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特維吉爾還有“藝文”是什么意思?順便提一句,為什么說莎翁死后“奧林匹斯山上擁有他”?
熱心網友
托馬斯·納斯特1840年9月27日生于德國的小鎮——蘭島,父親是音樂家,在軍樂隊里吹大號,他有著激進的政治觀點,由于巴伐利亞政府的反動,決定移居美國。納斯特在紐約長大,最初他很難適應那里的生活,加上語言上的障礙,使他討厭學校,差點被開除。一個做蠟燭和彩筆的鄰居送了他一些彩筆,這樣就開始他的畫畫生涯。12歲時,他被送進一個藝術學校;1855年,他15歲的時候,離開學校去解決生活問題了。那時,他唯一的“技能”就是去畫他所看到的東西。憑籍他的勇氣,走進《萊塞爾畫報》,終于,在國家的雜志上發表了他的第一張畫。接著,納斯特開始為1857年創刊的《哈波爾周刊》工作,從此以后,便大量發表漫畫,一發而不可收拾(發表在哈波爾周刊上的漫畫,大約超過2200張,差不多平均一周創作兩張)。 納斯特堅定的反對奴隸制,他畫了一些漫畫激勵人們消滅反政府的叛逆者。亞布拉罕·林肯總統曾宣稱說:“托馬斯·納斯特是我們最好的新兵,他的帶有愛國標志性質的漫畫始終成功地在激勵著人們的熱情和愛國精神”。南北戰爭后,他依舊堅持支持維護黑人權利的斗爭,用漫畫抨擊安得列·約翰森破壞林肯的政治主張。此時,他的漫畫主題更加“傾向”政治,于是,被稱為“美國政治漫畫之父”。他又首創用動物去作政治黨派的“標志”:民主黨成為猴子;共和黨是一頭大象;還有坦驀尼協會是老虎。他還賦予合眾國以“人格化”,把她叫做“山姆大叔”。更為有趣的是,他創作出一個胖墩墩、笑瞇瞇的紅鼻子圣誕老人,(發表在1997年12月15日的《紐約客》上)至今,在每年的圣誕節里,他依舊在全世界,笑瞇瞇的與億萬的人民歡樂在一起。 1869年9月,在《哈波爾周刊》內部,他和威廉姆·特威特干了一仗:威廉姆·特威特是紐約城的營私舞弊集團(“RING”)的“頭目”。雖然,這場復雜的較量曾經使他陷入種種的矛盾中,但他還是頂住了,他用策略最終獲得了勝利,使特威特因為腐敗而進了監獄。納斯特擊敗威廉姆·特威特集團的“強有力”的漫畫系列名聲大振,被人們描述成為“合眾國的最精美和最有效果的政治諷刺漫畫”。納斯特作為一個強大的共和黨的支持者:1868年,他支持了尤利瑟斯·格蘭特和其對手郝雷斯·格利勒、郝雷提奧·瑟莫爾以及后來的另一個對手沙姆爾·泰爾頓,進行對抗,從而幫助格蘭特贏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1876年,納斯特又幫助魯瑟爾胡得·海斯取得了完全的勝利。然而,從1884年起,納斯特掉轉方向去支持民主黨的候選人格羅富爾·克利富蘭當選為總統,克利富蘭成為自1856年以來的第一位民主黨總統,納斯特為此而得到了一個有名的“總統制造者”的稱號,只是,在共和黨人中因此而失去聲望,被人們看成為“MUGWUMP(騎墻派)”。 1880年后,納斯特的漫畫的矛頭轉向工會和天主教堂。之后,他又與《哈波爾周刊》的老板們有了矛盾,并于1886脫離了“周刊”,自己來創辦《納斯特周刊》,結果以失敗告終,而且負債累累,陷入了緊張的財務危機。而1902年后,他的漫畫創作也開始“枯竭”。幸好,西奧多·羅斯福總統(老羅斯福總統)來幫助他,派他去厄瓜多爾做領事。直到1902年12月7日因得黃熱病去世。應該說,納斯特的漫畫對許許多多在1890年或者1900年前的在報上工作的一代政治漫畫家有著極大的影響,功不可沒。1902年,《哈波爾周刊》發表的訃告上寫道:“他曾經被叫做‘美國諷刺漫畫之父’,也許,并不準確,但,基本上還是公正的。” 維吉爾(前70~前19)古羅馬詩人。生于阿爾卑斯山南高盧曼圖亞附近的安得斯村。在家鄉受過基礎教育后,去羅馬和南意大利,攻讀哲學及數學、醫學。約公元前44年回到故鄉,一面務農,一面從事詩歌創作。是古羅馬奧古斯都時期最重要的詩人。 維吉爾第一部公開發表的詩集《牧歌》共收詩10首。各首詩具體寫作年代不詳。牧歌(一稱田園詩)始于公元前3世紀時的亞歷山大詩歌,代表詩人是特奧克里托斯,約在公元前1世紀傳入羅馬。維吉爾的牧歌主要是虛構一些牧人的生活和愛情,通過對話或對唱,抒發田園之樂,有時也涉及一些政治問題。維吉爾的第二部作品《農事詩》,寫于公元前37~前30年間,共4卷,每卷分別敘述一個農業問題:種谷、園藝、畜牧和養蜂。創作此詩與奧古斯都振興農業的努力有關。 維吉爾最重要的作品是史詩《埃涅阿斯紀》。詩人于公元前29年開始寫作此詩,逝世前完成初稿,逝世后由友人發表。全詩12卷 ,1萬余行,敘述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希臘軍隊攻陷后離開故土,歷盡艱辛,到達意大利建立新的邦國的故事(其后代建立羅馬),以當地部落首領圖爾努斯與埃涅阿斯決斗被殺結束。史詩借用神話傳說歌頌羅馬國家,歌頌奧古斯都統治的歷史必然性。其情節結構模仿了荷馬史詩,但具體描寫有自己的特色。全詩情節生動,故事性強,語言凝練。《埃涅阿斯紀》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個人創作的史詩,自問世到現在,一直受到很高評價。。
熱心網友
太詳細了