。所以,今天人們所見的圣誕樹上總是掛滿了小禮物。 。荷斯利設計的。卡片上畫的是一個貴族家庭,三代人一齊舉杯對一位不在場的親友表示祝 賀。當時他印了1000張,沒有用完的印刷廠就以每張1先令的價錢賣出。圣誕卡就這樣誕生 了。 圣誕歌 長期以來,一直流行的圣誕歌主要有三個,一個是《平安夜》;一個是《聽,天使報 佳音》;第三個是《鈴鐺兒響叮當》。 圣誕老人 圣誕老人原指公元4世紀時小亞細亞專區 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藹可親 慷慨濟貧萬里聞名。到了6世紀,東方把他尊稱為圣尼古拉。由于民間有關尼 古拉的傳說中,都聯系到少年兒童和禮物,從此,圣誕老人便成為專門在圣 誕節向孩子們送禮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到了18世紀,通過文學和繪畫,圣 誕老人逐漸成為身穿紅外衣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形象。 圣誕卡 世界上第一張圣誕卡是1843年英國人亨利。高樂爵士提議,由約翰。卡爾葛 圣誕禮物 據《圣經》記載,來自東方的圣人在耶穌降生的時候贈送禮物,這就是圣誕老人為兒 童贈送禮品習俗的由來。英國少年兒童在圣誕前夕把長統襪子放在壁爐旁,相信圣誕老人 在夜里會從大煙囪下來,給他們帶來滿襪子的禮物。法國的少年兒童把鞋放在門口,讓“ 圣嬰來時把禮物放在鞋里面。” 圣誕大餐 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圣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圣誕樹下,共 進節日美餐。 圣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于1620年。這種風俗盛于美國。英國人的圣誕大餐是烤鵝, 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圣誕大 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