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中,豪格叫他2伯,代善的孫子又說他是太祖的長子,搞不清楚?

熱心網友

次子,努爾哈赤總共十六個兒子,分別是,長子 ?英,次子 代善,三子 阿拜,四子 湯古代,五子 莽古爾泰,六子 塔拜,七子 阿巴泰,八子 皇太極,九子 巴布泰,十子 德格類,十一子 巴布海,十二子 阿濟格,十三子 賴慕布,十四子 多爾袞,十五子 多鐸,十六子 費揚果。但說代善是長子的人并沒有錯,因為?英因罪被努爾哈赤處死后,代善就變成了第一順序繼承人,即敘齒時的長子(死人是不予以敘齒的)。這也就是為什么胤禛在康熙兒子的出生順序位列第十一,卻被稱為四阿哥的原因,因為他的幾個哥哥都沒有生存下來。同樣的例子還有胤礽出生順序位列第四,卻稱做皇二子;多爾袞出生順序位列第十四,卻被稱為九王;出生順序為第十二的阿濟格稱為八王(北京的八王墳就是因他而來)等等。

熱心網友

次子,回答完畢

熱心網友

  《清史稿·代善傳》:   禮烈親王代善,太祖第二子。初號貝勒。歲丁未,與舒爾哈齊、褚英徙東海瓦爾喀部,烏拉貝勒布占泰遣其將博克多將萬人要于路。代善見烏喇兵營山上,分兵?斐悠城新附之緣山奮擊,烏喇兵敗竄,代善馳逐博克多,自馬上左手攫其胄斬之。方雪甚寒,督戰益力,烏喇敗兵僵臥相屬,復得其將常柱、瑚哩布。師還,太祖嘉代善勇敢克敵,賜號古英巴圖魯。   歲癸丑,太祖伐烏喇,克遜扎搭、郭多、郭謨三城。布占泰將三萬人越富勒哈城而營,諸將欲戰,太祖猶持重,代善曰:“我師遠伐,利速戰,慮布占泰不出耳。出而不戰,將志在戰,復何猶豫。?謂之何?”太祖曰:“我豈怯戰?恐爾等有一二被傷,欲計萬全。今”因麾兵進,與烏喇步兵相距百步許,代善從太祖臨陣奮擊,大破之,克其城。烏喇兵潰走,代善追殪過半。布占泰奔葉赫,所屬城邑盡降,編戶萬家。天命元年,封和碩貝勒,以序稱大貝勒。   太祖始用兵于明,行二日,遇雨,太祖欲還,代善曰:“我師既入明境,遽引還,將復與修好乎?師既出,孰能諱之?且雨何害,適足以懈敵耳。”太祖從之。夜半雨霽,昧爽,圍撫順,明將李永芳以城降。東州、瑪哈丹二城及臺堡五百馀俱下。師還,出邊二十里,明將張承?J率兵來追。代善偕太宗還戰,復入邊,破其三營,斬承?J及其裨將頗廷相等。四年,命代善率諸將十六、兵五千,守扎喀關備明。尋引還。   三月,明經略楊鎬大舉來侵,遣總兵劉?將四萬人出寬甸,杜松將六萬人出撫順,李如柏將六萬人出清河,馬林將四萬人出三岔口。太祖初聞明兵分出寬甸、撫順,以寬甸有備,親率師西御撫順明兵。代善將前軍,諜復告明兵出清河,代善曰:“清河道狹,且崎嶇,不利速行,我當御其自撫順來者。”過扎喀關,太宗以祀事后至,言界凡方筑城,民應役,之。代善引兵自太蘭岡趨界凡,與筑城役屯吉林崖。杜松以二萬人來攻,別軍陣薩爾?宜急滸山。代善與貝勒阿敏、莽古爾泰及諸將議以千人助吉林崖軍,使陟山下擊,馀軍張兩翼,右應吉林崖,左當薩爾滸。太祖至,以右翼兵益左翼,先趨薩爾滸。明兵出,我兵仰射,不移時破其壘。吉林崖軍自山馳而下,右翼渡河夾擊,破明兵,斬松等。馬林出三岔口,以三萬人軍于尚間崖,監軍道潘宗顏將萬人軍于飛芬山,松后部龔念遂、李希泌軍于斡琿鄂謨,太祖督兵攻之。代善將三百騎馳尚間崖,見明兵結方營,掘壕三匝,以火器居前,騎兵繼之,嚴陣而待,遣騎告太祖。