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諾貝爾獎是對世界范圍內重大科學研究成果比較公正、最具權威的評價和最高金額的獎賞,它是一個國家科學文化發達的象征。諾貝爾獎的科學精神是“最高意義”上的科學精神,它同奧林匹克精神一樣,也是一種挑戰意識,所不同的,它是向人類大腦智力的挑戰。眾所周知,以獎勵“對人類幸福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發現”為宗旨的諾貝爾獎,最早設立于1901年,其基金來自于諾貝爾捐獻的920萬美元。該獎的設立是為了 紀念艾爾弗雷德?諾貝爾為人類的文明事業創造出的“前無古人,后無來人”的光輝業績。 而諾貝爾經濟學獎是1968年設立的,1969年首次頒獎,它的正式名稱是“紀念艾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與其它獎項不同的是該獎獎金并非來自諾貝爾的捐款,而是來自于瑞典中央銀行。起因是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在慶祝建行300周年時,該行總裁P?阿斯布林克倡議建立特設“瑞典中央銀行300周年紀念基金會”,隨后該行與管理諾貝爾基金并主辦授獎儀式的諾貝爾基金會以及負責頒發物理學及化學獎工作的瑞典皇家科學院聯系,后經過科學院的討論,特別經過原 瑞典國家經濟計劃委員會主席,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G?繆爾達爾的進一步推動,瑞典皇家科學院終于同意設立這項獎金。并于每年5月 經諾貝爾基金會、瑞典皇家科學院和中央銀行董事會達成協議,由瑞典中央銀行創設此獎基金,并正式按協議制定發獎規則。瑞典政府于1969 年1月將發獎規則正式編入法典。法典規定:“此項獎應按1895年11月27日諾貝爾意圖,每年發給以經濟科學領域完成一項有杰出意義工作的 人。”并于1969年10月中旬起,與其它各項諾貝爾獎同時公布。關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地位,其首屆獲得者丁伯根有過很精辟的評價:“人類幸 福會受到經濟政策的影響,而經濟政策領先經濟學形成了它的洞察力。”因此,不管其獎金來自何處,與其它獎項一樣,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宗旨 同樣是獎勵“對人類幸福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發現”、宏揚諾貝爾科學精神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比是很嚴肅的。每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學院向分散在世界各地70多所大學的經濟系、企業管理系、經濟史等系和研究機構 的有關教授寄送一份表格,以征詢獲獎候選人名單情況。該表格必須在下年度1月底以前送達評獎委員會,且只有個人才有權提名。之后,由瑞 典皇家科學院選定的5位瑞典經濟學家(有時還包括20—30名候選人),最后再由260名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以簡單多數的方式選出獲獎者并且投票 是在保密的狀態下進行的。一般說來,該獎每年收到150—200份提名建議,被提名者約在75—125人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得獎與否并不在于 提名建議書的多少。而在于提名者聲望的大小,因為從以往來看,聲望大的經濟學家的意見,具有最強的說服力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