太祖已擊破念遂等,親至尚間崖,令于軍,皆下馬步戰。未畢下,明兵突至,代善躍馬入陣,師奮進,斬獲過半。翌日,代善以二十騎先還,?南路敵遠近。太祖亦還,聞劉?兵深入,命代善率先至諸軍御之。出瓦爾喀什,?已至阿布達哩岡,太宗率右翼陟山,代善率左翼出其西,夾擊,明兵大潰,斬?。鎬所遣諸軍盡敗。   七月,從太祖克鐵嶺。八月,太祖伐葉赫。葉赫有二城:金臺石居其東,布揚古居其西。師至,太祖攻東城,代善攻西城。東城下,布揚古及其弟布爾杭古乞盟,代善諭而降之。復偕莽古爾泰遷金州民于復州。?。六年三月,從太祖伐明沈陽,率其子岳?戰,斬馘甚。復偕莽古爾泰遷金州民于復州。   十一年八月,太祖崩,岳?與其弟薩哈璘告代善,請奉太宗嗣位,代善曰:“是吾心也!”告諸貝勒定策。太宗辭讓再三,代善等請益堅,乃即位。是冬,伐蒙古喀爾喀扎魯特部,擒貝勒巴克等,斬鄂爾齋圖,俘所屬而歸。   天聰元年,從太宗圍錦州,拒明山海關援兵,薄寧遠,破敵,以暑還師。三年,從伐明,入洪山口,克遵化,薄明都,明總兵滿桂等赴援,擊敗之德勝門外,克良鄉,又破明兵永定門外。從上閱薊州形勢,明步兵五千自山海關至,與師遇,不及陣,列車?J、槍?而營,代善率左翼四旗擊破之。四年正月,明侍郎劉之綸率兵至遵化,營山上,代善環山圍之,破其七營,之綸走入山,射殺之。五年八月,從上圍大凌河,收城外臺堡。九月,明總兵吳襄、監軍道張春等將四萬人自錦州至,距大凌河十五里,代善從上將二萬人擊之,明兵方陣,發槍?,督騎兵突入,矢如雨,明兵大?。襄遁,春收潰兵復陣。黑云起,風自西來,明兵,師乘之,獲春等。春見上不屈,上將?乘風縱火逼我軍。大雨反風,毀其營,明兵死者甚誅之,代善諫,乃赦之。   初,太祖命四和碩貝勒分直理政事,每御殿,和碩貝勒皆列坐。至是,禮部參政李伯龍請定朝會班制。時和碩貝勒阿敏已得罪,莽古爾泰亦以罪降多羅貝勒,諸貝勒議不得列坐。代善曰:“奚獨莽古爾泰?上居大位,我亦不當并列。自今請上南面,我與莽古爾泰侍坐于側,諸貝勒坐于下。”   六年四月,從上伐察哈爾,過興安嶺,聞林丹汗遠遁,移師攻歸化城,趨大同、宣府,出塞,與沙河堡、得勝堡、張家口諸守將議和而還。八年五月,從伐明,出榆林口,至宣府邊外,分兵自喀喇鄂博克得勝堡,遂自朔州趨馬邑,會師大同而還。   崇德元年,封和碩兄禮親王。冬,從上伐朝鮮。二年,有司論王克朝鮮,違旨以所獲溢額,上曰:“朕于兄禮親王敬愛有加,何不體朕意若是?”又曰:“?糧米飼馬及選用護王等事朕雖致恭敬,朕何所喜?必正身行義以相輔佐,朕始嘉賴焉。”四年十一月,從上獵于葉赫,射?,馬仆,傷足。上下馬為裹創,酌金?勞之,因泣下曰:“朕以兄年高不可馳馬,兄奈何不自愛?”罷獵,還,命乘輿緩行,日十馀里,護以歸。   八年,太宗崩,世祖即位。王集諸王、貝勒、大臣議,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輔政。又發貝子碩?、郡王阿達禮私議立睿親王,下法司,誅之。碩?,王次子;阿達禮,薩哈璘子,王孫也。順治元年正月朔,命上殿毋拜,著為例。二年春,至京師。五年十月,薨,年六十六。賜祭葬,立碑紀功。康熙十年,追謚。乾隆四十三年,配饗太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